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上午,坐落于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上股交”)大厅人头攒动,处处一派红火景象。
这一天,筹备历时一年余的“科技创新板”在此开盘,上海市市长杨雄敲响开市锣。
所谓“科技创新板”,全称是“科技创新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N板”,鼓励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较高成长性或一定规模的科技型和创新型公司到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首批挂牌科创板的公司共27家,盈利企业约占70%,盈亏平衡的约占10%,剩下的20%是亏损企业。
这些公司并不是按照盈利指标遴选的,其中最小的一家净资产不过区区50万元,而最大的一家净资产已超过2亿元。按照科创板的挂牌规则,首要看重的是企业的科技性和创新特征,准入门槛则贯通了此类中小微企业的种子期、初创期和成长期。
在挂牌条件上,科创板提出例如“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或者直接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不低于10%”等相关要求。
资本市场发达的上海,在互联网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多年来相对滞后于北京、深圳等地,上海市希冀通过资本来拉动科技创新的心情极为迫切。
因此,上海市政府对推出科创板尽心竭力。2015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其中提出“争取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专板,支持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挂牌,探索建立资本市场各个板块之间的转板机制,形成为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企业服务的良好体系”。
同一份文件中,也写有加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意在推动尚未盈利但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2015年11月20日,科创板获得上海市金融办批准。作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科创板以“张江一区22园”为主阵地,并辐射整个上海市,日后或将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拓展。首批27家挂牌公司全部来自本地,其中20家来自张江科技园区。
开盘时刻
2015年12月28日开盘当天,7家挂牌公司产生交易12笔,成交金额770万元,加权平均价格2.31元/股,平均涨幅近500%(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根据股交所提供的数据,6家公司加权后交易价格的平均市盈率为221.15倍。
相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些公司规模相对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首批27家挂牌企业平均股本2011万元,2014年平均营业收入2272万元,2014年平均净利润123万元。
“挂牌”与“上市”不同,只有在沪深交易所场内流通转让才称为“上市”,其他场外转让的行为称为“挂牌”。与场内交易相比,场外交易非连续交易、也非竞价交易。
上股交隶属于区域性股权市场,也就是场外交易市场中的“四板”市场,是服务于所在地省级行政区域内的非上市中小微企业,为其提供挂牌、融资、股份登记托管、转让交易等的私募证券市场。
上股交对于首批挂牌公司进行了多次甄选,侧重于科技含量和创新型,27家公司分布于互联网、生物医药、再生能源、3D打印等13个新兴行业。
例如在开盘仪式上代表致辞的彩虹鱼海洋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深海智能装备制造的公司,正在研制1.1万米级载人深潜器。
这家公司由原“蛟龙号”总设计师领头研发,成立于2014年4月,目前获融资510万元。该公司正在筹建的“张骞号”科考船是中国第一艘完全由民营企业出资建造的科考船。
根据资料,“蛟龙号”的研制早在2002年就被中国科技部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
在国家海洋局的组织安排下,经过多年努力,2012年7月,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11034米)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这项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是美国深海挑战者号的10929米。
“纯研发型的企业很难有大规模的收入,融资很困难。”上股交总经理张云峰在记者发布会上表示,首批挂牌科创板的27家公司中,有20%是亏损企业,在通常的融资渠道中,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即便是盈利企业,有不少仍处于初创期,年收入不过10余万元,但只要科技含金量足,符合科创板条件,今后即可在科创板上挂牌。
某科创板的中介机构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从2015年5月份开始筹备,已储备了十几个项目,上股交对于第一批挂牌公司前后甄选了数遍。有些公司已具备挂牌新三板的资质,但更看中科创板第一次上板的效应。
张云峰透露,科创板并不仅定位于一个股权交易市场,而是要打造成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平台。
例如,拟设立“上股交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作为母基金、与股权投资协会等建立战略合作等,并吸引银行、证券、保险、私募、资管、担保、保理等不同金融业态,同时在平台上为挂牌公司提供金融服务。
挂牌时,27家公司全部获得银行授信,包含部分股权质押贷款类授信。
事实上,这27家初创企业首批挂牌之后,公信度提升,同时获得了几何式膨胀的曝光率,融资渠道瞬间被拓宽。
“我们像是来到了一个金融超市,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在超市货架上拿到最适合企业在这个阶段的金融服务。”一位首批挂牌公司的董事长在发布会上表示,原来做企业对融资不甚了解。被纳入科创板之后,闻讯上门的金融机构特别多,才意识到融资是有多渠道的,例如私募债、投贷联动等多种形式。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明确表示,今后,科创板还将试点一系列制度改革与创新。科创板横向与传统及新兴金融业态紧密联动,纵向则与“战略新兴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对接。
证监会在2016年发展资本市场的五项重点工作中,上交所的战略新兴板赫然列于第一项中,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国新办的新闻吹风会上表示,2016年一定要推出。
战略新兴板是场内交易市场,定位于已经跨越了创业阶段、具备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也允许未达到主板盈利要求的企业在A股上市。
转板机制探讨
一直令上股交称道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在2012年6月通过旗下的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成为其第二大股东。上股交的其他股东包括上海国际集团、上市公司张江高科、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
因此,打通科创板与上交所即将推出的战略新兴板的转板机制,成为吸引科创板首批公司挂牌的首要理由。
