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银企合作助力中小企业国际化

2016-08-08 11:11:41

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银行业资产质量持续承压;另一方面,国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银行业从中获得一定机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决定共同开展“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进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中国银行各分支机构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

据了解,上述合作机制旨在强化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发挥中国银行“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平台”的作用,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改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市场,利用全球要素。

此前,中国银行副行长高迎欣在中国银行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曾介绍,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是中国银行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商会建立合作机制,共享企业信息,按照企业需求进行配对,并提供远程网上交流、现场“一对一”洽谈、后期实地考察等,为全球具有跨境投资与贸易合作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交流平台的一项创新服务。

《财经》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行近两年间在全球其他国家以及国内一些城市组织中外企业跨境撮合对接会20余次,该行中小企业部总经理王建介绍,在已经举办的对接会中,有15%-20%达成相互投资合作,30%还在进行技术交流,30%是贸易项下业务,整体来讲,50%-60%对接企业已经从中行获得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要实现全球互联互通、走出去,需要大量可行性研究,需要一个中介帮助它们,我们搭建中小企业互联互通平台就是为其走出去提供帮助。”

2015年以来,中行先后组织4500余次“一对一”洽谈会,达成近3500项合作意向,撮合成功率超过70%。

业内人士看来,中国银行的国际化布局成为其发力中小企业跨境业务的天然优势。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在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有600多个分支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有18个分支机构,在中东欧地区,已在匈牙利、捷克、波兰、奥地利开设了分支机构。此外,中国银行人士透露,中行之所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跨境业务,源于行内领导的大力推动。

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出席“2015中法中小企业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时表示,中行在全球首创推出“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投资撮合服务”,通过搭建信息库、客户配对、网上“相亲”、对接面谈、现场考察等方式,提高参会企业的洽谈成功率。

同时,田国立称,中行准备加速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置分支机构,未来几年,中行将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构覆盖率达到50%以上。2015年,中行投放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授信将不低于200亿美元,2017年之前,授信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

首创跨境平台

田国立在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洽谈会上曾表示:我本人从事了30多年的金融工作,这30多年正赶上中国的高速发展,作为一名从事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我有幸见证了很多小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今天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活跃的很多“巨无霸”,都是当年特别小的企业。这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些企业有了新的市场环境和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最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坚定了我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小企业,大舞台。当今世界,中小企业是推动各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在解决就业、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国际间投资与贸易合作的主力。”田国立说。

王建表示,通过跨境撮合服务能够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能够通过海外企业投资、境外金融机构贷款、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引入海外低成本资金,扩充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债务成本。

中国银行相关业务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中国银行根据中小企业跨境合作的特征,设计了集搭建信息库、客户配对、网上“相亲”、对接面谈、现场考察、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六步走”跨境撮合服务流程。

六步走主要是指:第一步,采集国内中小企业信息并建立信息库,与国外银行和商会等政府机构合作获取海外企业信息;第二步,按照企业需求开展匹配;第三步,对已成功匹配的国内外中小企业,安排进行视频初步交流;第四步,将有合作意向的中小企业集中在国内或国外举办“一对一”现场洽谈会,面对面进行交流;第五步,安排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海内外企业开展实地考察,促成双方的最终合作;第六步,中国银行根据企业在撮合各个阶段的业务需求及特征,提供个性化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方案,涵盖客户洽谈、投资及后续经营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不仅将中小企业的跨境合作“扶上马”,而且伴随其成长壮大持续保驾护航。

上述业务人员表示,中外中小企业在市场、贸易和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的合作机会,合作潜力巨大。首先是市场空间的互补,各自的市场将为彼此提供大量的合作机会;其次是产业布局上的互补;再次是技术上的互补,欧美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发展水平领先,有些可以与世界500强企业媲美。中国中小企业正处于寻求技术突破的阶段,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能够获得技术发展和进步。

王建透露,中国银行专门针对跨境撮合研究专门的金融服务模式。未来,对接会将从线下向互联网线上发展;走出去和请进来分开;同时,我们有四个扶贫县,考虑将国外先进技术和扶贫结合起来。而谈到跨境撮合项目盈利状况,王建表示,推动这个业务并不是一开始就想赚多少钱,而是要看未来的市场空间,未来将会把更多的产品嵌入进去。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据了解,中行创新推出“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 旨在为海内外中小企业搭建互联互通桥梁,助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王建介绍,通过撮合活动,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引入先进经验技术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了中小企业内源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行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已覆盖北美、西欧、亚太等发达国家以及东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从中行获得的资料显示,在“中国与东盟中小企业跨境合作洽谈会”上,来自东盟10国的250余家企业与中国600余家企业合作洽谈,促进产品直接销售到东南亚市场。

以“高端制造业”为主题,中行先后在河北廊坊、德国杜塞尔多夫和意大利米兰举办多场跨境合作洽谈,涵盖机械、化工、汽车、电子、电气等重点领域,来自德国、中东欧、意大利等9国的400余家企业与中国700余家企业达成了500多项合作意向。

同时,中行构建“投贷联动”服务模式,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在美国纽约和英国曼彻斯特举办的跨境合作洽谈会上,来自美国、英国的230余家企业与中国的140余家企业在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环保科技、新能源等领域达成387项合作意向。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400余家欧洲企业与中国160余家企业,在良种培育、温室技术、畜牧业、养殖业、生物防治、农业机械、农业咨询服务等多个领域达成了近500项合作意向。

中行类似“相亲”风格的对接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企业参与者,《财经》记者此前在中国银行与湖南省人民政府于湖南长沙联合主办的“2016湖南非洲国际产能合作暨工商企业跨境撮合对接会”上了解到,来自非洲和亚太及南美27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及国际组织代表170人,国内企业211家参与,企业分布涉及建筑安装、机械设备、能源设施、水利水电、交通运输、清洁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其中,对接会第一天全天举行5轮湖南与非洲工商企业的跨境撮合,中非双方共配对88桌,洽谈会470场。现场签约172项,还有100多个企业提交了自由洽谈合作意向书。

扩展市场容纳新资产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此前透露,截至今年5月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已超过2万亿元,不良率突破2%,达到2.15%。

中国银行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集团资产减值损失159.53亿元,同比增加21.69亿元,增长15.74%。不良贷款总额1358.29亿元,不良贷款率1.43%,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49.07%。

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王果告诉《财经》记者,正是因为银行业当下的资产状况,中国银行才更要加大跨境业务力度。“我们要同时发展境内外两个市场,因为境外市场与境内市场不同步。事实上,我们境外资产质量好于境内资产质量,国内经济遇到困难,不良率上升,需要一个更大的市场容纳新增资产。”

王果表示,中行服务企业走出去,不分大中小企业,但是从近年发展来看主要是大型企业,因为大型企业是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最先吃螃蟹的一批,也是主力军,所以,对接平台对大型企业有价值,对中小企业更有价值,从到会的情况来看,大量是中小企业,撮合对接的平台和方式应该不仅仅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同样是服务发展中小企业战略。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海外机构资产在中行集团总资产中占比为27.18%,较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授信超过91亿美元。

跨境人民币业务继续保持市场领先,一季度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1万亿元,跨境人民币清算量77.7万亿元,保持全球第一,在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的20家清算行中占10席。

《财经》记者 戎女/文
银企合作 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