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已有成效

2015-11-03 18:06:41

□苏东/文

今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速不断下挫,引发人们悲观情绪,有经济学家甚至断言中国经济已走投无路,将陷入越来越深的困境。有媒体披露,众多外商投资的加工制造类企业,如制鞋、服装、电子等大量转移至国外,造成无数工人失业。而河北、黑龙江等省份钢铁和煤炭企业大规模分流员工。一系列消息都加剧了人们的忧虑。但在这一系列悲观现象之中,人们或许应当看到的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的步伐,已经取得一些成效;而当前的经济下滑,更多是经济结构主动调整的成本。

创业潮前所未有

中国经济并非没有亮色。最大亮点是中国人的创业潮,并因而诞生了大量创业型企业。在政府“两创”口号的支持和鼓舞下,中国人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创业热情。

任何人都能感受到这份创业的热情。几乎人人都在谈创业,我们身边都有众多朋友加入到创业者行列,坊间更是到处流传相近的某某人一夜获得了多达百万、千万甚至上亿元风险投资这样让人艳羡的事情。这种创业热情不单只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存在,笔者近段时间访问了青岛高新区,在这样一个刚刚建立的新区里,也出现了大量创业型企业,而且其中众多新技术企业已经获得了相当发展。

曾担任联讯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的文国庆,目前从事发掘那些有前途企业的风险投资业。他告诉笔者,当今中国存在大量极有前途的新兴企业,它们或处于新技术,或从事新行业、新领域。“这些新兴企业的存在绝不是一家、两家,也不是几十家,而是不计其数”。文国庆他们曾考察过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南、湖北等省市,发现在每个省,重点城市都有大量的新创企业。

文国庆还关注这些新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众所周知,近几年创业板公司股票价格都出现了大涨,但在多数情况下,大涨因由都非出于它们原本的业务,而更多由于它们收购的大量新创企业。“这些创业板公司由于上市所以收获了大量现金,很多并未有确切的资金投向。而大量新创企业虽然快速发展,却都十分缺资金,于是众多创业板公司便将资金投入到这些新兴企业中,从而也获取了这些具有广大发展前景的新业务,也使得这些创业板公司股票受到了青睐。”

文国庆曾经注意到一家生产测试血糖仪的小企业,“他们的骨干成员就五六个年轻人,最初投资者的估值报价是2000万元人民币。但是四个月后,他们就被美国高通公司收入旗下,估值达到了2亿元人民币”。

类似的新创企业是如此众多,谁也无法判断还有多少企业的估值可以达到此水平。笔者曾访问一家名为芯福的传感器公司。他们研发的智能传感器据说已达到可与当今最高技术相媲美的水平,并称已做好准备与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博世、英特尔等大公司展开竞争。

令人兴奋的是,正如上述所介绍的,这些新兴企业相当多集中在新兴技术领域,并已在众多领域填补了中国制造和科技的空白。可以说,如此浓烈的创业氛围在中国是从所未有的,如果硬要找,或许只有当年邓小平南巡后可与媲美。与浓厚的创业热情相伴,企业家精神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被格外重视和强调,中国的高层领导已一再重申对企业家精神的重视。而大量新创的极富发展潜力的企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后劲。特别是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科技水平。

技术能力显著进展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在进出口数据方面也得到了证实。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数据,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17.8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万亿元,下降1.8%;进口7.63万亿元,下降15.1%。这些数据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中国的进口要远比出口下滑得要严重。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由于人民币汇率基本与美元挂钩,而近年来美元强势,导致人民币相对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货币都出现了较大升值,这原本很不利于出口,因此出口有所下滑情有可原。同时货币升值,原本大大有利于进口。正常情况下,由于进口产品价格降低,竞争力将提升,将会极大促进进口。也就是说,原本我国的进口应爆增才对。

为何未出现这样的情况?进口额大幅下滑,第一因素当然是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农产品等都出现了大跌价,使得这部分需求弹性低的货品在总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花费总额减少。另外一个原因,我想应该还有中国制造的提升。

也就是各种原先需要进口的商品,我们已经可以制造了,中国制造有了更强的进口替代的能力。这些进口替代包括各种生产技术的升级,品牌营销的升级等等。尤其是原先不能制造的具有更高技术水平的产品,逐步可以生产了,实现了进口替代,也从而让中国的进口量减少。

比如,中国的汽车冲压机床原先都进口自国外,而随着包括济南二机床在内的诸企业通过大量自主研发,已经成为国内冲压机械的主流提供商,并进入到国际市场,为包括福特汽车等美国工厂提供了大量智能高速冲压线。

中国的手机行业取得的业绩也可称为代表。就在前二三年,中国的手机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还主要是苹果,尤其是三星的天下,而如今,伴随着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的强势崛起,国产手机已占据更大份额,在高端手机领域也已经打开了一个豁口。

迄今,人们对中国经济诟病最多的还是技术落后,甚至有大量言论称中国的整体科技水平落后国外数十年。然而这并不符合现实,虽然中国制造在技术方面大部分还没有达到最先进的水平,在核心技术领域也有很大差距,但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

最重要的是,这种技术进步的速度十分惊人,在众多领域都已取得显著进展。

之前曾有《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为吉利沃尔沃春晓工厂生产线上满眼的洋品牌,只有济南二机床一家中国企业的产品而感到“痛心”,而本人不同,看到的却是中国制造的进步。须知,其所介绍的那些洋品牌也不是一个国家生产的,而是包含了众多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包揽所有制造。而就在这样的顶级装备制造企业中,中国企业能够获得一席之地,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进出口数据上,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值得关注,那就是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下降10.5%,而一般贸易出口却增长2.7%。原本受外界控制的加工贸易萎缩了,而代表中国自主生产产品的一般贸易占据出口产品的主流,反映了中国制造的提升。事实上,加工贸易萎缩,而一般贸易增长,一直是我国近来外贸走势的主流。这进一步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

大量新兴企业的崛起,进出口指标的变化,技术的进步,都足以让我们给出判断,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不存在绝对意义的过剩产能

既然中国的经济结构性调整已取得了很大成果,既然中国的技术实力和水平也已取得了很大进步,这原本应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正面因素,大大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那为什么当前的经济形势却如此困难?

