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财经网》读者评论
加快建设海绵城市
(《财经》2016年第19期“从武汉看,城市内涝如何解”)
每逢暴雨,城市“水上漂”的新闻就频频见诸报端。据统计,2012年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这一数字为234座,2014年为125座。为何城市会不断出现内涝?究其原因都指向了自然和城市建设方面:降雨时间长、雨量大,城市地理位置、排水系统少而不畅、城市地面硬化、湿地建设不足等。避免城市内涝,就要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但专家指出,由于其建设复杂、投入需求大以及回报机制模糊,试点以来并未如预想中的顺利。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资金不足、牵涉各方利益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设计和改革去化解。
湖南 小米
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活力
(《财经》2016年第19期“民间投资为何变脸?”)
从我国6月的数据来看,当前经济下行的主要压力来源于投资增速的显著放缓。投资增速放缓的核心原因在于,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62%的民间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政策落实不到位、繁琐的审批程序犹如“三座大山”,再加上其他各种问题聚在一起,直接导致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滑。
扭转当前民间投资增速的快速下滑态势,提高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是实现今年“稳增长”任务的关键。要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活力,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针对市场主体期盼,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各项政策落实,让民间资本“能投”“愿投”“敢投”。
北京 胡丽维
环保设施建设“一闹就停”何解
(《财经》2016年第19期“多地抗议垃圾焚烧,政府进退失据”)
近年来,因垃圾焚烧场、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施建设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而大部分事件的最后结果都是“一闹就停”。
一边是严峻的环境形势亟待新建环保设施,一边是部分环保设施遭遇需求之切和落地之难的尴尬,最终陷入零和困局。近年来,政府虽然在增加公众参与、改善公共决策机制方面进行了各种尝试,但这些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行公共决策体制的命门。
湖北 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