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进入淘汰季

2015-10-28 17:12:23

产业观察

尽管谁都不愿意承认市场形势的严峻,但冬天真的来了。

10月8日上午,华为、中兴的一级供应商、深圳市的明星企业——福昌倒闭了。当天,东莞京驰塑胶宣布破产。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自今年初以来,已经有大大小小上百家手机供应链厂商倒闭。一位手机供应链人士不无担忧地预测,更多工厂正在走向倒闭和跑路,其中不乏大型公司。

手机供应链市场的不景气并非一个单一问题,而是系统危机的折射。多米诺骨牌的另一端,智能手机厂商亦受煎熬。整个手机生态链正在经历一个急剧的下行调整周期。

10月21日,IHS Technology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在微博上称,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机整体出货量(sell-in)为1850万台,较二季度出现了下滑;华为三季度的智能机出货量为2740万台,较二季度也出现了下滑,但内销量成长了4%。如此计算,小米前三季度总体销量为5320万台,远低于此前制定的8000万台的目标。业内多数人士认为,是市场饱和造成了销量下滑。

2015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首次出现环比下跌。来自GFK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为8870万台,相比一季度的9860万台再度下滑10%。而且,中国市场是全球主要智能手机市场中唯一下跌的。

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销量约为1.89亿部、2013年约为3.2亿部,而2014年这一数字就飙升至4.52亿部。市场瞬间饱和,其规模之大、周期之短,为科技产业发展史上所罕见。

PC产业花了整整十余年才完成了蓝海期、普及期乃至淘汰期的更迭,而智能手机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走到了淘汰赛。

市场饱和带来的震荡十分剧烈。TrendForce10月15日公布的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份额排名显示,居首位的三星占据了24.6%的市场份额,但较上一季度下滑了2.1个百分点;苹果以13.7%的份额位居第二,较上一季度减少了1.7个百分点。

不变的是,三年之后,苹果和三星以外的其他手机厂商依然深陷利润深渊,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苹果依然包揽了手机行业90%左右的利润。

市场的快速饱和,令手机厂商只能在相对狭窄的增量市场(新增用户)拼杀。增量市场相对于存量市场(换机用户)的特点在于其容量不仅不大,而且用户需求更加苛刻,这与近期包括小米、华为荣耀、魅族、锤子、奇酷等主流手机商齐攻1000-1500档位的市场反应相互呼应。

与此同时,一些公司亦向高端进攻。除了华为以外,包括小米、中兴、ZUK等具备一定研发实力的公司,更加希望通过中高端战略来吃掉原本三星的那部分换机用户,对于他们来说,金字塔的最顶层只有苹果,下层拥挤不堪,中间层才是最有希望的蓝海。

更多暂无实力的厂商选择了向低端国际市场转移。今年,一批中国厂商蜂拥到印度,那是一个人口存量与中国相当的超大低端市场。但是,印度目前只有价位在599元上下的低端机有点机会,如何避免只卖好不卖座?如何避免新一轮的低端机恶性价格战?这些都是选择进军印度市场的中国手机厂商面临的问题。

不管哪种商业模式,都只能一时而不能永远规避技术竞争,在布局未来的同时,中国手机公司面临的压力其实更多来自产品本身的性能、体验、品牌、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能力。

例如,在供应链大洗牌的行业背景下,手机厂商能否和供应链厂商一起,找到一种更加超脱、有效的合作模式,摆脱双输局面?大型手机公司对代工厂压榨过多,小型手机公司面对代工厂几乎没有发言权,这样的行业现状,不仅不健康,也是灾难。

冬天不代表结束,危机隐含机遇,新的格局正在孕育之中。如何卡位新格局?答案只有一个——再美妙的姿势也不能替代力量和厚度。

《财经》记者 谢丽容/文
智能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