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记者 吴海珊/文
北京时间12月1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多数人认为,这也标志着美元进入升息周期。受此消息影响,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1月期货价格跌4.9%至35.52美元/桶,创下七年最低点。
随着油价长期走低,作为曾经叱咤全球金融市场的“石油美元”正在逐渐失去它的光辉。
2009年,卡塔尔主权投资公司“卡塔尔控股”的首席执行官曾直白地说,“我们有的是现金,现金为王。”是年,全球刚刚经历金融危机的冲刷,发达国家经济一片萧条,资产价格也因此不断下跌,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此时的国际油价迅速反弹恢复至80美元/桶左右。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国际油价不断攀升,一度攀升至120美元/桶。这些石油输出国的手里攥着大把大把的美元,在全球购买资产。
但是好日子已经过去了。如今国际油价只相当于最高点时期的三分之一,那位CEO再也没有底气说“我们有的是现金”。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卡塔尔的收入大约将减少3160亿美元。不仅是卡塔尔,整个“石油美元”盘子都开始缩减,并有资金撤出全球金融市场的趋势。
油价30美元不再遥远
2015年初,曾有美国公司来中国募资,投资对象是美国的页岩油井,为了安慰缺乏国际投资经验的中国投资者,当时双方设立了一个可赎回的油价对赌协议,对赌的就是30美元/桶。如果国际油价跌到了30美元,美方公司必须赎回中国投资者手中的权益。当时美国WTI油价在48美元/桶左右。30美元看起来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价格,从当时情况看,这个对赌协议对中国投资者看起来非常有利,但是如今的国际油价距离30美元是如此之近。
12月14日,WTI原油价格一度跌至34.64美元/桶,为2009年1月以来最低;布伦特原油跌破37美元,创下2004年以来新低。
即便如此,石油生产国看起来并没有减产的意思。12月11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报告显示,该组织成员国11月原油日均总产量上升至3169.5万桶,创三年半新高。伊朗石油部也明确表态,“绝不可能”推迟增产计划,各成员国也没有减产计划表态。美国能源信息署(IEA)报告显示,12月9日当周原油库存猛增480.1万桶,全球石油供应过剩的局面将持续到2016年晚些时候。
此外,美联储12月17日决定加息25个基点的举措也会对国际油价造成打压。
俄罗斯副财长Maxim Oreshkin预测,未来七年油价不会突破40美元-60美元/桶的区间,该国正在根据此预测来调整明年的预算。
国际油价下跌带来的财政压力,正在迫使石油输出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撤资。
“石油美元”撤离
2015年,石油主权基金开始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撤资,成为“石油美元”陨落并受到关注的导火索。
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石油美元的主力军之一——沙特主权财富基金自从2014年三季度以来所持有的海外债券下降了710亿美元,合计抛售了约728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彭博社预测,最早在2016年挪威主权财富基金也会开始撤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掌管着8300亿美元的资产。
贝莱德被金融界描述为海湾国家主权基金最大管理人贝莱德管理着4.5万亿美元的资产,该公司二季度财报显示,从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净流出资金241亿美元。
撤资的原因很简单——石油价格的下滑带来了本国财政的吃紧。这些持有石油主权基金的国家财政结构单一,都严重依赖石油产品出口收入。
以沙特为例,沙特政府约90%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跟石油相关的销售,随着石油价格的下滑,沙特货币管理局的外汇储备已经下降接近730亿美元。原因是沙特的财政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盈余转为赤字,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预计,2015年沙特的政府财政赤字会上升到GDP的16%,而在2014年的时候这个比例仅为1.5%,此外沙特在也门的军事活动也在消耗大量的资金。
标准普尔连续在2014年11月和2015年下调沙特的评级,目前为A+。石油和天然气的产值约占沙特GDP的50%,占出口收入的85%,占财政收入的90%。
国际油价的下降导致沙特货币管理局持有的外汇储备从2014年的7460亿美元减少至6000多亿美元。
挪威也是同样的情况。挪威央行行长奥尔森在2015年初曾表示,如果油价徘徊在每桶60美元,那么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净流入“可能会画上休止符”。要知道目前的国际油价是在每桶不到40美元!挪威是全球第七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石油占挪威GDP的近25%,财政收入的近30%。2015年挪威主权基金流入的资金已经开始减少,上半年仅流入资金170亿挪威克朗。而在过去十年平均每季度流入600亿挪威克朗。
数据提供商eVestment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国家机构至少撤出了190亿美元,同时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包括全球最大基金公司贝莱德并不披露其与主权财富基金的交易。摩根士丹利估计,贝莱德在二季度和三季度遭遇了政府机构的310亿美元赎回。
撤资的震动
石油主权基金的撤资引起了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撤资到底会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多大的震动?