很多人便以中国生产能力的过剩来为当前的经济减速寻找理由,但如果细致分析,就会发现所谓的生产过剩说法其实存在很大问题。

以人们通常使用的产品为例,中国人均使用的钢材,中国人均使用的纺织品、鞋包类等消费品的消费量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去甚远。有啥理由说我们的生产和商品过剩了呢?

正如有人所说,看看北京密云农民住的房子和基础设施,再看看最偏远的美国农村、日本农村农民住的房子和地上地下的基础设施,就应该明白在中国这个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3亿人,所消耗的各种物质财富与发达国家都还差得很远。特别是我国的所谓严重过剩的行业,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都与房地产与基建直接相关,如今房地产市场低迷,许多人因此宣称中国的住房生产过剩了。但是,我国的人均住房面积才多少,与发达国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生产出来这么一点住房就被称过剩了,怎么可能!

中国的绝大多数物质生产根本就没有过剩。为何我们的各项产品销售低迷呢?肯定有人会指我国生产的都是低端产品,称这些产品满足不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所致。但是,世界这么大,全世界的产品又都是如此的丰富,如果中国自身生产的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其他国家的产品品类那么多,包括大量高端产品,总能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吧。事实上,中国确实进口了相当多相关的高档奢侈品来弥补中国制造的缺陷。

但是,中国的进口并未扩大,甚至进口萎缩的比出口还要严重,而这一萎缩并非由于中国政府控制所致。那就不能用我们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需求来做借口了。

我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显示了,主要原因还是中国人的需求未能释放出来,导致我们目前的经济增长和消费远未达到我国真实的生产潜能所应到达的水平。

如果中国经济存在着生产的过剩,也仅仅是结构性,暂时的过剩,而绝非绝对意义上的过剩。

也就是说,核心确实在于暂时的需求萎缩。根本上,一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是由其潜在经济增长所决定。但是,目前的经济增速远没有释放出中国的生产潜力。

而如果仅仅是需求萎缩,治愈它并不困难,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提供了大量政策工具来对症下药。

货币需进一步放松

既然中国的经济困难非生产过剩,而是需求萎缩所致,那又是如何造成的?

前几年投入的大量基本建设投资可能是原因之一。这几年政府投资了大量没人坐的高铁线,投资了大量无客流的高速公路。特别是在幅员辽阔而人口较稀少的西部地区投资,注定是很难回收的。更糟糕的是,很多运营中还不断亏损,造成巨大的呆坏账。

由政府投入的大规模基建投资,因为社会并无太强烈需求,导致实际经济效益相当低下,其所造就的呆坏账是现今中国经济持续走弱的重要原因,它进一步造成了民间投资的萎缩。因此,必须减缓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此外,我认为,需求萎缩相当程度上也由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所致。中国人一向有喜欢储蓄的传统,而储蓄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财富。总体来说不利于消费的释放。

为何前些年,这种情况未显现出来?主要有住房的消费化解。住房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其实是一种投资,能够变成切实的实物资产,其实也是在积累财富。因此,住房消费是中国人最为青睐的。

但近来,随着中国人基本住房需求已大部分得到满足,住房消费出现了极大的放缓,这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凡是涉及到这些行业的商品集体销售低迷,并进一步造成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悲观情绪——部分企业的投资停顿,就与这种情绪有很大关系。

只有扭转当前悲观的气氛,让企业的投资恢复,才会让中国的经济重走升势。

那么怎样扭转当前的经济颓势呢?一是如前所述,减少无效益的投资,主要是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二是进一步通过财政与货币手段给予刺激。

财政手段方面,应更大力地实施为企业减税的政策,以增加企业活力。其中,营改增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通过营改增,可以为企业减少近万亿元的税收,将为企业带来上万亿为基数的基础投资资金。

除此之外,货币上应再予适度的放松。目前国内众多经济学家都指出了,应进一步放松货币。对央行近期推出的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应给予充分肯定,是十分正确的行动,虽然可能还不足够。

看货币指标不要过于拘泥仅关注M2。据央行网站,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貌似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其中相当部分是沉淀的投资。因为大量的长期贷款,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带来的是无法实现流动的资金,这与美国的M2有很多区别。美国的M2其实与中国的M1意义相仿,主要是指那些具备流动性的货币。

也就是,虽然表面看起来中国的M2数字非常庞大,以至于经常被人称做是在放水,但实体行业仍旧感觉融资难、成本高。中国的贷款利率依旧差不多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高。这是造成企业融资成本高,影响投资,同时也使消费不旺的最重要原因。

相比之下,根据央行消息,更能反映市场流动性的我国9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36.44万亿元,同比增长11.4%,仅仅达到我国GDP总量的不到60%。反映我国还有相当的货币放松空间。

故此,适时增加货币的流动性,将起到润滑中国经济齿轮的效果,让中国的生产潜力可以充分地发挥出来。

作者为联办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苏东/文/文
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