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八年多的漫长等待,苦苦备战A股IPO的多家城市商业银行终于迎来股票上市曙光。
2015年12月30日,两家城商行——上海银行和杭州银行在2015年收官前双双过会。
此前一周,另一家城商行——贵阳银行也通过了发审委审核。在此之前,2015年7月被暂缓发行的江苏银行,审核状态也悄然变更为“已通过发审会”。
短期内4家城商行密集过会,超出市场预期,由此也引发A股市场将掀起城商行上市潮的猜想。某地方银监局局长对《财经》记者表示:“城商行批量过会、上市,是在大气候下的羊群效应,现在鼓励发展资本市场,对城商行而言,这是大好机会,机不可失。”
自北京银行2007年9月登陆上交所后,八年间尽管国内IPO多次暂停与重启,但均与城商行无缘。某上市城商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城商行上市搁置八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此前农业银行上市让路(注:2010年7月登陆上交所);二是监管层此前认为,银行是朝阳产业,收益好不缺钱,利润水平较高,在这种情形下,银行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融资,不需抢占上市融资资源。
世易时移。当前城商行A股IPO虽取得实质性进展,但与几年前相比,其资产质量隐忧已成为影响其估值的重要问题。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5年全国城商行年会讲话中指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防控信用风险仍然是城商行的首要任务。”
城商行的资产质量危机有多严重?银监会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城商行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呈现“双升”。其中不良贷款余额已创下十年新高;不良贷款增速惊人,2014年和2015年前三季度,城商行的不良贷款同比增幅分别高达56%和54.6%。银行正通过加大核销力度、贷款重组等措施防范风险。
河南一家拟上市城商行的行长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实体经济的矛盾、冲突没有得到解决,银行风险很大。
在宏观经济不景气、信贷风险加大和资本监管日趋严格的三重压力下,上市将有助于城商行缓解当前面临的危机。招股说明书显示,前述过会的4家城商行上市募集资金的主要目的为补充资本金。此外,监管层选择此时放行城商行上市,也是出于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考虑。而注册制的渐行渐近,将有利于城商行顺利上市。
但对于即将迎来的上市潮,前述地方银监局局长则提醒,由于银行的特殊性,上市应更审慎。近期的宝万之争就提供了启示,上市小公司如股权分散极易被收购。
批量过会
2015年12月30日,证监会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上海银行和杭州银行的首发申请双双获得通过。加上此前过会的江苏银行和贵阳银行,当前已有4家城商行顺利过会。
据此,有市场人士分析,城商行有望结束长达八年的上市空窗期,迎来自2007年北京银行等3家城商行上市后又一轮上市潮。
监管层为何选择当前时点让城商行批量过会?前述上市城商行人士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一些银行比较执着,有些在2005年、2006年就开始递交上市申请;二是目前阶段银行可以借机扩张,能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三是当前银行面临逐渐分化阶段,在分化之前,监管层希望城商行得到品牌、资本方面的扶持,从而做大做强,更多为社会做贡献。”
据《财经》记者了解,城商行此前上市被拒还有一个原因,即股东数量超标。部分城商行是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改组而成,股东人数众多。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公司发起人应不超过200人。上市审核中,股东人数超标被视为硬伤,无法过会。2011年9月,财政部和一行三会发布了 《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通知》,厘清了城商行上市前内部职工持股的清理规范标准,被业界认为是扫清城商行上市障碍的文件之一。尽管如此,此后城商行仍与A股市场IPO无缘。
在本轮批量过会前,城商行上市之路历经坎坷。以上海银行为例,该行自2000年透露上市意向、2006年整合、2008年正式启动IPO,2010年5月公布IPO方案,2015年再次上报方案,上海银行的上市路走了十多年。
由于此前在国内上市之路受阻,最近几年,多家城商行已转道香港市场,发行H股上市。据《财经》记者统计,2007年-2015年间,先后有7家城商行赴港上市,包括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青岛银行、锦州银行、郑州银行等。仅2015年12月,就有3家城商行密集登陆港交所。
另一家城商行齐鲁银行则另辟蹊径,去年6月登陆新三板,成为国内首家登陆新三板的城商行。
资产不良
尽管上市在望,但城商行的估值水平有可能因资产质量下滑而受到打压。
此前在港交所上市的城商行,已因资产质量隐忧遇冷。如去年12月3日上市的青岛银行,在上市不久后即遭遇了破发尴尬。证监会对江苏银行首发申请的反馈意见中,也重点关注了该行资产质量的多个关键指标,如贷款结构、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各个类别贷款迁徙率等情况。