对于这个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两种态度:一种认为,如今石油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体量占比已经相当小,而且石油美元的撤资是非常缓慢的,所以不会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另一种认为,尽管石油美元体量占比不是很大,但是撤资可能会带来市场风险偏好的转向。
这要从石油美元的产生说起。石油美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国际石油价格开始大幅提高,石油生产国的收入大幅增加,这些出售石油之后的收入,除了一部分用于发展本国经济和国内其他支出后,剩余的部分作为流动性的资金,大量投放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而同时,因为国际油价的上升,石油消费国,也就是发达国家用于购买石油的支出剧增,出现了巨额赤字。于是,国际收支格局就成了非常明显的两极分化。
石油输出国的资金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可以带动美元回流到发达市场。还有另一种对石油美元的解释,是石油输出国输出石油带来的全部收入。
但是鉴于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取决于第一种解释的石油美元,我们将以这种说法为准。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石油美元也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根据不精确的推算,石油输出国在1974年的盈余约为750亿美元。随着国际油价从个位数一路飙升,石油美元的回流到2006年达到顶峰5100亿美元。
“最近几年,石油美元的地位在非常快速地下降。”Mona Sun说,她是一家伊斯兰金融智库的创始人。而这一趋势到了2015年表现得最令人瞩目。
尽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油价仅短时间下挫,就开始迅速上升,一度高至120美元/桶,石油输出国的财富也因此大幅增长。
根据花旗的研究,OPEC国家的外汇储备自从2009年以来暴涨了60%至1.3万亿美元,加上俄罗斯等非OPEC产油大国,这一数字甚至超过2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则扩大了80%至4万亿美元。过去五年,石油美元投资者的资产规模在过去五年增加了2.5万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5000亿美元。
石油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并没有提升。因为相对于国际油价,国际金融市场大盘子增长得更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曾经给出一个数字,2007年时包括股票、债券、银行以及金融衍生品在内的四大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是实体经济的16.4倍。而在1998年的时候,这个数据仅为6.2倍。其中占比最大的要数金融衍生品。
国际清算银行(BIS)对G10(十国集团)和瑞士等11个国家的主要银行的交易上进行的调查显示,场外衍生品的名义价值从1998年的80万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33亿美元,增长了约8倍;场外衍生品的总值从1998年的3.2万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底的24.7万亿美元,增长了7.7倍。
根据朱民的计算,全球金融市场的名义价值在2009年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900万亿美元,而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石油美元总量仅约2万亿美元。因此相对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大盘子来说,石油美元本身就不是一个值得担忧的大数字,况且石油出口国的撤资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有几百万美元,不值得一提。不过这并不代表石油美元的撤资不会引发国际市场投资者的一场炒作。
以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冯明为代表的人士则认为,国际油价下滑带来的石油美元的减少,会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根据他的测算,石油价格从110美元/桶下跌至50美元/桶,会造成石油出口国收入减少约1.2万亿美元,在这样的价格基础上会造成本应回流到国际金融市场的石油美元减少2440亿美元-3450亿美元。同时也会影响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并带来实际利率的上行压力,影响企业投融资决策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进而影响宏观经济。
“但是这一影响到底是石油美元的撤资造成的还是美联储加息造成的,很难说清楚。”Mona Sun说。
全球五个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有四个属于产油国。根据美国基金管理公司景顺(Invesco)的研究,由于油价持续低迷,北美以外逾四分之三以石油财富为后盾的投资工具预计相关政府将撤出资金。
据摩根士丹利表示,如果主权财富基金继续按照这样的速度赎回,上市资产管理公司的每股盈利可能下降4.1%。
虽然这些石油主权基金的投资并不都是公开的,但是大致的数字是,这些主权基金的投资会更保守,盈余的部分主要会用于存款和债券投资。
花旗研究显示,过去五年,大量的石油美元流入了债券市场。
Mona Sun认为因此石油美元的撤资可能会对美元债券造成一定的影响。
屋漏偏逢连夜雨,投资在股市的资产也因为经济的不景气或者其他出人意料的原因,加剧了这些石油美元的损失。
嘉能可和大众这两只2015年炒得最热的股票,就成了卡塔尔投资局的滑铁卢。卡塔尔投资局是大众优先股的最大股东,也是普通股的第三大股东,同时也是嘉能可的最大股东,但是这两只股票在2015年出现了巨大的下跌,卡塔尔投资局因此可能损失接近50亿美元。曾经呼吁“现金为王”的卡塔尔控股正在两头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