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技术奇点”

2016-06-16 19:02:02

□ 默里·沙纳汉/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奇点”这个概念已经从科幻小说逐渐转移到了严肃的学术讨论中。人们认为 当前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距离奇点已越来越近。

人类历史中出现的奇点指的是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中的一切都出现了改变,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将无法理解。今天被我们当作理所当然的一切(经济、政府、法律、 国家)会改变形态,人类最根本的价值观(生命的尊严、对幸福的追求、选择的自由)也会被淘汰。我们对人类之所以为人的理解(人性、生存、意识、社会秩序)提出疑问,不是通过漫无边际的哲学思考,而是由真实存在的环境所推动。

什么样的技术进步会带来这种剧变?本书将要验证的假说是:人工智能和神经技术这两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会加速奇点的到来。我们已经破解了生命的秘密,能够理解基因的工作原理。生物技术带来的改变已经非常巨大,但是和人工制造思维的能力相比,就差多了。

从某种重要的意义上来说,今天的智能是固定的,这影响了技术进步的广度和速度。几千年来,人们掌握的知识已经非常丰富,而且随着文字、印刷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传播知识的能力也增强了。但是,创造知识的器官(有智慧的人的大脑)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变化不大,认知能力的秘密还没有被我们揭开。

如果人工智能和神经科学能充分发挥潜力,这种情况将会改变。如果不仅是智能创造技术,技术反过来也可以创造智能,那么就会产生一个循环。这个循环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可能带来爆炸性的改变。作为原来的创造者,如果智能也可以被创造出来,那么它就可以提升自己。根据奇点理论,不久以后,这个循环中就不再需要人类了,人工智能或进行过认知改造的生物智能将占据主导地位,人类已经跟不上了。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奇点理论的假说吗?又或者它只适合出现在科幻小说里?雷·库兹韦尔认为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一假说,并提出了“加速回报定律”。如果一项科技符合加速回报定律,那么这项科技越先进,它进步的速度就越快,在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实现指数级进步。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摩尔定律”。然而,信息技术不是唯一高速发展的领域。在医学领域,DNA测序的成本快速下降,测序的速度则呈指数级上升,大脑扫描的分辨率也在以指数级速度上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出现重大技术进步的时间间隔在缩短:从农业、印刷术、电力到电脑。除了技术的进步,进化过程中出现里程碑式突破的间隔也在不断缩短:从真核生物、脊椎动物、灵长类动物到智人。很多评论家认为人类发展的轨迹是一条复杂的曲线,一直延伸到远古时代。但是, 我们只需要研究这条曲线中科技的部分,并推演科技曲线的未来趋势。我们发现,未来会出现一个转折点,人类发明的技术会让自己落伍。

由于物理规律的制约,指数级技术发展最终会遇到瓶颈。指数级技术发展的停滞可能有各种经济、政治或者科学的原因。但是,我们先假设与人工智能以及神经技术最相关的发展将会保持势头,加快破解大脑秘密的速度,并且最终合成人工智能。我们不难相信,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人类智能,都会遵循加速回报定律,最终到达技术奇点。

有些作者预言,奇点的到来会在21世纪中叶。我们可以不把奇点只作为预言来研究,预言毕竟是比较虚无缥缈的。首先,奇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深刻的学术话题,无论它最后是否真的会出现或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其次,奇点出现的可能性虽然看起来很微小,但是却值得我们从务实的角度,在理性的基础上讨论。即使未来学的理论有瑕疵,但只要未来学描述的场景存在可能性,就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如果奇点真的出现,对人类来讲,其后果将是颠覆性的。

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技术奇点带来了生存的机会,也就是哲学上的“存在”的意义。当我们有能力构建大脑时,就可以突破生物的限制,延长人类的寿命。

技术奇点可能是一种生存机会,要理解这一概念,必须放弃人类的视角,采取一种更具宇宙性的视角。“人类社会和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人们的大脑已经到达了宇宙的极限”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想法。也许智能的复杂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能未来还会出现比我们更高级的意识形式。

应该阻止还是迎接这一情况的到来?我们能理解这样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吗?不管奇点是否已经临近,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因为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对自身有了新的理解,也理解了我们在大千世界中的位置。

《技术奇点》,详见本期“本刊荐书”,本文摘自该书前言,略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默里·沙纳汉/文/文
奇点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