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恩格尔伯格

2016-01-26 18:59:52

□ 崔传刚/文

机器人的英文名字robot源于捷克语robota,意为奴隶式的强迫劳动。这个词于1920年第一次出现在捷克剧作家卡尔·查别克的作品《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之中,并通过1939年的纽约世博会变得家喻户晓。然而在最初的多数时候,机器人并非现实之物,它们要么频繁出现于悄然兴起的科幻文学之中,成为人类对技术恐惧的最新隐喻,要么则只是摆在商店橱窗或者儿童手中的一只镀锡铁皮玩具。

直到20世纪50年代约瑟夫·恩格尔伯格(Joseph Engelberger)与乔治·德沃尔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Unimate),这种情况才算有了实质性改变。换句话说,尤尼梅特才算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机器人,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以及第一家机器人企业的联合开创者,恩格尔伯格也从此被誉为“机器人之父”。2015年12月1日,这位“机器人工业的亨利福特”(美国机器人协会前主席之语)在康涅狄格家中安然离世,享年90岁。

恩格尔伯格1925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作为一个技术与科幻的爱好者,这位曾经在17岁参军的青年人先是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物理,然后又用了三年时间获得了该校的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1956年,与乔治·德沃尔在一场鸡尾酒会上的攀谈改变了一切:恩格尔伯格发现这位发明家竟然和他一样着迷于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故事,而德沃尔申请的“程序化部件传送设备”专利也让恩格尔伯格激动不已。宿醉过后,恩格尔伯格找到德沃尔,买下了他的专利,并结盟并肩作战。1957年,天使投资的300万美元到位,他们创立了万能自动公司(Unimation)——世界第一家机器人公司。两年之后,一个重达2吨但却有着1/10000英寸精确度的庞然大物诞生,而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

作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恩格尔伯格相信尤尼梅特这样的技术创新能大大提高效率,因此对其销售寄予厚望。然而事与愿违,当年多数公司对机器人这种新概念并不领情,有些公司虽认为使用机器人是大势所趋,却又忌惮工会组织的指责。尽管恩格尔伯格竭力推销,但直到1961年,通用汽车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将尤尼梅特机器人引入新泽西工厂,而恩格尔伯格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以2.5万美元售出了一台造价6万美元的机器人,净亏损3.5万美元。

尽管起点不理想,但机器人更精确也无需休息的优势,还是引得其他汽车制造商逐步跟进。服务于通用的第一台尤尼梅特只是用于汽车组件的拉模铸造,但很快各家汽车公司的喷漆、焊接等生产流程也几乎全部为机器所垄断。

机器人改变了美国汽车行业,但似乎也仅此而已。多数行业仍然对机器人无动于衷,对机器人根深蒂固的恐惧与排斥仍然是主流。

在国内到处碰壁的恩格尔伯格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国外。通过知识产权输出等方式,万能自动公司与欧洲的诺基亚和日本川崎等公司建立了联系。与美国劳动力充沛不同,日本战后的劳动力匮乏已对快速发展的经济造成了阻碍,因此日本对寻求解决方案极为热忱,而恩格尔伯格此时的出现不啻雪中送炭。

对外技术输出短期内延续了万能自动的生存,但却也培养了无数的竞争对手。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日本的机器人工业迅速崛起,到80年代,日本的机器人数量已经占到全球一半。与此同时,恩格尔伯格自己也犯下致命错误:他坚持使用液压驱动机器人技术,对已是大势所趋的电驱动置若罔闻。技术的落后导致公司收入每况愈下,连续十几年不盈利的现实则让投资方不得不将公司推向公众上市,之后又把股份转让给西屋电气。恩格尔伯格在公司的权力也逐渐被消解,最后黯然离去。

去职后的恩格尔伯格开始进军服务机器人领域,在他看来,服务机器人是比工业机器人更为广阔的市场。1988年,恩格尔伯格的新公司开始销售护士助手(Helpmate)医疗机器人。依靠大量的传感器,护士助手能够在医院自由行动,协助护士提供送饭、送药和送信等服务,可谓是《超能陆战队》中“大白”的鼻祖。这家服务机器人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末被收购,而服务机器人到目前仍是一片蓝海。

恩格尔伯格对于机器人行业的贡献有目共睹,正如机器人行业协会在悼词中所言:“因为他,机器人成了一个全球性产业。”日本人至今仍对他心存敬意,并早在1997年就给他颁发“日本国际奖”,以表彰他对日本的影响与贡献。

退休后的恩格尔伯格仍然在为机器人的普及大声疾呼,甚至也担任NASA等部门的行业顾问。尽管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今日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特征的新机器人行业却仍面对着与以往同样的指责:制造失业甚至将人类变成机器的奴隶。但恩格尔伯格却并不这样认为,他坚定相信机器人可以将工人从危险、枯燥的工作中剥离,它们不仅不会抢走人类的饭碗,而是让人类的工作更有意义,生活得更好。

作者为媒体从业者

□ 崔传刚/文/文
恩格尔 伯格 约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