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顺应环境外交的大趋势
米兰达·约翰逊(Miranda Johnson)《经济学人》环境记者
应对全球变暖的《巴黎协定》在2015年12月达成,目标是将全球平均升温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因为足够多的国家已经批准该协定,2016年11月,《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当下,各国政府纷纷开始履行自己的减排诺言,但2017年还面临着两个日益严峻的大问题。
其一,特朗普上台后,《巴黎协定》前途未卜。特朗普曾宣称全球变暖就是一场旨在挫败美国企业的骗局。
他想设法阻止限定发电厂碳排放国家标准的《清洁电力计划》。他还计划退出《巴黎协定》。但这两条路都不好走。《巴黎协定》业已生效,美国必须履行四年的义务;特朗普可以阻挠某些环保行动,但这必定会疏远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中国;太阳能、风能普及带来的电价骤降也考验着特朗普对火力发电的执念;此外,即便联邦政府行动不力,包括加州在内的美国大州也会自行采取环保措施。
其二,企业能否真心减排。为了将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我们必须在本世纪中叶前实现零排放,然而即使所有国家都履行了《巴黎协定》的规定,气温也会上升3摄氏度左右。因此,企业必须努力填补这个缺口。
环保行动其实经常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5年-2015年间,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因为改变了其美国班车的行车路线,效率提高了一倍,每年得以省下10亿美元。
而因为不环保的做法,另有一些企业的名声岌岌可危。近年来积木生产商乐高因与石油公司合作而备受诟病,雀巢等零食业巨头也因从涉嫌砍伐森林的种植园购买棕榈而受到了抨击。
无良企业
但企业环保究竟有几分真心实意?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企业或将毫无环保压力。放眼全球,也有很多企业把“可持续性”当成打发环保主义者的幌子。
此外,混乱的环保评估标准对局面毫无助益:企业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并没有采纳统一的标准。建筑、生产以及供应链中的用水量、化学品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时有许多不同的测量标准。
如果两个企业使用不同的标准,光是比较起来就会十分棘手,更不用说某些企业还会隐藏关键数据。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显示,大众是2015年全球可持续程度最高的汽车生产商,然而就在消息公布几周后,1100万辆大众柴油汽车就爆出在尾气排放测试上作弊的丑闻。
2017年应该会是相对顺利的一年,至少不会存在这么多阻碍。国际社会计划建立一个碳排放披露专责小组,负责向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委员会(一个全球监管机构论坛)提交建议。该计划旨在为企业搭建一个框架,企业可以自愿通过该框架定期报告对气候风险的管控情况。
这样一来,市场可以利用更多信息,加快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而且,企业的碳排放披露框架还可以促进政府在减排方面取得进步。此外,我们也目睹了其他减排新潮流:比如基于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以及大可租车、小可租灯、节约资源的“租赁模式”。
《巴黎协定》促使各国政府更积极地作出减排承诺。2018年各国将开展新一轮会谈以盘点进展,其后各国将在2020年确立新目标。
即使美国届时已退出协定,中国和印度糟糕的空气质量也容不得政府忽视减排问题。何况绿树环绕的欧洲也会做出进一步行动。
综上所述,尽管美国有“白宫首席气候变暖否定家”撑腰拒绝环保政策,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仍是减少自身对环境的影响。■
(翻译:赵一力,审译:殷美玲、Eve、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