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曼的启示

2015-05-11 15:54:34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高等教育改革一直为国人所热议,但并非所有人都已认识到,高等教育改革的成败,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转变既有大学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约翰·亨利·纽曼(John Henry Newman)无疑可以为我们提供某种启示与借鉴。

19世纪英国人纽曼既是著名神学家、罗马教皇本笃十六破例亲自册封的“真福”,也是杰出教育家。他不但出任过大学校长,而且作为19世纪自由教育倡导者,提出一套至今未曾被人小觑的大学理念,集中见诸其代表作《大学的理念》。一如英国当代学者克尔所言:“纽曼以后,所有关于大学教育的论著都是他的演讲和论文的脚注。”

考虑到纽曼人生轨迹的转变,《大学的理念》可谓纽曼“叛教”的产物。我们知道,纽曼出生在伦敦一个圣公会信徒家庭,早在14岁时便立志终身为宗教服务,所以,纽曼从牛津大学毕业以后,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地选择了担任圣公会神职。在此期间纽曼所经历的生命危机把他引入了“自我批判性的反思时期”,其结果是他联袂约翰·基布尔等牛津人发起并领导了探索英国国教会独立之道的牛津运动,倡议恢复圣公会早期传统,严守纪律,恪遵教义,维护圣事及教会礼仪。

虽然纽曼的中间派立场遭到了一些人的诟病,但他却于其间越来越为罗马天主教所吸引,最终皈依了罗马天主教。“叛教”不仅导致了他华丽转身为天主教神父和枢机,而且促成了他受邀担任爱尔兰天主教大学校长。1852年5月-6月间,纽曼发表了5次旨在宣传爱尔兰天主教大学的演讲;后来,他又基于自己的办学体会,撰写和刊印了多篇文章界定和阐释自己的办学理念。1873年,这些论文和演讲结集出版,于是便有了《大学的理念》。

《大学的理念》之所以能够“在高等教育哲学领域的所有著作中”影响最为持久,是因为它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看到19世纪英国和爱尔兰的社会情势,比如源自工业革命的宗教危机,得知爱尔兰天主教大学的建立是为了阻止英国政府控制爱尔兰教育,另一方面有效地启发我们关于“大学何为”和“大学为何”的思考。

比如,就大学的定位而言,纽曼指出:“大学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它以其名声而赢得年轻人的仰慕,以其美景而点燃中年人的温情,以其悠久的联盟而加深老人对母校的怀念。这是智慧之源地,世界之灯塔,信仰的执掌者,新生代的母校。”所以,大学的目标“一方面是理性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与推广,而非进步。”大学是传播普遍知识的地方,这是大学的本质所在。

大学具有特殊性,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屈就于任何事物,包括教会;学生来自世界各地,没有国家、种族、阶层的区别。这就是纽曼理想的大学。鉴于人的本质即人的理性,大学教育即培养人的理性,纽曼坚持大学不同于学术机构,更反对大学进行职业教育。在纽曼看来,知识越来越具体、细化,就已然不成其为知识,而在此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也将被机械化,目光也就必然变得短浅,所以,大学必须倡导自由教育——“心智、理智和反思的操作活动”,以心智训练、性格修养和理智发展为目标。

《大学的理念》还论述了诸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比如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学生的学习等。所以,《大学的理念》通常被视为第一本系统、全面、综合论述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著作。然而,我们必须知道的是,无论纽曼的校长身份还是他的办学目标,悉数频遭质疑,难获认可,所以,纽曼的大学愿景并未有效地为这所大学打开局面,以致他最终不得不以辞职而黯然收场。远离大学纷争之后,纽曼从制度层面反思了其治校历程中的困顿,强调了以制度来保障校长权力对于大学治理的重要性,尤其在大学创办与转型的关键时期;理念如果不能落实为具体且有效的制度,再好的大学理念也只能是海市蜃楼、镜花水月。

在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顿宣布“大学正在慢慢死亡”的今天,社会情势相较于纽曼时代已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但纽曼的教训对当代大学治理无疑依旧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大学始终是特定环境与现实中的大学;作为大学校长,无论其是否具备丰富的思想与理念,如果他缺乏对现实局限的理解,如果他不懂与环境打交道的艺术,他就很难为大学掌舵,遑论引领时代发展。

作者为社科院外文所副研究员

徐德林/文
纽曼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