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

2015-09-29 16:43:57

吉米·卡特出生

1924年10月1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生于佐治亚州普兰斯。

1941年至1943年,卡特先后在佐治亚州西南大学和理工学院读书。1943年入马里兰州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即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1947年获理学士学位。1946年至1953年在美国海军服役。1953年父亲去世,他退役在家乡经营卡特农场、卡特仓库等业务,并从事政治活动。当过基督教南方浸礼会执事、主日学校教师。

1955年至1962年任佐治亚州萨姆特县学校董事会董事长,1962年至1966年任佐治亚州参议员。在此期间还先后担任过平原发展公司、萨姆特县发展公司总经理,佐治亚州中西部计划和发展委员会以及佐治亚州改进作物协会主席等职。1970年至1974年任佐治亚州州长。1974年任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议员竞选委员会主席。1977年任美国第39任总统。1980年争取连任落选。1982年起在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任名誉教授。

卡特与中国有着深厚的缘分。卡特从小就对中国怀有浓厚兴趣。1949年,他作为美国海军军官第一次来到中国,在青岛附近海域执行任务,并在中国度过了25岁生日,而那一天恰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卸任后,卡特多次到访中国,与多届中国领导人结下深厚友谊。

卡特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他还在埃及与以色列的和谈及签署戴维营协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打破了中美间已冻结20余年的坚冰。然而,尚未来得及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就因“水门事件”提前下台,继任总统福特由于各种原因也未能实现中美关系的突破。1977年,卡特入主白宫,对两国关系的停滞状况颇感失望,决心在任内彻底改变美中隔阂局面。

卡特曾回忆,自己就任总统时,认识到美中一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这种状况非常需要改变。于是,其与中国领导人进行联系,特别是邓小平,推动从白宫直接和他开始“远距离的非常秘密的谈判”。

在卡特看来,同中国建交是美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那时开始,两国之间的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卡特认为,美中关系已经成为美国和世界各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外交关系之一。

卸任后多年,卡特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为中东和平斡旋,写书,担任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客座教授,帮助无家可归的穷人做家具、盖房子,在自己的农场种花生。

卡特是美国政治家中最勤于著述的一位,写作不限于回忆录,还从事过小说创作。这位高产作家的作品中,不少登上过《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1990年7月4日获费城自由勋章。1995年1月10日获得1994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费利克斯·乌弗埃-博瓦尼和平奖。1997年11月,印度英·甘地纪念基金会授予他1997年度英·甘地奖,以奖励他为全球和平、裁军和发展所作的贡献。1998年12月10日,获当年度联合国人权奖。2002年10月11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把当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卡特,以表彰他为促进世界和平所作出的努力。

卡特曾激烈批评布什总统的伊拉克政策和所谓“先发制人”政策,并称布什政府是美国历届政府中处理国际关系最差的一届。他认为,在美国自身安全并没有直接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便对伊拉克开战,“极大地背离了美国以往历届政府的一贯做法”。与此同时,他还对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提出批评。

卡特在其讨论美国价值观念的一本著作中指出,威胁美国价值观的是由基督教原教旨主义者和布什总统身边的新保守主义者组成的一个不幸联盟。他认为,美国人应当“回归”,并自视为和平、自由、人权、环保、公平对待妇女以及与贫困作斗争的卫士。

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