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改进行时

2016-03-22 10:54:48

《财经》记者 郝洲

2月27日,叙利亚五年内战终于在美、俄两国的背书下得以实现停火,尽管针对逊尼派极端组织的军事行动仍在继续。且不论这份停火协议能否最终给叙利亚带来和平的希望,仅就美、俄两国主导发生在他国的战争进程本身而言,就足以满足俄罗斯的虚荣心,仿佛又回到了两个超级大国便可以主宰全世界的年代,这种地位——无论是否现实——正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自去年9月出兵叙利亚以来孜孜以求的东西。

俄罗斯能够插手并起到决定性作用,得益于俄近年的军事改革成果。哈佛大学戴维斯俄罗斯研究中心的格伦伯格(Dmitry Gorenburg)博士对《财经》记者说,与俄罗斯军队上一次处于实战状态的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冲突相比,俄罗斯在远程投送兵力和装备、多军种联合作战以及通过信息化技术对目标实现精确打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叙利亚战争的检验

根据美国战争研究院的报告,俄罗斯军队从去年7月加强了在叙利亚的军事设施建设,8月份显著提速,到9月底正式宣布参战的不到两个月内,俄罗斯至少向叙利亚部署了34架固定翼战机和16架军用直升机、56辆坦克和步兵装甲车以及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和1000名地面保障人员。此外,俄罗斯还改扩建了在叙利亚拉塔基亚省的两个机场以供战机起降使用。

与2014年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不同,俄罗斯向叙利亚运送作战物资和兵力主要依靠海、空力量完成,这让很多当时不相信俄罗斯具备远离本土作战能力的分析人士大跌眼镜。在参与对“伊斯兰国”作战的最初一个月内,俄军战机平均每天出动约45架次,一个月之内的空袭次数几乎相当于美国及其盟友在此前一年内执行空袭的次数总和。

俄罗斯还动用了许多“非必要”的军事手段对叙利亚境内的目标实施打击,例如,动用图-22M远程战略轰炸机、使用里海舰队的导弹船和部署在地中海的潜艇,使用海基巡航导弹对恐怖分子目标进行轰炸。

格伦伯格称,除地缘政治目标之外,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也是为了检验其在过去七年间军事改革的成效,同时向潜在对手展示俄军事实力的进步。

除此之外,有军事分析专家对《财经》记者指出,俄军所进行的空袭行动主要依靠叙利亚的亲政府武装力量以及俄军的小股特种部队提供地面情报。此前,俄罗斯从来没有与叙利亚地面部队进行过针对恐怖分子目标的军事演习。

在俄罗斯一架苏-24战机在土叙边境被土耳其击落之后,俄罗斯还向叙利亚地面和附近的海面上部署了S-300防空系统,为俄罗斯的战机提供空中掩护。“这其中展现的各军种之间的联合指挥和作战能力以及与外部力量协同作战能力,是俄罗斯进行军事改革以来新近取得的成绩。”前述专家指出。

加强武装的理由

自苏联解体以来,改革一直是俄罗斯军队上下的口头禅,但一直到普京上台后,将俄武装力量现代化的改革才真正开始。

在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的军人们观摩了一场由美国主导的几乎兵不血刃的现代战争——第一次伊拉克战争。在战争形态已发生根本变革的背景下,俄军对战争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军人和武器的层面上。当时俄军内部的主流观点认为“俄军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钱,只要给军人足够的经济保障,俄罗斯军人完全有能力造出美国那样的武器”。

在苏联解体初期,首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意识到把俄军建设成为一支以应对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为主、高质量的职业化军队是改革的大方向,但到了实际操作层面,大规模裁军成为主旋律,提升作战能力却沦为一纸空文。

究其原因,是当时的俄罗斯高层在安全威胁上出现了主观的虚幻判断。1993年制定的首份《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就明言:俄罗斯不把任何国家视为敌人,俄联邦武装力量也没有任何现实敌手。《军事学说》是阐述俄潜在的安全风险以及所采取的军事应对策略的指导性文件,是观察俄武装力量建设指导思想的风向标。

