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钢去产能攻坚战

2017-07-26 15:53:27

拥有59年历史的济钢集团日前全线关停了钢铁产线,接下来将面临着近两万职工的安置问题

文/ 本刊记者 沈小波 王斌斌编辑/施智梁

7月17日下午,三三两两的济钢集团职工赶往位于济南市工业北路的济钢体育馆,参加山东轨道交通服务公司的面试。

“不参加面试不享受分流政策。”一名济钢职工告诉《财经》记者,与轨道交通公司同时进行的,还有几家单位的面试。

6月29日上午,济钢钢铁产线全面停产拉开序幕。济钢3200立方米高炉1号和3号出铁口出完最后一炉铁水后,正式关停。到7月8日,济钢炼铁厂3号1750立方米高炉出完最后一炉铁水后,济钢钢铁产线上的炉火、钢花全部熄灭,济钢钢铁产线全部停产。

始建于1958年的济钢有着辉煌的过去,济钢年产钢最高时曾达1200多万吨,跻身全国十大钢铁企业行列,曾是全国最大的中厚板生产基地,59年来,累计生产钢1.55亿吨。

近年来,济钢不断压减产能,2016年仍然生产钢652.1万吨,钢铁主业和非钢产业合并收入310.33亿元。

《财经》记者了解到,济钢的钢铁生产线全线关停后有所取舍,其中较先进的210吨转炉系统及4300mm宽厚板生产线将搬迁至山钢集团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其余部分则在淘汰之列,后续将按国有资产处理规定,公开处置。

随着济钢生产线的全线关停,下一阶段的焦点将是职工安置问题,这也是钢铁产业去产能绕不过去的难点。与此前的杭钢集团、青钢集团不同,济钢的员工人数更多,安置压力更大。

济钢才刚刚开始推进员工的安置工作,现在还处在第一轮面试阶段。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济钢,要求员工安置“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济钢能否实现这一目标,并成为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新标杆,仍需拭目以待。

关停钢铁产线

济钢搬迁的呼声由来已久,一直以来,济钢与济南城市发展是一对矛盾。近年来,随着济南市加紧推进以济南东高铁站为核心的新东站片区的发展,济钢与济南市城市发展矛盾进一步加深。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告诉《财经》记者,“钢企是耗能和排放大户,而现在民众对于环保的要求很高,对这些企业的安全性也有顾虑,省会等繁华都市的钢厂关停产能,向外搬迁是一个趋势。”

《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横亘在济钢总部门前的工业北路正处于施工状态,路上方,是同步进行的高架桥工程。这是自去年8月开工的工业北路快速路工程,预计今年底前通车;工业北路地下,正在修建的地铁R3线也会经过此地,在此设工业北路站。地铁R3线预计最早在2019年底前投运。

工业北路快速路、地铁R3线都是围绕建设中的济南东高铁枢纽站的交通线路之一。根据济南市规划,济南东高铁站将发展为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长途客运、机场巴士于一体的综合换乘中心;以济南东高铁站为交通枢纽的新东站片区,被定位为济南的“城市副中心”,后续产业升级将聚焦高端制造业、服务业。

与济南市新东站片区规划相衔接的,是济南市的“东部老工业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工程”。2014年,济南市列入国家21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试点城市之一,济南市《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据实施方案,济南市计划在2022年之前完成老工业区内工业企业的整体搬迁或改造。老工业区范围约23平方公里,包括济钢、济炼等传统的工业企业,其中以济钢占地面积最大,仅济钢厂区占地就约3平方公里。

此外,以济钢为代表的老工业区已经确定为济南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源头。2015年,济南市环保局曾对济钢厂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空气监测,结论是济钢的污染物排放对济南市区PM10、PM2.5、SO2、NO2的浓度贡献率均超过了10%。

不管是空气污染,还是城市发展,多年来济钢的搬迁一直是济南市重点关注的焦点议题。

2015年10月,济南市委、市政府向省委、省政府行文,恳请尽快启动济钢搬迁工作,济钢搬迁进入省政府的议事日程。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在未来五年内,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山东省领到的去产能的任务是,“十三五”期间,压减生铁产能970万吨、粗钢产能1500万吨。山东钢铁去产能任务分解后,最终确定济钢压减440万吨粗钢产能。2016年8月31日,山东省政府正式批准《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工作总体方案》。济钢关停钢铁生产线进入准备阶段。

