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论

2015-06-23 17:13:31

《财经》《财经网》

如何实现向消费型经济转型

(《财经》2015年第17期“新消费引擎”)

什么政策可以帮助中国成功地实现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型?本文指出,行政主导和工业主导的模式长期抑制了消费潜能的释放,现在消费主导的新图景下,消费、商业与制造的融合将被激活并焕发出巨大的生机。相关部门更应着力顺应消费模式的变化,去除妨碍消费潜能释放的梗阻点,而非简单地通过刺激性政策去提振百姓消费。

有种观点值得我们参考:加强医疗卫生、退休和失业保险制度,从而提升员工的安全感,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储蓄率。不过,中国政府最终可能需要借助于某种形式的直接收入补充,或许是通过某种与美国的“劳动所得税抵免”类似的计划来实现。

北京 王强

给予高校应有的自主权

(《财经》2015年第17期“朱永新:求解‘钱学森之问’”)

“钱学森之问”指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问题:国家和学生都为教育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到头来却发现学生没学到多少真本事,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唯有全面深化改革,解构现代大学运行的制度逻辑,才是实现大学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本文所言:假如仍然延续以前的老套路,不在教育体制改革上下功夫,只靠砸钱,是不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的,也不可能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在一个封闭、垄断,缺乏竞争与活力,高度行政化、官本位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真正的教育家很难脱颖而出。要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首先应给予高校应有的自主权。这才是解决“钱学森之问”的关键所在,舍此别无他途。

上海 范宸

推进国企重大信息公开

(《财经》2015年第17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之方略”)

国企的终极改革目标有两个:将国有企业转变为非营利性公法企业;建立国有资产的法治治理架构。当前的国企改革必须加大力度,积极推行规范化的国企重大信息公开,拓宽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扩大社会监督,构建起国企在社会监督下的运行机制,消除公众疑虑、防范暗箱操作、减少腐败现象,对于树立国企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促进国企更好更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山西 孟凡森

读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