上股交总经理张云峰对此表示,以国际转板制度计,正常途径可以上市成功,转板即能成功;正常途径达不到上市要求,转板也上不去。讨巧的方式是不存在的,便捷之处在于两个市场的互信,材料筹备更迅速,并在同等条件下转板优先。
据悉,科创板已与上交所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科创板对对接机制的设计思路是,首先,挂牌条件与战略新兴板基本吻合,保持特色和重点一致;其次,希望科创板下一步的监管和辅导由上交所共同配合进行;第三,希望建立互信机制,科创板挂牌的所有材料和结论,能获取上交所的全部认可。
一位想挂牌科创板的企业家表示了担忧,他认为科创板隶属于上海地方,虽有上交所参股,但并不属于证监会管辖范围内,转板通畅度弱于新三板。
接近上交所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能不能转板、转板机制是否健全仍在斟酌考虑中。
除了战略新兴板外,孵化优质企业向新三板转板,也是科创板的路径设想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率先进行了注册制的尝试,对申报挂牌时股权投资机构配套投资、或取得第三方专家顾问委员推荐等市场化方式,豁免注册委员会审核。
科创板实行的注册制有两种。
第一种,同香港联交所的制度,要审核也要过会,审核的重点在于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可持续性和一致性,而不是过去最看重的真实性;第二种,类似于美国OTCBB市场,只要保荐机构配套投资200万元且在两年内不退出,就可以挂牌,豁免审核、直接公示。若在公示期间有人提出异议,就撤下重新审核,若无人提出异议,就可以挂牌。
27家挂牌公司中,两种模式都有。科创板某中介机构董事长表示,早期项目的投资风险巨大,假如仅是推荐的话,中介机构的责任就非常轻;而中介机构进行配套融资之后,风险加重。
“我们是站在投资的角度来做保荐。”成丰资本执行合伙人郭荣对《财经》记者表示,科创板投资风险相对大,但是进入的成本较低,且可以挖掘到好的项目。
科创板规则中写道,中介机构必须是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或股权投资机构,并要求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首批挂牌公司中,绝大部分由民营股权投资机构推荐,两家由银行推荐。
投资者门槛高
投资初创企业,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普通个人投资者很难具备这样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因此,科创板初期将投资者限定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专业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等。
一位接近科创板的投资人士认为,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中的企业股权流动性差、投资回收周期相当长、信息披露远不及沪深两市透明,不建议个人投资者尝试。
科创板被称为“N板”,是在上股交原有的“Q板”、“E板”的基础上孕育而出的。
Q板开板于2013年8月7日,采用备案制,准入的门槛和监管的程度均较低,主要功能是挂牌,并没有交易量。低廉的挂牌费用,吸引了数千家中小型企业在上股交平台上披露自己的信息、展示股权报价,因此,Q板又可被视为“展示板”。而上股交对于Q板企业,不提供股权转让的服务,也不负责股份登记与托管。
E板要再高级一些,采用核准制,在2012年2月15日开板,有一定的交易量,也有做市商制度。E板允许两年以上证券投资经验、且拥有人民币50万元以上金融资产的自然人参与交易。
上股交官方网站显示,目前E板挂牌企业520家,Q板挂牌企业7668家,股权融资额97.07亿元,债权融资22.90亿元。
上股交内部不同层级市场之间的转板是很便捷的。此次在科创板挂牌的27家公司中,政太纳米和宇度医学等原为E板挂牌企业,顺利转板。
对于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政策号召,以及过去一年新三板的火爆,令各地的场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动作频频。
2015年12月22日,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也启动了科技创新板,据称要在未来三年到五年内,吸引300家-600家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此挂牌。
场外股权市场变迁
2012年7月12日,针对当时的各地文化产权交易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乱象,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号称“38号文”,要求各类交易所整改规范。此后,38号文成为指导各类产权交易所等成立、运营的圭臬。
在随后的8月23日,证监会出台《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明确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一板是沪深交易所的主板和中小板,二板是创业板,新三板是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而位于金字塔底部的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统称为四板。
中小微企业融资不易。2015年3月份,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在“两会”时对媒体表示,深交所将大力支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目前,深交所已参股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区域股权交易中心。
深交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2月底,全国已设立33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基本上每个省都有一个市场。各市场共有挂牌企业4200多家,展示企业2.43万家,累计为2700多家企业实现各类融资1800多亿元。
绝大部分产权交易中心是由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除了2012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由上海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上海股权交易中心,以及早在200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应天津滨海新区金融创新专项方案而生的天津股权交易所。
客观地说,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为达不到上市标准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股权转让和融资服务的平台,有助于规范企业治理,为进阶更高级别的资本市场做孵化。
但是,从全国而言,四板市场依旧存在着流动性差、信息披露不完善、各地挂牌规则和监管标准不一等问题。
2015年12月1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监管层发现个别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少数挂牌企业向公众发售或转让“原始股”等活动,这些活动涉嫌非法。区域性股权市场不得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或转让证券。
据介绍,少数挂牌企业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宣称已经或者即将在区域股权市场“上市”,混淆“上市”和“挂牌”的差异,向社会公众发售或转让“原始股”。有些在区域股权市场获得会员资格的中介机构,还设立“股权众筹”融资平台,涉嫌非法活动。
这些非法活动目前均被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