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能力是关键

2016-09-09 19:17:19

□ 李华芳/文

目前对中国各个地方政府通过各种金融渠道变相扩大债务规模,主要有三种担忧:一是担心地方政府将来不能还本付息,有可能会陷入实际破产的境地;二是担心由于地方政府接入金融系统,往往以行政而非市场的方式发债,导致风险转移到金融系统,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酿成经济危机;三是担心地方不能还债,金融系统又遭遇风险的情况下,最终还是中央财政兜底,靠老百姓的税收来买单。

这些担心都不无道理。很多人担心债务规模太大,但大小是相对的,只要地方政府还债的能力够,或者市场预期将来地方政府能还本付息,就不存在债务规模太大的问题。而所谓市场预期地方政府将来能还本付息,无非是对地方政府的能力有信心。所以债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的人对政府能力的信心是不是可以持续。

归根结底,政府能力才是发债的底气所在。政府到底怎么做才能凸显能力、维持市场信心?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在其名作《退出、呼吁和忠诚》中提到了个人对组织的三种策略,同样也可以用在老百姓对地方政府的策略上。

如果老百姓对地方政府没有信心,选择退出,那么这个地区的人口就会趋于下降,因为老百姓不跟政府一起玩了,出走到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去了;如果老百姓对政府还有点念想,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发声,要求政府回应和改变,政府如果能顺应民意,那么也能赢回老百姓的心。理想情况下,当然是政府主动做出改变,例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过改善公共服务,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医疗产品等,让老百姓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样老百姓就会对政府保持忠诚,支持政府。

事实上,如果政府发债不管是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还是提供公共服务,如果是对老百姓负责,能赢得老百姓的持续支持,那么长期来看,市场对政府还是有信心的。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对其所在的地方政府不满意,是很难退出完全转到其他地方去。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老百姓对地方政府不满,试图发声要求政府做出改变,不仅他们发声的渠道极其有限,甚至在发声之后会被“噤声”。这样表面上看起来老百姓并没有对地方政府不满,但实际上这是地方政府用高压手段营造出来的“假忠诚”,是不可持续的。

地方发债要避免危机,市场对政府能力的信心很重要,但这个市场信心只能靠政府对老百姓负责来赢取,靠限制流动和噤声是不长久的。这不能仅靠改革发债制度和方式解决。当然债务问题从来都是政治问题,自古皆然。

作者为本刊特约学术编辑

李华芳/文/文
关键 能力 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