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资源依赖的诅咒

2017-02-08 19:10:17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对非洲而言可能利大于弊

乔纳森·罗森塔尔(Jonathan Rosenthal)发自卢旺达路通沟锡矿区《经济学人》非洲编辑

在卢旺达的路通沟,女人们手拿着榔头,成群坐在路边的树荫下。路通沟是个锡矿区,不远处就是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她们将大块岩石敲碎,她们的孩子就在一旁玩耍。在别处,如此脏累的工作也许被称作苦役,但在这儿则是谋生手段。碎石头被卖往建筑公司,随后一座座用混凝土砌成的、壮丽的高楼大厦将从基加利拔地而起。敲打一整天,她们大概能赚到几美元。旁边的山谷中,当地村子里的男人们手拿铁锹,往沟渠中填上碎矿,再往上洒水,冲刷掉碎石就能得到闪闪发光的高浓度锡石。此类锡石将被出售,并等待下一步加工。

目前,矿区雇有3000名正式员工,但它本应再增设1500个比碎石或手工开采薪水高得多也安全得多(当然也更环保)的岗位。然而,自2011年锡价下跌近一半以来,路通沟的矿主被迫延缓计划,暂不增加资金投资新型竖井或更新锡提炼设备,只能继续勉强糊口,投资进展也相当缓慢。

路通沟的艰难处境正是如今非洲多国经济状况的缩影。大宗商品市场的繁荣一度带动当地十多年的良好发展,却在2014年走向萧条。受创最严重的当属尼日利亚、安哥拉这类石油出口国。这些国家的石油收入占政府收入的90%,在出口总收入中也占到了同样高的份额。铜产国赞比亚和可可、黄金产国加纳等国家在前几年也遭受了冲击。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也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贸易比价(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下降了16%。可以这么说,这些国家收入减少,经济增速自然减半。2016年,尼日利亚经济陷入衰退,南非勉强避免了同样的命运。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速都跟不上人口的增长,民众的收入平均都在下降。

对于非洲悲观主义者而言,这次的萧条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证明非洲仍然困于资源驱动的繁荣与萧条的过山车上。这会削弱它的经济,迫使掌握技术的年轻人移居国外,也危及其民主制度,因为人在绝望时更倾向于支持政变和叛乱。

不过仍有理由相信,2017年非洲众多经济体将在解除资源依赖的诅咒之路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并未给所有国家带来同样的冲击。肯尼亚、乌干达等国经济很有可能在2017年加速增长,因为作为燃料进口国,它们将受益于油价下跌。

实际上,非洲将有17个国家(约占非洲人口的四分之一)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能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取能源。这些国家的经济正迎来各种创新带来的大发展(年增速大多在5%-10%),这些创新包括移动支付、每月学费低于6美元的私立学校,以及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这样只要每周几美元,村民们就能看上电视并给手机充电。现在,在非洲的许多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已超过化石能源。这给了非洲一次直接迈向清洁能源的机会,而不用再受天然气与煤炭价格波动的影响。例如,位于肯尼亚的非洲最大风电场将于2017年完工,届时将提供全国18%的电力。

事到如今,别再执迷

为解除资源依赖的诅咒,非洲几大石油出口国启动的经济转型同样重要。长期以来,尼日利亚从大米到番茄几乎一切都靠进口,因其丰富的石油资本使其汇率保持在很高的水平,不具备出口竞争力。但现在,尼日利亚允许本国货币贬值,鼓励投资农场、加工厂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确保农作物在腐烂之前得以进入市场售卖。现在该国的食物进口已减大半,上百万农民也从自给自足的耕地模式进入商业化的模式。

不过这一诅咒仍不会轻易消失。肯尼亚预计到2017年中期开始出口石油。莫桑比克将知道美国阿纳达科石油公司是否会投资150亿美元,用来发展位于莫桑比克海岸的一处天然气田。这是近十年来发现的最大的天然气田之一。随着石油和天然气产量达到峰值,加纳的经济增速还将翻倍。而很多非洲政府会面临继续依赖化石燃料收入的诱惑,一再推迟能开放经济、增强竞争力的必要改革。2017年会有一些国家减轻对大宗商品的依赖,也同样会有一些国家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翻译:黄紫晶,审译:朱宇晴、Eve、康娟)

乔纳森·罗森塔尔(Jonathan Rosenthal)/文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