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论

2016-07-04 18:52:00

府院动向

发改委:推动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

下一步相关部门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提升“服”的水平;进一步推动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有针对性地解决束缚民企投资的突出问题

6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5月,我国民间投资116384亿元,增长3.9%,回落1.3个百分点。5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只有0.98%,创历史新低。同期,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2.0%,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

5月,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个,总投资780亿元。包括农业水利项目5个,总投资92亿元;交通基础设施项目4个,总投资621亿元;工业项目1个,总投资8亿元;高技术项目4个,总投资57亿元;其他项目2个,总投资2亿元。

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并不是今年才发生的事,观察历史数据可以发现,民间投资增速真正下降是从2012年开始的。之前民间投资增速一直维持在30%以上的水平,2012年增速出现下行拐点,至今不过用了四年时间,投资增速从30%降至接近于零。

对于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在6月14日举行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扭转当前民间投资增速回落的趋势,既要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又要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举措。

IFF副理事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日前表示,中国投资一共有三个方面,有中央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有地方政府主导的房地产的投资,还有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制造业投资。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投资的第三方面军,也就是民营投资一共有五方面的弱势,即投资能力弱、动力弱、预期弱、空间弱、直接融资比例弱。今年初民间投资只有5%多一点,是去年的一半。

为什么民间投资急剧下行?辜胜阻表示,民间投资下行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民营企业的能力问题,在转型升级面前,民营企业转型的能力不够,导致了投资下行;二是动力问题,因为成本急剧上升,利润下降,空间越来越窄,所以民营企业存在投资的动力问题。

据介绍,民间投资已经在全社会投资中占比超过60%,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发改委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积极参加国务院9个督查组工作的同时,又单独派出6个督查组,分别到国务院督查范围外的12个省份开展专项督查,有224个政府部门、583家企业参加了座谈。同时还到27个地市、40个区县进行了实地督查,走访调研的企业160多家。

李朴民说,从督查和调研情况看,民间投资增速下滑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在政策制定落实方面,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间投资的政策,但有些要求没有完全落实;有些法律法规缺乏配套细则,没有相应的协调配套措施,实际执行中没有把实惠落到民营企业身上。

在政府管理服务方面,目前办企业、搞投资面临的制度成本依然较高,比如政府部门的审批事项仍然不少,审批时间仍然较长,有的审批标准不统一,互为前置条件,审批事项下放后,一些基层部门有的不愿接,有的接不好。

在市场环境建设方面,不少企业感到,土地贵、房租贵、税费高、人力成本高,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普遍感到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紧张。

在企业自身发展方面,在部分产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一些中小企业缺乏转型升级准备,加上信息不对称,一时很难找到新的投资领域。

政府如何帮助解决这一困境?辜胜阻提出,首先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扩大民间投资需要政府发挥投资引导作用,要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让民企有空间,同时通过改革打通金融通向实体经济的通道,让民营企业“有钱可投”。此外应该引导稳定投资预期、提振投资者的信心。让民企想投资、敢投资,形成长期的投资行为。

李朴民表示,第一,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提升“服”的水平;第二,进一步推动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第三,有针对性地解决束缚民企投资的突出问题,切实推进“降成本”,提升民企投资回报;扎实开展“去产能”,推动民企转型发展;全力推动“双创”,激发民企创业投资活力,有效引导民企抢抓“新经济”发展机遇,发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带动作用、PPP模式的撬动作用、投资信息服务平台的引导作用。

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许召元表示,投资的变化是决定经济真正企稳的关键,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的带动作用。

学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