在整个混乱的上世纪90年代,俄军的战备状况直线下滑,大部分军工厂因没有订单而停产,近70%的国防工业科研人员流失。由于军队建设经费不足,“国家假装关心我们,我们假装保卫国家”的笑话在俄军官兵中流传甚广。

在世纪之交接踵而至的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才真正触痛了俄罗斯军人的神经。一是北约咄咄逼人的态势使得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不把任何国家视为敌人”以及国家转型后可以与北约成为“天然盟友”的幻想彻底破灭;二是几乎与美军在阿富汗进行反恐战争的同时,俄罗斯军队也在北高加索地区进行目的相似的第二次车臣战争。

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美国再次展现了高科技战争带来的压倒性优势,俄罗斯军人在车臣却付出了数千人阵亡的代价。

俄罗斯曾先后在1997年和1999年出台了两份《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逐步明确了北约东扩的趋势对俄罗斯构成严重安全威胁,但同时也认为因经济危机加剧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问题可能导致内部政治不稳定的威胁要大于北约带来的外部威胁。

普京上台后修正了这一观点,并明确提出了俄罗斯所面临的外部安全威胁,其中主要有“现行国际安全机制作用的降低”、“俄罗斯对国际事务影响力的下降”、“北约东扩”、“外国军事设施逼近俄罗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及“独联体国家离心倾向加剧”等,最重要的是俄罗斯认为这些威胁“综合到一起可能直接威胁俄罗斯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包括可能导致对俄罗斯直接的军事入侵”。

俄罗斯对此提出的应对,却是在2000年将借核威慑能力保证国家安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大概也与当时俄罗斯的常规武装力量实在拿不出手不无关系。

于是在2003年,俄罗斯提出在2015年之前要将部队现代化装备的保障水平提高至40%-45%,到2025年前,全部完成换装,将其作为俄罗斯武装力量发展的紧迫任务。伴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周期,俄罗斯凭借石油出口带来的收入不断增加军事开支,2005年的武器采购预算就比前一年增长了三成之多。

在此期间,俄军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瘦身。军队整体规模从独立初期的280余万缩减到了2007年的110万,裁减的主要对象是多余的后勤保障部队和重复设置的机构。部队的指挥、作战和战备部门并不在削减之列。俄军在这一时期重点强调的是跨区域机动打击能力,尚未提出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设想。

改善官兵待遇、提高军人社会福利也是俄军这一时期的重点改革任务,目标是使军人的平均收入水平要超过国家公务员水平25%-30%。

与此同时,俄军加紧了兵役制度改革的步伐。提出了到2008年实现一半以上官兵为合同制的职业化军人的目标。但时至今日,这些当年提出的改革目标仅在俄军一些试点部队,例如第76近卫空降师,得以实现。

俄罗斯战略与技术分析中心的瓦西里·卡申对《财经》记者称,到2015年底,俄罗斯军队中的职业军人总数也没有达到一半。甚至再过十年,国防部长绍伊古所说的俄军全部实现职业化也未必能够实现。

任重道远

2008年夏天的俄格冲突是检验普京执政前期俄军改革的一个窗口。

面对整体实力比自己弱小很多的格鲁吉亚,俄军战斗力最强的58集团军也出现了战机被己方导弹击落、坦克抛锚拥堵行军路线、副军长在军用通讯失灵的情况下用卫星电话同部队联络招致炮火攻击等窘况。

在实战中暴露出的弱点成为俄军继续深化改革的动力。2010年,梅德韦杰夫担任总统时期通过了新版的《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和《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罗斯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军事冲突的特点,例如冲突爆发难以预料、筹备军事行动的所需时间大幅减少、现代化高效武器装备作用日益提升、开战前为战争的合法性进行辩护的信息战至关重要等。为此,俄提出除了以核武器遏制大规模战争以外,需要重点加强在俄罗斯境外“机动灵活地使用俄武装力量的能力”——这正形成了当下俄罗斯在乌克兰和叙利亚用兵的理论雏形。