2015年全国城商行年会上发布的《改革与发展-城市商业银行20年发展报告》直言不讳:城商行信贷资产正步入违约高峰期,且这次不良高峰是市场化后的首次高峰,带有普遍性。
城商行不良贷款“双升”已成近年来的常态。《财经》记者综合银监会历年数据发现,其不良贷款余额在迅速攀升,创下逾十年的新高,数额从2010年谷底的326亿元攀升到2015年9月末的1215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增幅呈加速上涨势头;不良贷款率也连续11个季度上升,2015年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1.16%上升到三季度末的1.44%。
转折发生在2011年,当年城商行不良贷款同比增长3.99%,2012年-2014年这一增速迅速扩大。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前三季度,城商行不良贷款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0.8%、56%和54.6%。
受到不良贷款快速增长影响,城商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从2014年一季度的290%下降至2015年三季度末的215.9%。
从监管指标看,城商行的资产质量不良情况要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2015年三季度末,后者的拨备覆盖率已低于190%。根据银监会要求,拨备覆盖率应不低于150%。城商行的不良贷款率在国内四大类银行业中也居于末位,暂时占优。
但前述拟上市城商行行长对《财经》记者表示:“现在(城商行的拨备覆盖率)都在200%左右,这个其实并不高,但是说明银行对经济预期持有不乐观的态度。我们相对保守,今年预计要达到200%,今年年底还会继续计提拨备。”
不良贷款快速增长和大幅计提拨备覆盖率已开始侵蚀银行业的利润。以过会的4家银行为例,杭州银行2014年实现净利润35.06亿元,同比下滑7.44%,2011年和2012年,其净利润同比增幅还在30%以上。江苏银行2014年的净利润增幅也降至个位数,上海银行则降至12.95%。仅贵阳银行实现逆袭,2014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35%,但这主要基于其2013年净利润增速较低。
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近日在研报中指出,受不良资产快速增长影响,预计2016年A股银行业(不含新股)盈利同比将下滑6%。另外,中泰证券研究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仅增加2.1%,主要源自息差收窄和拨备计提力度加大。
“宁愿在四季度利润上少反映一点,也要计提多一些,为以后艰难的日子做准备,为了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对2016年的判断比去年还要恶劣。”前述城商行行长称,“我们预计2016年银行业传统的公司类贷款业务会受到很大冲击。”
他还表示:“不良贷款的高低和银行风险把控有关,另外主要是银行的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导致,同样的市场,不同银行效果仍不一样。大多数城商行以传统业务为主,城商行中间业务收入有的还很低,还是靠传统业务盈利,在经济下行期间,贷款大量出现问题肯定会受到影响。相反,上市银行不良率低,一方面同业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做得比较好,另外贷款投放集中在第三产业和个人客户上。”
贷款结构未来很可能影响银行的不良贷款水平。以上海银行为例,招股书显示,该行的信贷投放中,房地产行业位居第一,占该行全部贷款和垫款总额的22.03%。
上海银行在招股书中坦言,如果该行贷款较为集中的行业出现衰退,则可能导致不良贷款增加,从而可能对该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以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贷款为主的杭州银行也在招股书中表示,由于上述两个行业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较大,报告期内,该行公司贷款类的短期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
强化风控
不良贷款的攀升以及实体经济传导压力的增加,促使城商行重视风险管控。尚福林在2015年城商行年会上表示,从抵御风险能力上看,小银行发生风险的概率会高一些。城商行要通过不良核销、资产转让、贷款重组等措施消化存量,采取贷款重组、重签合同、收回再贷以及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减少增量,有效遏制不良上升势头。同时还应着力防范流动性风险、防控案件风险。
城商行具体如何防控风险?前述上市城商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最主要还是传导和机制的问题,现在很多银行已把审批权从分行归属到总行;第二要从银行策略着手,明确单项业务不能超过多少。如果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不良就不会不可控制。”
在风险管控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各家城商行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在降低不良贷款方面,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主要通过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力度来控制不良贷款率的增长。
