移动医疗火拼医院入口

2015-05-11 15:15:53

4月底,华康全景融资2亿元,成为进入2015年以来,移动医疗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

华康全景原为海南省官方统一预约挂号平台,通过与深圳、珠海、海南等地卫生计生委达成合作,从PC端网站上和移动端“就医宝”为患者提供“医生预约”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

包括华康全景在内,近两年开发的医疗类互联网平台数以千计,不约而同地从提供医生咨询以及预约挂号切入市场。尽管如此,脱颖而出的企业并不多见。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融资案例仅为80余起。

对于新兴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稀缺的医疗资源、既有的医疗卫生体制缺陷,以及赢利模式不明,是横亘在其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从预约挂号切入

中国2014年门急诊人次达到70多亿。挂号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道关口。看病难,找大医院专家看病更难,多年来,患者习惯于到医院排队挂号。

为了给患者提供方便,一些地方先期推出电话预约挂号服务。随着互联网兴起,网上挂号开始出现。

2009年,卫生部发布第95号文件,规定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但同时要求“医院不得与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向患者收取费用的预约挂号服务”。

此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政府都建立官方的挂号网站,还出现了一些企业举办的预约挂号网站。但因为政府有禁令,企业一般不敢直接从预约挂号服务上收费,转而通过积攒医生资源,鼓励医生在业余时间提供就医咨询业务。

比如2006年成立的“好大夫”,网罗了大量优质的医生资源,患者可以通过电话咨询联系医生,交流病情,医生则提出一些就诊建议,对于一些对症患者,医生可以为他们增加挂号名额。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些知名专家,为来自好大夫的患者每次增加5个到10个特需号,每个挂号费为300元。

随后崛起的春雨医生,则聚焦于移动端,开发“轻问诊”平台,提供医患双方在线问诊与沟通,提供健康咨询,后又增加门诊预约服务。

由于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紧紧依附于公立医院,患者无论大病小病喜欢直奔大医院。但因为对病情无法自行判断,为看一个病往往要跑好几个科室,挂一个号要排上很长时间的队。第三方问诊和预约平台的兴起,使得医疗资源潜力得到一定释放。

曾经就职于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生龚晓明就是好大夫网站的使用者。他表示,好大夫确实有助于医生筛选患者,使医生和患者进行更好的匹配,减少了盲目就医情况。

一般来说,医生预约加号不收费,但是电话咨询需要收取一定费用,这一模式也给医生带来了甜头。

2014年底,互联网医疗研究平台发布报告披露,春雨医生平台上最活跃的群体恰恰是来自三甲医院的年轻医生。

报告指出,在调查时间内,医生们在春雨上共获得2077万元收入。在收入最高的前20位医生中,收入最高的医生为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刘炳岩,达到46.18万元;收入最低的是来自河北的妇产科大夫尹建新,共获得6.79万元。

尽管在万亿医疗市场中,互联网医疗创造的价值并不显眼。不过,互联网医疗企业鼓励了医生管理业余时间,使他们提供更多诊疗服务,并获取报酬。

对资本严重依赖

如今炙手可热的好大夫、春雨医生,其实2013年以前并不为行业所了解。

作为一家行业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过去每年都会对上一年度的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并购进行统计分析。2013年以前,这家机构的行业分析报告中,医疗健康领域下的细分行业并没有“移动医疗”或者“互联网医疗”的分类。

不过,就在2014年,春雨医生、丁香园、挂号网等一批移动医疗企业获得投资,站上行业风口。

此后,不少创业者看到了机会,开始转向这一领域。一些具有互联网背景的创业者寻找一些具有医疗背景的合作伙伴,钻研医疗服务链条,琢磨患者就诊流程,希望找到突破口。

一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各种大大小小的沙龙、论坛不断,让业内人士聚集讨论,出现不同细分行业的行业专家。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仅在糖尿病管理领域,他就能一口气数出25个APP和创业团队。

当然,在移动医疗众多细分领域中,以向大众提供诊前预约挂号的创业企业最为引人注意。网络昵称为“DR.2”的涂宏刚,不仅是移动医疗创业者,还是一位行业观察者。他认为,“移动医疗的大众入口是一个充分竞争型入口”、“从业人员多”、“发展速度快”、“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行业”。

