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毅中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依靠投资拉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投资增幅过快、规模过大、效率下降,以至于产能过剩,负载过重。因此深度调整投资结构,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经过改革调整,投资的增幅明显回落,总体上趋于合理。从2006年以来,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尤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投资的拉动作用是非常突出的,2009年投资的增幅最高,高达30%。2013年降到19.3%,2014年降到15.7%,今年1月-9月,回落到10.3%,10月进一步下降到10.2%。其中工业投资增幅是8%,投资增长过快的状况得到了抑制,相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得到提升。2014年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比2013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达到了60%。尽管在投资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但总体上已经把投资增长过快的趋势降了下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这是改革的效果,也是我们所期望的。
投资结构已初步改善
投资规模要和GDP的总量相适应,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2014年全社会的投资约为51万亿元,为当年GDP的80.6%,这是个天文数字,全世界都没有国家可以匹敌。该比例在“九五”期间是32.8%,之后迅速增高。
中国的投资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投资率是指投资形成的资产与当年GDP的比率。分母是当年GDP,每年的投资,其中有一部分当年就变成消费,如劳务、工资,大部分转化成资本,这个数字是分子。1981年以来,我国的投资率由33%上升到接近50%。与日本、韩国的轨迹相比较——日本在1972年完成工业化,1975年日本的投资率是21.3%。1969年达到峰值35.6%,然后逐渐回落,到2012年降到21.2%。韩国的投资率在1970年为25.5%,到1991年达到峰值39%,1995年韩国完成工业化,然后回落到2012年的25.2%。这两个国家的投资率峰值都不到40%。我国预期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现在正处于基本实现工业化前夕,投资率已经达到50%。专家们的意见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承受如此高的投资率,但是再高,恐怕就不合适了。
再说一说投资效率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出一个概念,叫投入产出比,即当年的总投资做分子,当年GDP增长的绝对值做分母,从中可以看出投资效率的变化。投入产出比在“九五”到“十五”期间,是很平滑的,大概是4%-5%,每年投入4块到5块钱,GDP可以增长1块钱,到去年这个比例高达11.8%,投入八九块钱才能增长1块钱,说明投资效率明显下降了。我们再引入一个增量资本产出率的概念,就是提高单位GDP所需要的增量资本,分子是当年投资扣掉消费部分形成的资本,分母是当年GDP增长的绝对值。增量资本产出率从1979年-1996年期间的2.6,增长到1997年-2006年的4,再到2013年的6.5,这意味着投资效率是逐年下降的,而且下降得比较明显。
经过深入调整,投资的增幅趋缓,投资的结构得到改善。今年1月-9月全社会的投资同比回落近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回落5个百分点,连续几年增幅在下降,今年1月-9月,在这个基础之上又大幅下降,但这样也带来了一些忧虑:如此大的回落是否会影响经济发展的后劲。
回落的速度确实较快,但仍需从具体数字分析。1月-9月投资总量仍然为39.45万亿元,当期的GDP是48.78万亿元,投资占比仍高达80.9%,去年是80.6%;投资率也仍然高达近50%,这证明现在的投资增幅10.3%仍明显高于GDP增幅。
关键是投资结构得到了改善,总投资增幅为10.3%,但是技术改造的投资增幅为18.2%,基础设施的投资,不包括电力,增幅是18.1%,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的增幅是13.3%,第三产业的投资增幅是11.2%,都高于全国的10.3%,更高于工业的8%。
至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投资增幅明显低落,甚至是负增长。比如钢铁行业1月-9月的增幅是负13.6%,有色金属增长了0.4%,化工只增长了5%,非金属矿物制品只增长了6.5%。由于国际油价煤价大幅度回落,采矿业的投资为负8%。
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投资领域的调整改革,对于调整中的问题,通过再调整来解决,关键是要把握好投资方向。要防止为了拉动经济增长而盲目扩大投资的冲动,造成不良的循环。
哪些领域该加大投资力度
要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调整投资结构,实现合理增长,推进“中国制造2025”。当前在全社会的投资中,前三名第一是工业,大概占40%;第二是基础设施,不包括电力,约占18%;房地产开发第三,大概占19%,去年是22%。
重点讨论一下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向。首先,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当前我国正处于“旧力减弱,新力将生”的交替期,什么叫旧力?传统产业多数产能过剩,效率下降,推动力显得不足,必须提技增效。什么叫新力?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从去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幅,始终比工业增幅高5个百分点,它的投资增长始终比工业高4个百分点。新兴产业虽然在加快发展,但总体上所占比例仍很小,比如在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只占11.7%;比如电动车,今年1月-10月产量只有20万辆,整个汽车行业的产量为2400万辆,不到1%。所以,新力在发展,但量很小。新兴产业的增长仍然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的回落,急需再加快。
传统产业怎么办呢?主要的措施是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美国在1955年实现工业化,西欧大体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完成工业化。在工业化前后,欧美技术改造的投资占工业投资的50%,美国最高时达69%。而我们只占40%,力度不够。因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再次强调,要采取财政贴息,加速折旧等措施,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政府应该抓规划、抓重点、颁布目录,发布信息,给予政策指导,不要去批项目。企业要用新的技术和互联网提升技术改造水准,一是加强研发设计的投入,推动成果转化;二是与国际同行对标,消除瓶颈,提升我们的技术经济指标;三是创新整合,改善生产力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新生产方式,提高资产的质量和增值能力。
对于新兴产业怎么办呢?要加快投资,加快形成一些先进的、规模化的生产能力:一是加快重大科技专项攻关,新兴产业需要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我们掌握的还不足;二是要从全局出发,确定区域和行业分布,形成差异化发展。一开始就要注意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集成高起点出发,防止出现低水平的重复。
投资的第二个方向应该是国民经济的短板,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拉动消费,惠及民生。铁路、公路的发展仍有较大潜力,但也要从长计议,计算投资回报。同时,城市的水电热、环保、排水排污及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还有很多欠账和发展余地,但也要注意控制城市的盲目扩张。
二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过去没有被列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在要把它和水电风、供暖一样作为城市最基础的设施建设。当前特别是宽带中国、光纤入户、网络建设、网络安全、智能终端等等,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需求。
三是生产型服务业,在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的同时,要加大生产型服务业的投资,物流是国民经济的短板,我国物流的费用占GDP的16.8%,国际的水平是8%。我国的物流费用高、效率低、损耗大,仓储、配送、服务不足。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但是线上发达线下迟缓,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是效益好回报快的选择。
四是消费品领域。扩大消费很重要的一点是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品种安全,让大家用着放心,吃着安全。要加大对消费品工业的投资,数据证明生活必需品是刚性的,需要大量投资,也有可靠的回报。
投资还有一个方向,就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孕育的新机遇。中国制造2025的主线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互联网+”是互联网的路径。不管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推进智能制造,都需要大量投资。特别要提高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的自给率,现在的自给率只有20%,要提高到70%;要提高制造设备的数控化,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到2025年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要提高到64%,目前只有27%;制造过程的智能控制,流程要365天不停,现在的控制水平是自动化,工业3.0,要提到4.0智能化,也需要大量投资。制造业产业链的网络化、服务化,运用工业互联网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发展智能、物流、电子商务、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等等,都需要投资。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1个领域的专项行动。考虑到我国2020年才基本实现工业化,互联网+制造业应该是最重要,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概括地讲,互联网+制造业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改造、优化、提升被加的产业。二是用互联网的理念来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形态。“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业,不仅限于制造业,它会释放和引发出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机遇,带动和辐射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作者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本文根据作者在“《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