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元/文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今年又先后提出了亚洲要形成命运共同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设想,掀开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一带一路”与命运共同体建设是顺应世界大势的“天下大计、百年大计”,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一带一路”建设,可以促使亚非欧的广大区域发展成为一体化的经济空间,为形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加强命运共同体建设,有利于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成果,转化为情感纽带,上升到精神层面,增加相互间的认同感,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创造良好的社会与人文环境。
“一带一路”与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正如习主席指出的,“一带一路”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这个朋友圈,既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包括有兴趣参与其中的发达国家——就像亚投行一样,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愿意参加进来,我们都欢迎。
“一带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封闭的小圈子,而是开放包容的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与共同体建设,中国将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地区及世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动更高更好更公平合理的全球化发展。
当前,“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已经由国际倡议发展为实际行动,由宣传与认识逐步进入到操作实施阶段。中国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曾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的认识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到“知行合一”,做到正确思想与有效实践的高度统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方法推进“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为此,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要有高远视野和扎实步骤。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这项超越前人的宏伟事业,既可能开拓出无限发展机遇和美好前景,也可能因认知偏差和急功近利而遭遇挫折。要准确认识“一带一路”建设正在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不可只重表面光鲜,忽视实际效果,亦不可只重眼前收益,忽略长远利益,要防止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现象。
再好的构想,也要有好的工作作风,一件事一件事办好,才能真正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以严谨的科学精神,认真做好调查研究,特别是要把基础性工作做细、做实。对“一带一路”所涉及到的任何一个重大项目,都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规划设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一厢情愿;要在实践中发现、研究,比较分析,在总结实践经验中探索前进。
二、“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要有系统思维和整体意识。
不谋全局,难谋一域。“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是一个牵涉到中国国内与沿线国家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做好全局性的规划设计,搞好两个统筹。一个是统筹好中国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地方,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摆脱基于职能部门、地方政府的视野和利益的局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不同需求。第二个是统筹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共同的和不同的利益关切与愿望期待,综合考虑合作伙伴的具体国情与能动要素,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
“一带一路”与共同体建设千头万绪,涉及的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问题、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在此基础上,更要耐心细致与各方面做好沟通交流工作,以系统论的方法推进实际工作,防止出现锣齐鼓不齐,甚至各唱各调的问题,做到在政府和企业通盘合作的基础上,与沿线区域和国家协调合作,共同下好“一带一路”与共同体这事关区域乃至全球的大棋局。
三、“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要有思想突破和方法创新。
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商鞅有句名言:世事变而行道异。一个时代会有一个时代的条件与制约,一个时代也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思想与方法。“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是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大规模参与国际事务、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尝试。面对新目标、新任务和新问题的挑战,需要在思想方法上做出“不法古,不循今”的创新,敢于、善于突破以往所形成的政策、体制、机制等的限制,用新的思想方法来应对新的挑战,既亟须打开视野,在吸收借鉴一切可以利用的国内外经验做法的同时,又要打破一切成规,不断完善国内规划设计和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探索前所未有之法。
比如,在对外投资问题上可以在开发性金融的实践基础上,创新设计出一整套“一带一路”投融资新方法;在机制保障问题上,要在协调国内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以及与其他国家协调的过程中,发现职能部门的缺项,据此深化改革,推动相关部门职能的转变与完善,形成中央政府部门、地方政府与众多企业的合力,为“一带一路”的良好有序推进提供得力的硬软件保障。
四、“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要有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强能力建设和战略投入,加强对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养。为适应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变化,国家高度重视“新型智库”的建设,着力挖掘各种智慧资源,为包括“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在内的各项事业创造更好的智力环境。“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需要新型智库平台出谋划策,而新型智库平台,又可以借助参与“一带一路”和共同体建设,得以锻炼身手,发展壮大。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与之相关的智库平台大量出现,充分表明了全社会对中央重大战略决策的拥护支持。智库平台能够很好地在政府、企业间发挥桥梁作用,可以相对中立地听取收集不同信息、分析辨别各种利弊因素、提炼概括有用的政策建议。在对外合作中一方面可以更方便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种机构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需求与愿望,为“一带一路”的推进建言献策;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广泛接触和交流,在国际社会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增加彼此信任,增强相互合作意愿。
“丝路论坛”就是发挥智库建言作用的良好平台。首届“丝路论坛”,由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等四家智库联合主办。
一是实现了多个智库平台的横向合作,有利于汇集群英、广积智源,为广大有识之士贡献聪明才智提供了便捷渠道。
二是促成了政界、商界、学界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共同目标下紧密对接,使“丝路论坛”的智慧成果,能够迅速方便地传递到政府部门甚至国家决策机构,传递到企业特别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骨干企业,从而使智库研究很好地产生实际效果。
围绕“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问题,集结多家智库,广泛邀请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的“一带一路”问题专家,“丝路论坛”初步表现了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和代表性的特点,也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次有益尝试。
新型智库和相关平台建设,目前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摸索。“丝路论坛”组委会计划今后每年定期举办一次会议,衷心希望各界能利用好“丝路论坛”平台,为“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建言献策的同时,还为如何进一步办好“丝路论坛”、更好发挥智库平台的作用,提出宝贵建议。
“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一项继往开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不仅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和伟大复兴,也关系沿线其他国家与中国的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还关系到全球经济政治秩序进一步向公平正义方向的迈进。让我们携手合作、群策群力,共同推进这项伟大的事业。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