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说《易经》

2016-12-26 19:03:45

□ 沈联涛/文

圣诞前夜,全世界的基督徒都将和家人共同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日。

一个老朋友送了我一份圣诞礼物,是卫礼贤(Richard Wilhem)翻译的《易经》,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1875年-1961年)作序。《易经》或许是关于如何应对不确定性的现存最古老的文字。在西方科学家里,荣格是第一个认识到,假如人类受自然以及其他人不可预计的行为的影响更大,那么“每一历程或部分或全都要受到几率的干扰,这种情况极为普遍,因此在自然的情况下,能完全符合规律的事件反倒是例外。”

换言之,中西思维的出发点不同,西方的思维方式注重因果律,而中国式思维则认为统计学规律必须容许随机性事件的发生(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黑天鹅”事件)。

最古老版本的《易经》可追溯到约4500年前。最初的八卦是为了互相组合归纳成64种自然变化的状态以及应对随机事件的方式。如果属实,《易经》出现在 “轴心时代”,这是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思贝尔斯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繁荣一时的文明时代。

例如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年-1716年)受到法国传教士从中国带回来的64卦的启发,发明了后来成为计算机科学基础的二进制。《易经》将宇宙描述为相反两极(如阴阳、开关或零一)的互动集合,莱布尼茨从中得到启发。

《易经》描述了关于变化的三大根本原则。其一为“变易”,一切都在变。其二是“简易”,变化就是从繁到简,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刚好相反。其三为“不易”,即有变有不变。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5年-前475年)也提出过与“变易”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变化是宇宙的本质:“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还认识到对立统一:“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是同一条路。”

“简易”的原则是指宇宙可以简化成非常简单易懂的原则。这就相当于物理学还原论,试图找到万事万物最简单的数学形式。

“不易”的原则可以解释为“事情越是变化,就越是不变”。万事万物都是对立两极互动的结果,例如秩序和混乱。没有秩序就会有混乱,没有混乱就没有秩序(即“治”)。

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公元前6世纪晚期或公元前5世纪初)也提到“永恒存在”与“不变现实”的思想,他认为现实是不变的,但对现实的感知或认知是不断变化的。

很多人觉得《易经》是占卜的书,或者神秘主义的胡说八道,因为64卦可以有很多不同解释。而我们使用《易经》的会问:如果生活受到各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如何处理挑战和机遇?

有些书,比如《圣经》,是向信徒揭示真相。但我们知道,任何书面文字都取决于解读,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经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看法。而情况越是复杂,解读就越是不同,行动或不行动的选择也会不同。

《易经》对我们这些从中寻求启发的人很有用的,而不是真的用其占卜预测,它可以帮我们整理思路、分析问题、找到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每一个信息,不管有多么随机或者互不关联,或许都是有关联的,因为生活或者说自然有很多看不到的相互关联之处。比如当特朗普赢得大选,全世界领导人都在设法找合适的关联与其建立联系。有些通过姻亲的亲戚。这对很多亚洲人来说几乎是第二天性。

《易经》的第二个用途是启发你思考通常不太会问自己的问题。例如,你有没有考虑过正常分析框架之外的因素?现在很流行说“房间里的大象”——大家都看到它,但都拒绝谈论它,或者“黑天鹅”事件——产生毁灭性结果的罕见事件。如果生活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充满变化,那么就只有问题,而没有确定的解答。

第三,《易经》告诉我们要将系统看做互动的整体,而不是没有关联的不同部分。你无法像做手术一样把一个部分从系统中摘除。人体也是相互关联的整体,脚趾疼可能是器官疾患的表象。

2017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上任将带来更多意外和貌似随机的事件。我的圣诞礼物《易经》会经常派上用场,不是用来预测未来,还是为了知道如何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极端意外。

圣诞快乐,新年快乐。

作者为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杰出研究员、香港证监会前主席,编辑:袁满

沈联涛/文/文
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