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

2016-01-11 12:23:36

2015年12月21日至2016年1月10日

焦点

2016年1月7日晚间,证监会宣布暂停熔断机制,这一机制从1月4日开始只实行了四个交易日

A股暂停熔断机制

本刊记者 李勇/文

2016年1月7日晚间,证监会宣布暂停熔断机制,而这一机制从1月4日开始只实行了四个交易日。

在四个交易日里,A股两次触及熔断。根据熔断机制安排,在沪深指数触发5%熔断后,所有合约暂停交易12分钟,随后进入3分钟集合竞价,之后继续当日交易。14时45分及之后触发5%熔断或全天任何时候触发7%熔断,暂停交易至收市。

1月4日开盘后,股指迅速跳水,沪深300指数先后于13点13分、13点33分触发下跌5%、7%的熔断阈值,沪深交易所宣布自13点33分开始实施指数熔断,当日不再恢复交易。

1月7日,A股再次触及熔断,9点42分和9点58分,沪深300指数触及5%和7%跌幅阈值,A股当天不再交易。

四天时间,两次触及熔断,实为罕见,同时,熔断带来的流动性缺失问题也受到市场人士质疑。本意在维护市场稳定的熔断机制在推出首日即出现市场大跌,熔断机制的完善性和合理性遭到市场拷问。

对于暂停熔断机制的原因,邓舸表示熔断机制不是市场大跌的主因,但从近两次实际熔断情况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熔断机制又有一定“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加速触碰熔断阈值,起了助跌的作用。权衡利弊,目前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因此,为维护市场稳定,证监会决定暂停熔断机制。

西南证券分析师朱斌表示,熔断机制将放大市场震荡幅度。当市场本身的调整压力使之下跌2%-3%时,若有一些增量抛盘,一旦触发-5%的熔断,则恐慌情绪马上会在全市场传递,继而在15分钟的熔断结束后,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将指数往下带到7%,进而触发全天熔断。当市场存在上行动力时,同样如此。

在质疑熔断机制的另一面,亦有市场人士指出,A股的大幅波动,并不能归咎于熔断机制,熔断机制相当于市场的“遮雨伞”,市场下雨了,不能说是因为伞把雨引来了。

1月4日,市场的大幅调整,有其内在原因。银河证券团队表示,宏微观流动性收紧及熔断机制的自我实现导致A股在新年首个交易日触发了熔断。

资金方面,人民币贬值愈演愈烈,资金加速流出。近期人民币兑美元加速贬值,去年12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月度上升 974 个基点、贬值 1.49%。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依然很大,资金流出愈演愈烈。

同时,银行间流动性趋紧,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并未投入较多资金进行对冲,流动性整体趋紧。

微观流动性上,证监会减持禁令即将到期。引发市场担忧。市场的主要担忧是禁令即将到期,解禁股或成减持主力,A股将开启新一波的减持大潮,市场微观流动性收紧。

此外,由于2015年机构排名战已经结束,前期被机构重仓的部分中小创股票面临较大的获利了结压力。1月4日的大跌,以创业板和中小板为代表的小股票领跌,部分前期涨幅较高的中小创股票率先跌停。

银河证券研究部认为,宏观层面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资金加速流出,银行间流动性环境趋紧,市场微观层面减持禁令即将到期,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均导致了近期市场表现持续低迷。

1月4日和7日的市场大跌引发各方思考,制度的出台均需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角度进行考量。

邓舸指出,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也没有统一的做法,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我们将根据熔断机制实际运行情况,不断完善相关机制。

熔断制度在成熟市场有所实践,不过,A股与成熟市场相比有所不同,其市场交易架构有涨跌停限制和T+1制度,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好发挥熔断制度的作用需要监管层重新思考。

此外,亦有市场人士建议,在触发首档熔断暂停交易的时间段内,监管层及市场各方应充分披露信息,防止恐慌信息蔓延,起到让市场真正冷静的作用。

金融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