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荐书

2016-11-15 19:10:48

新经典

modern classics

《金融炼金术的终结:货币、银行与全球经济的未来》,(英)默文·金著,束宇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10月

默文·金,英国经济学家,英国央行前行长。

这是作者对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的反思之作。在货币和银行业这一金融炼金术的帮助下,人类社会实现了极大的繁荣。但20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一系列经济灾难,其源头皆来自货币和银行体系。默文·金凭借多年对银行业历史的学术研究,以及应对金融恐慌的亲身经验,对货币金融理论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指出,货币政策与银行业体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世界已经发生变化,经济观念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必须也完全有能力重塑经济制度,唯有如此才能避免经济危机再次发生。

《入世哲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的奥德赛之旅》,(美)杰里米·阿德尔曼著,贾拥民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9月

杰里米·阿德尔曼,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另著有《发展前线:阿根廷和加拿大麦田的土地、劳力和资本》等。

阿尔伯特·赫希曼是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最受争议的思想家之一,诺贝尔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称他为“当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赫希曼亲身见证了20世纪激荡人心的政治变迁。而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更是撰写了多部对经济学、思想史甚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极为重要的论著。赫希曼为我们留下的不是数据或微观结果,而是更宏大的概念,它们持续地影响着我们思考发展和公共政策的方式。本书讲述赫希曼的生平和他在恐惧和希望中成长的故事,并对其主要著作进行评价。

知识与情趣

knowledge and cultivation

《卡尔·波兰尼:市场的限度》,(英)加雷斯·戴尔著,焦兵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

加雷斯·戴尔,英国伦敦布鲁内尔大学政治学高级讲师。其研究涉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欧和国际移民等问题。

卡尔·波兰尼的《巨变》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史著作。本书介绍波兰尼思想及其遗产:评价了波兰尼在美国学术界期间撰写的那些使其赢得大名的论著;详尽而又批判性地分析了《巨变》,并考察了波兰尼早期的著述。该书的主要资料来源有对波兰尼女儿卡丽·波兰尼-莱维特的采访,以及波兰尼本人用英文和德文撰写的全部作品。作者对波兰尼思想的广泛澄清,对当前关于后资本主义转型的意识形态辩论和学术争论做出了严肃的贡献。

《痛苦的中国人》,(奥地利)彼得·汉德克著,刘学慧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0月

彼得·汉德克,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影史经典。

本书收录汉德克的四部作品,包括小说《痛苦的中国人》和三篇游记。在《痛苦的中国人》中,作为一个出现在主人公梦境中的神秘陌生人,“痛苦的中国人”一再成为主人公竭力克服内心痛苦的隐喻。《痛苦的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汉德克风格,展现出一个不同于主流媒体的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有助全面了解汉德克的思想和风格。

《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美)张灏著,崔志海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年8月

张灏,1937年出生,原籍安徽省滁县。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研究中国思想史,特别是近代思想史。

谭嗣同的一生总共只有33年,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也不过三四年的时间,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回顾谭嗣同的经历和作品,勾画出其思想发展和心路历程,探讨作为知识分子的谭嗣同如何回应时代的刺激和生命的感受。作者认为,学界以“民族主义”“现代化”等分析模式来理解谭嗣同,并不能窥见其思想全貌。本书将谭嗣同的思想观念放在当时的时代脉络中去看,从观念层次和情感层次两方面着手,首度还原谭嗣同的精神全貌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