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观点

2016-02-23 15:21:40

01月25日至02月21日

焦点

住房公积金制度促进房价上涨

南京农业大学 顾澄龙等

“住房公积金制度、房价与住房福利”

《经济学(季刊)》2015年第15卷第1期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建立初期主要是为了筹集建房资金以加快职工住房建设。随着1998年住房福利分配制度的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演变为以支持住房消费为主要功能。从政府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定位来看,该制度主要是用来保障城镇职工的住房水平。从具体的实施层面来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项强制性的储蓄制度,职工和单位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当需要的时候,缴存者不仅可以直接使用住房公积金购房,还可以申请到较商业贷款利率更低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总的来说,住房公积金制度在提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保障职工住房水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基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特点,理论研究表明,当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人们住房需求的贡献度越大,以及当住房市场上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越小时,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房价的促进程度越大。利用2005年-2011年中国5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就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房价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住房公积金制度会显著地促进房价上涨。当前如果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话,将会使房价下降13.5%。考虑到这么一个预期外的效应以后,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加入这一制度的城镇居民购房的实际贡献度仍有25%,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了他们的住房福利;而对于未加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城镇居民来说,这一制度会使他们在购房时付出13.5%的额外成本,表明住房公积金制度降低了他们的住房福利。

因此,政府应考虑进一步加大保障房建设。针对需求端提供支持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保障人们的住房水平时有可能会损害未加入这一制度的群体 (这部分群体往往是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福利,而对住房供给端进行支持,例如加大保障房建设,更有可能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水平。

制度

地方官员更替导致财政效率损失

中山大学 杨海生等

“政策不连续性与财政效率损失——

来自地方官员变更的经验证据”

《管理世界》2015年第12期

无论在哪种机制下,地方官员的更替都会造成地方经济政策的不连续,进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与财政效率损失。

利用随机前沿法对1999年-2012年31个省份的地方财政效率进行测算,然后搜集了同时期各个地级市党政领导的简历资料,采用地级市官员变更比例作为政策不连续性的代理变量,对政策不连续性对财政效率的影响进行考察。

结果显示:1.由地方官员变动导致的政策不连续性显著降低了地方的财政效率,这种影响以地级市市长变更最为显著。每有一位市长更替,将导致该省财政效率下降约0.15个百分点;2.市长任期对财政效率有“U”型影响,新市长上任一年内,官员任期对财政效率产生负影响,因为换届过渡时政策不连续最明显,一年后地方财政效率逐步回升。3.新任市长为快速做出政绩,短期内会实施大量新政,致使政府消费扩大、财政赤字扩张,引致财政效率损失。

观点

美国劳动者未能从与中国贸易中获利

麻省理工大学 David H. Autor等

“中国的冲击:从劳动力市场调整到贸易的巨大变化中学习”

NBER工作论文21906号

中国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已经引起世界贸易格局划时代的转变。虽然国际贸易在总体上不会危害一个国家,但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崛起,给广大消费者带去了实惠,却未能对美国劳动力市场作出应有的贡献,大量工人工资低且长期未调整。这说明了贸易一方面有益,但同时也存在巨大成本。

贸易扩大为消费者带来了预期利益,而相随却是巨大的调整成本和不公平的分配结果。来自中国的贸易冲击已经影响了美国,这些影响在面临国际竞争较为集中的当地劳动力市场最为明显。自受到中国贸易冲击至少十年以后,当地劳动力市场的调整仍非常缓慢,工资和劳动力参与率依然低迷,失业率却继续攀升。受到中国贸易冲击的工人们遭遇了更大的工作动荡,终身收入减少。

在国家层面上,美国那些更易受到进口竞争的行业,就业率下滑,但其他行业的就业收益却未能充分与之抵消。

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