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荐书

2017-05-19 15:03:44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

(美)理查德·伯恩斯坦著,季大方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3月

理查德·伯恩斯坦,记者、文化批评家和评论员,曾为《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驻亚洲和欧洲的通讯记者。他撰写了很多有关中国与亚洲的书,如《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等。

本书集中讨论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面对复杂的中国时局,美国的政策抉择。理查德·伯恩斯坦描述了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个分水岭,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美两国之间互不信任的起因,以及历史的难解性。作者指出,无论当时美国采取怎样的政策,都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走向,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拥有巨大但并非无限实力的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实施决定性的控制。

《费正清中国回忆录》

(美)费正清著,阎亚婷等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2月

费正清,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生前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史学会主席、东亚研究理事会主席等重要职务,还曾是美国政府外交官、政策顾问。主要代表作品有1948年出版并经多次修订的《美国与中国》、主编的多卷本《剑桥中国史》等。

在本书中,费正清将自己长达50年的中国情缘娓娓道来,对现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走向进行了透彻的解读——既有对其研究中国历史和创办哈佛东亚研究中心的学术历程的回忆,也有他几次在中国游历、生活的详尽记载,还有为美国外交事务提供咨询顾问的记录以及对美国对华政策的评论。另外,还能在本书中看到他对蒋介石、邓小平、胡适、梁思成、郭沫若等历史人物的独到评价。

《非洲将养活中国吗?》

(美)黛博拉·布罗蒂加姆著,孙晓萌等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4月

黛博拉·布罗蒂加姆,研究中国海外经济政策的著名学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国际发展项目主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非关系、外国援助、工业化。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大陆的快速崛起让西方备感惊慌,甚而有声音指出,中国政府正在非洲购买大量肥沃的土地以种植粮食并运回中国。为此,作者探查了相关媒体报道背后的迷思,并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挑战:中国在非洲的农业投资少得出奇,获得的土地面积也很有限;更加出人意料的是,中国向非洲出口的粮食实际上比其从非洲进口的粮食要多。本书消除了许多关于中国投资非洲农业之意图和活动的广为流传的不实指控,并为中国日渐在全球层面谋求粮食安全和非洲实现结构转型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线索。

《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

(美)理查德·沃林著,董树宝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年3月

理查德·沃林,美国政治思想史家、著名国际左翼学者,现任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历史、比较文学和政治学杰出教授。

20世纪60年代,法国最杰出的知识精英受“毛主义”鼓舞,极大地拓展了政治与文化想象。学生、左翼群体、知识精英一起推动了席卷整个法国的“五月风暴”,对当时的日常生活、政治展开批判,意图通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运动来复兴法国的市民和文化生活。理查德·沃林指出,60年代流行于法国知识精英中的“毛主义热”与中国现实并无实质关联。理查德·沃林通过回顾60年代法国文化与政治生活,力图揭示“毛主义”如何出人意料地影响了法国的民主政治进程。

《信号与欺骗:国际关系中的形象逻辑》

(美)罗伯特·杰维斯著,徐进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年3月

罗伯特·杰维斯,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系阿德莱·史蒂文森讲座教授、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会员、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涉及政治心理学、国际关系理论、决策分析、核战略和美国外交政策等。

本书是杰维斯的经典理论著作,阐释了国家间对话过程中所出现的轻信与怀疑、真话与谎言、有意与无意的相互作用;研究国际关系行为体之间的互动问题,及一国如何影响别国看待该国形象的方式,并由此在不付出大代价以改变对方政策的前提下,施加对别国的影响。杰维斯的研究不仅启发了观众成本等理性主义研究议程,对于国际政治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理论流派的兴起也具有启发意义。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许纪霖著

世纪文景

2017年2月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与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上海城市文化研究,近著有《中国知识分子十论》《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启蒙如何起死回生》《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等。

本书探索了在清末民初动荡的历史转型过程中,中国人如何理解自我和国家。那时,中国在“认同”问题上,产生了共同体和个人两个层面的危机,分别表现为政治秩序危机和精神秩序危机。作者认为,“大脱嵌”之后,家国天下的秩序与现代人的自我,面临“再嵌化”:自我要置于新的家国天下秩序中来重新理解,而家国天下也在自我的形塑过程中重新建构。作者设计出“新天下主义”的认同模式,用来解决国家认同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