除了这些新入行的创业者,还有一些成熟的医疗机构都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爱康国宾近来也宣布推出“导医通”APP,提供诊前预约服务。爱康国宾在全国体检市场积累大量医生,其中不乏一些公立医院医生资源,进入这一市场具有天然的优势。

由于卫生计生部门禁止第三方平台就挂号服务收取费用,大部分创业期的预约挂号网站和APP,实际上都是在向患者提供免费预约挂号服务,挂号费仍然归医院所有。

与好大夫、春雨医生等创业的时代不一样,新的预约挂号服务平台更希望直接通过医院公关接入医院信息化系统,直接与医院挂号系统对接,进而拓展支付、检验报告查阅等服务。

短时间内难以寻找到赢利模式,而积累消费者群体规模和医院公关都需要成本,移动医疗创业者都对资本严重依赖。因此,他们的想法与其他互联网企业雷同,依靠投资,积累患者流量,依靠服务黏住患者和医生,再基于用户找到赢利模式。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从2010年至2014年3月份,移动医疗行业共发生投资事件58起,涉及企业33家,披露金额超过1亿美元。据了解,仅在2014年发生的融资案例就是2008年-2013年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三倍。

有业内人士分析,近两年开发医疗类APP多达2000多个,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不少企业仍处于概念阶段,预约挂号领域同样如此。

商业模式难寻

BAT高调进场可能将对市场进行筛选。实际上,BAT不仅在既有移动医疗企业中发起并购,自身也同样拓展业务。

目前,百度已经与好大夫建立紧密的合作,也收购了一些其他创业企业,资源将得到进一步整合。另一方面,“百度医生”APP也悄然上线,提供“智能导诊”和“预约医生”的服务,加紧在全国各地布局,拓展医院资源。

作为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企业,百度具有小微企业没有的竞争优势,在北京跟301医院达成合作,在上海则跟华山医院牵手,显出这家互联网巨头的实力。

此外,阿里健康APP在2015年上半年数次改版,现如今不再是单纯的移动医药电商平台。阿里通过并购与合作,开始整合新浪爱问医生、华康全景、寻医问药网等平台的医疗资源。如今,用户可在阿里健康APP上获得预约挂号和门诊加号服务。同时,阿里通过支付宝团队也在拓展医院资源,患者还可通过支付宝在部分地区完成门诊预约挂号。

腾讯也在发力,不仅投资挂号网,还推出了以“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的微信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在微信渠道上,患者享有两个挂号渠道,一个是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医院微官网挂号,一个是腾讯钱包的“城市服务”。而且,微信渠道并不具有排他性,即使与百度、阿里合作的医院也不会拒绝腾讯。

2015年1月,腾讯发布消息,全国有近100家医院上线微信全流程就诊,支持微信挂号的医院已经超过1200家。

随着大资本进场,中小企业开始整合,小型移动医疗创业团队生存空间将会逐渐被压缩。

同时,移动医疗创业者也面临瓶颈。

首先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缺陷,初级诊疗体系发展滞后,患者看病直奔三甲医院排队拼抢专家号,轻问诊、预约挂号才成为一门有中国特色的生意。移动医疗平台尽管可以给患者创造一些便利,减少时间浪费,却无力解决看病难的本质问题。

另外是面临政策风险。4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除了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医疗外,互联网上其他涉及医学诊断治疗是不允许开展的,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但是不能开展诊治工作。当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情况在不断出现,我们也要不断完善政策,对这些行为加以规范。”一时间,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引起热议。

再有是赢利模式的难题。为了避免互联网企业成为高科技“黄牛”,卫生计生部门三令五申不能在网络平台通过预约挂号赢利,同时政府也通过举办的预约网站来平抑市场。这就让预约挂号成为普遍免费的生意,引导企业探索其他赢利模式。

不过,除了既有医疗咨询服务以外,其他赢利模式还不成熟。互联网企业尽管发现患者需要更好的服务,医生也愿意提供更多服务,但是由于患者对于费用敏感,医疗资源被公立医院垄断等原因,新的商业模式一时之间无法成形。

因此,除了传统的咨询业务,完成融资的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商业模式。春雨医生5月7宣布开始建设线下诊所。挂号网一位负责人则透露,新推出的“微医”项目希望将医生、患者、商业保险结合起来,找到新的赢利模式。

《财经》记者 曹凯/文
入口 医疗 移动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