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如何发力

2016-03-15 18:31:51

□ 何志成/文

G20财长与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前后,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以及财长楼继伟对中国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出新的解读: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特点是扩大赤字,赤字率达到3%,预计最终执行结果很可能接近4%;货币政策以前用“稳健”做定语,未来一段时间则采取“略微宽松”的政策,该表述与1月信贷投放超过2.5万亿元相呼应。

近日,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对有差别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做了表述,联想到李克强总理对G20会议发表书面讲话:大规模实施政策刺激的效果在递减,中国不适宜大水漫灌式的货币政策。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是走一步看一步,需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表现确定伸张力度。总的来看,财政政策将更有力度,货币投放相对宽松,人民币汇率也会配合。

由于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下行通道,为了在未来五年实现有质量的较快发展,当前的宏观调控总基调是维持“稳增长”,中央政府下一步还将提高投资率,主要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

积极财政政策发力

为什么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略微宽松的货币政策?必须看到,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其实是比较危险的,主要矛盾是严重的产能过剩、高库存,导致绝大多数企业利润严重下滑,财政收入急剧下降。今年宏观调控的攻坚战就是“三去”,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还有一去是去僵尸企业),它将进一步导致GDP下滑以及财政收入减少。很显然,今年提高赤字率有被“逼迫”的味道。

在财政收入,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下滑的背景下,还要提高投资率,稳增长,必须扩大赤字。但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地方投资项目必然减少,国家财政不可能加大对地方制度铺摊子、搞建设的支持力度。

1月中国社会融资数据大幅度增长,但各项存款却没有跟进,出现较大背离(社会融资3.42万亿元,银行信贷增量达到2.5万亿元,各项存款只增加不到一半),说明社会融资尤其是银行信贷有空转迹象,社会资本在低效运行。

今年的供给侧改革是坚决的,未来会有一大批僵尸企业不得不关停并转,必须考虑到的后果是:不仅GDP会下滑,财政收入也会下滑。目前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靠创新经济覆盖被淘汰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是扩大投资,即落实已经批准开工的投资项目,积极地“去库存”,将低效资产提升为有效资产,尽量减少最终形成的无效资产——僵尸企业关停并转后,资产负债表必须调整,隐形债务变成显性债务,隐形巨亏变成银行坏账。

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到访重庆代表团,专门提及“新业态”,所谓“新业态”,不仅是高科技,还包括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比如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总理专门提及:不仅要农民进城,还要想办法让城里人到农村去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为了保增长,各行各业都要挖掘潜力,实质性的财政支持以及信贷支持也必须增加。

2016年,社会融资增量计划为13.5万亿元,这个数据相当于过去GDP增长10%的供给量,因此说,国家政策尤其是财政货币政策对今年的经济增长是给予充分保障的。一方面保障关停并转僵尸企业不出现大范围的职工下岗潮,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新兴业态,支持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同时要严密防范资金流向“三去”对象。

宏观调控要精准实施

3月,是一年中关键的一月,绝大多数地区都春暖花开,进入最佳施工季节。1月社会融资大幅度增长,已经出现补库存迹象,下面将重点关注投资率。为了稳增长,投资率尤其是国家级的重点投资项目是必须保证的,比如高铁,即使建设超前一点,恐怕也要上马,也要加紧建设。凡是已经立项的,要尽可能早一点开工建设,钱要跟上,包括财政资金以及信贷资金。

但无论是信贷资金还是财政资金,在保增长中的作用都是“药引子”,大量资金需要依靠民间。国家预算内的资金投入大约只占国家级项目总投入的1%左右,其余资金要靠商业银行信贷以及民间投资。于是,如何调动民间资金就成为大问题。

为什么要稳汇率?其实就是稳信心。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美国财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坚定承诺不会采取竞争性贬值举动,同时会继续坚持实现经济再平衡,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各项改革,包括通过改革削减过剩产能。”李总理是这样对美国财长保证的——人民币汇率能够稳住,同时以经济转型为标志的深化改革一定成功。

2016年,宏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是汇率,不仅全世界都在看,中国自身更需要稳汇率。我们已经看到,人民币汇率与各项宏观经济运行指标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线性关系,人民币汇率暴涨暴跌,实体经济受不了。

股市房市要不要稳住,目前社会上争论很大。毫无疑问,积极的财政政策尤其是赤字政策以及略微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股市、楼市都有正面刺激作用。但不少人认为,这是保护少数人利益,是刺激泡沫,是在堆积风险。这种认识是偏颇的。股市已经低迷到快要崩溃的地步,对中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负面影响很大,我们还要看到国际影响,顾及到热钱流出——中国股市与全球股市的联动性已经非常明显。

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关联度更强,可以这样说:供给侧改革能不能成功,主要看房地产市场能不能避免硬着陆。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是中国严重产能过剩的最主要原因,而房地产市场一旦硬着陆,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变成僵尸企业。

的确,房价上涨,股市泡沫是必须防范的,尤其要严防炒作。但不能认为稳住股市、稳住房地产市场只是维护少数人利益。当然,依靠政策刺激对股市楼市只有短暂效应,不能认为,赤字财政时代来临了,货币政策宽松了,房价就一定大涨,股市就一定翻倍。比如,春节前后一些一线城市房价暴涨就是对宏观调控的干扰。它更使我们认识到,宏观经济调控需要精准实施,需要因地制宜。

稳住股市汇市,包括稳住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是为了稳住(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信心,同时必须看到,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了几十年的财富,绝大多数都在房地产和股市上,而国家的家底,很大一部分是外汇储备。要守住国家、企业、老百姓多年积累的财富,必须守住信心——不仅不能轻言弃守,而且要主动保卫。

适度扩大赤字以及略微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是“国策”,但在实施时一定要掌握方法,比如赤字政策不能完全被动,要看到中国的债券市场还很小,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适度扩大发债。只要国际市场对人民币有信心,对中国宏观经济有信心,国债市场的全球化是很可能实现的。

同时,国债走出去,与人民币战略可以相互配合。目前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结算货币,但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相对落后。中国要面向全球市场发行国债,推销企业债、地方债,人民币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当前,西方国家尤其是日本、欧洲、美国,都属于高债务国家,财政赤字主要用于支付国债利息。我们的财政赤字主要用于稳增长,包括必须施工的国家级基本建设项目,包括为供给侧改革服务(维稳),包括刺激需求,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也是这样。

相信中国经济转型一定能够成功。相信中国经济增速不会大幅度下滑,今年还要维持较高的增长率。而适度的财政赤字以及过多的货币发行也会在宏观经济明确出现好转后逐步退出。

作者为独立经济学家

何志成/文/文
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