当年12月1日,俄军将原有的6个军区调整合并为4个军区,分别负责4个主要战略方向。俄罗斯的陆军部队、海军所有舰队、前线航空兵部队和防空部队分别编入这4个军区。在日常的训练中,跨军种的联合军事演习也占到了演习总量的40%。

此外,俄罗斯还组建了100多个诸兵种合成的小型化部队,主要以旅为单位,取消师级和团级编制。把作战部队全部转换成装备满编率100%,人员满编率80%以上,随时可投入战斗的高机动性部队。

眼看着“阿拉伯之春”在2011年春夏之交席卷整个北非和中东地区,俄罗斯国内2012年的总统选举也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反普京游行,加上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俄罗斯对国家安全威胁和国家安全战略再次进行了更新和升级。

在2014年的《俄联邦军事学说》中,北约不断加强的军事潜力和将其军事基础设施进一步逼近俄罗斯边界的举动仍然被视为俄罗斯头号威胁,另外,俄罗斯注意到“外国私人安全公司在俄罗斯境内以及周边邻国的活动”、“通过使用推翻合法政权的途径在俄罗斯相邻国家建立威胁俄罗斯利益的体制”、“对俄罗斯年轻公民施加影响,颠覆他们的爱国主义等传统价值追求”、“挑起民族和社会紧张、鼓动极端主义、点燃种族与宗教仇恨”等威胁也均成为需要防范的重中之重。2015年俄罗斯再次强调了同样的威胁。

非传统威胁的上升,就需要有能够快速部署、更加机动灵活、适应能力强、能胜任多种作战和保障任务的军事力量。在俄罗斯政府2015年初出台的反危机计划中,俄罗斯各项政府开支将被缩减10%,但是国防开支不会遭受经济危机的影响。

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俄罗斯财政部去年10月公布的2016年俄罗斯联邦预算草案中,为国防建设拨款2.886万亿卢布(约合465.5亿美元),比2015年减少了2254.147亿卢布。其中主要减少的是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的给养经费和国防特种军事部门的预算支出。

这样的预算规模难以承受俄罗斯的军事强国梦。《国家利益》杂志的防务主编马居姆达尔(Dave Majumdar)算了一笔账,俄军计划在2020年之前订购52架由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T-50第五代战机,在2030年之前俄军总共将装备250架该型战机。T-50战机的造价约为每架1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对该战机进行多用途化设计和改造的费用。更何况,俄罗斯还雄心勃勃地要更新其核武库、海军舰艇和大批量的陆军装备。

“在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不可能完成其所设想的国防采购计划。”马居姆达尔说。

实际上,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也不像看起来那样光鲜。担负主要作战任务的俄罗斯战机大部分还是经过改进的苏-24这样的“快掉牙的老兵”,俄罗斯在战场上只有约20%的空袭行动使用了精确制导的现代化武器,其余大部分还是使用传统的非制导炸弹。

更深层次的忧患是俄罗斯国防工业体系的残缺。在研发和制造精确制导部件、战机的目标指示吊舱以及主动相控阵雷达等现代化军事装备上,俄罗斯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与乌克兰关系的破裂使得俄罗斯建造新舰船的能力也大打折扣。在俄罗斯现有的装备体系中,C-300PM防空导弹需要由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的100多家军工企业提供零部件,一辆T-72坦克更是需要由700多家工厂合作生产。在美国和欧盟国家针对俄罗斯的制裁中重要的一类就是对俄罗斯国防技术和产品的禁运,几乎是将俄罗斯的军工领域再次隔绝于世界先进技术体系之外。

俄罗斯人能否独辟蹊径再次走出一条让西方世界刮目相看的军事技术流路线,值得怀疑。“即便可以,也需要比想象中更长的时间。”卡申说。

《财经》记者 郝洲/文
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