“当前银行业没有太好的办法处理不良,还是传统的处理方式:拨备核销、议价核销、增资扩股,重组等惯用手法。市场上虽有其他的方式,监管机构不认可,另外成本也太高。不良资产证券化要求资产质量很高,对银行来说压力也很大。”前述城商行行长表示。
城商行关注类贷款的迅速增长也不容忽视。依据国际五级分类制度,银行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大类,其中后三类为不良贷款。根据银监会数据,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从2014年一季度末的1.56万亿元已经迅速上升到2015年三季度末的2.81万亿元,一年多时间内增长了1.25万亿元。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凡是进入到关注类,这笔贷款就非常麻烦了。”前述城商行行长指出,“逾期三个月以上就进入关注了,银行拨备的计提和贷款分类紧密关联,如果贷款变成损失了肯定100%计提,将直接影响银行利润。”
上市潮近
在经济下行、信贷风险加大和资本监管更严格的三重压力下,城商行面临着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对于这些缺钱的银行而言,上市融资意味着雪中送炭。
根据银监会官网披露的数据,2015年9月末城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2.16%,低于同期国内银行业13.15%的水平。《财经》根据招股书统计发现,4家过会城商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已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的监管线接近。
银监会2012年6月7日发布的《办法》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10.5%,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8.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7.5%,该办法的过渡期要求,非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上述指标到2015年底应不低于9.3%、7.3%、6.3%,2018年应达到《办法》规定的要求。
截至2014年底,江苏银行和贵阳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24%、12%;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81%、9.98%。截至2015 年6月末,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6%、11.0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4%、8.57%。其中,杭州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与《办法》规定的8.5%监管指标只差0.07个百分点。
已过会的4家银行均表示,发行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以提高资本充足水平,带动各项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是城商行上市松绑的理由之一。“资本市场难以直接为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但通过吸纳城商行上市,可以间接支持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收到以点带面的成效。”此前,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的一份报告已道破玄机。根据银监会城商行监管部主任凌敢近期披露的数据,截至2015年11月末,城商行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3.65万亿元,占城商行全部贷款余额(8.57万亿元)的42.6%。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除前述4家银行外,还有多家城商行及农商行出现在IPO待审名单中。根据证监会2015年12月25日发布的IPO待审核企业基本信息表,目前拟在A股市场上市的银行有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等3家城商行,以及吴江农商行、常熟农商行、无锡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江阴农商行等5家来自江苏的农商行。加上已过会的4家城商行,目前等待上市的地方银行有12家。
实际数量可能不止于此。“目前准备在A股上市的银行,我知道的就是15家左右。”上述上市城商行人士表示。
上述8家拟在A股市场IPO且尚未过会的银行中,盛京银行、常熟农商行、无锡农商行、江阴农商行等4家银行均在去年11月-12月间更新了招股书。根据证监会IPO审核流程,更新招股书的公司,离上会审核更近一步。
注册制渐行渐近也有望助推城商行上市进程。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决定自2016年3月1日施行,期限为两年。有机构预测,国内注册制有望在今年6月底前施行。
“(注册制推出后)银行上市比例应该会比较高,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银行肯定是规范的。”前述上市城商行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