2017年,济钢产能调整进入实施阶段。到7月8日,济钢钢铁生产线全部停产。

据公开报道,未来济钢集团将在已有的非钢业务基础上,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现代物流业。

近2万人的分流

与之前的青钢、杭钢的产能搬迁带来的职工分流相比,济钢产能调整涉及分流职工要多得多。青钢职工分流约5700人,杭钢约1.2万人,济钢列入分流安置范围人员为19834人。

据《济钢集团产能调整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济钢为职工准备了14条安置渠道,除自主创业、待岗培训等途径外,济钢集团职工分流安置去向主要分三个类别:内部退养、买断工龄、再就业。

济钢内部退养的适用范围为,在济钢连续工作满15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或工龄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职工。

内部退养的待遇与退休类似,每月可按离岗前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领取生活费。比如,距退休年龄两年以内的,月度生活费按离岗前12个月平均工资的80%领取。

买断是指职工和济钢解除劳动合同,济钢给职工相应经济补偿。其中最大的一块为经济补偿金,济钢的标准可粗略归纳为,职工在济钢工作满一年补偿相当于职工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再就业部分则包括济钢存续公司及新建项目、山钢内部安置、省属其他国有控股企业、济南市国有控股企业等。

《财经》记者了解到,早在济钢钢铁生产线全部停产前,济钢已经选调部分职工前往山钢的日照精品钢铁基地。现在正进行的,是各招聘单位面向济钢职工的第一轮面试。

多位济钢职工告诉《财经》记者,最受欢迎的,肯定是内部退养,每个月有固定生活费领取,如果还想再干点事,还可以去社会上找工作。

“最难的是40岁往上,又达不到内部退养条件的那帮人。”一名济钢职工称,年轻人可以很容易找到工作,这些人年纪偏大,再就业有难度,参加面试也不一定能录取。

今年4月,李克强总理视察济钢,对济钢人员分流安置要求确保“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

济钢人员分流安置工作才刚刚开始,后续能否实现近2万济钢职工的平稳分流,确保职工不失业,仍需要持续观察。

山钢转型战略

2008年3月17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钢集团”)成立,济钢划入山钢集团成为其子公司。与此次济钢产能调整并行的,是山钢日照精品钢铁基地的持续推进,这个2013年获得核准的精品钢铁基地,是山钢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

山钢日照精品钢铁基地设计产能年产铁810万吨、钢850万吨、钢材810万吨,相较于原济钢,日照的生产线更先进,生产产品更高端,地理位置也更优越,毗邻日照港。

在徐向春看来,将产能搬到沿海临港地区,降低物流成本是关键。“济钢的产能说不上落后,最大的问题是处于内陆地区,物流成本很高。”

济钢处于山东内陆,所需原材料铁矿石需通过铁路、汽运从港口运至厂区;生产钢材产品后,又需要运至港口,再通过海运出口。

“济钢吨钢的成本因此增加在百元左右。”山东冶金工业总公司行业管理部副部长鞠沾仑告诉《财经》记者,吨钢利润日渐稀薄,这已经成为济钢的不能承受之重。

山钢未来钢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调整产能布局,“突出沿海,优化内陆”。借建设日照精品钢铁基地的契机,山钢一直在压减内陆产能。

所谓产能置换,即投资新建钢铁产能,须同时压减相应的已有产能,多应用在产能过剩行业。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就是通过“产能置换”的方式获得核准的,代价是山东省内钢铁行业相应压减产能。济钢、莱钢近年来即因此不断压缩产能。

以济钢为例,从最高峰的1200万吨年产能,降至2016年的650多万吨。一增一减之间,山钢的钢铁产业迅速向沿海倾斜,而随着济钢钢铁产业的全线关停,山钢沿海钢铁产能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这也符合山东省钢铁产业转型发展的目标。据《山东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山东计划到2017年末,沿海钢铁产能占比达到35%左右,到2020年末,沿海钢铁产能占比达到40%左右。

接近济钢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钢企从内陆走向沿海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一方面是铁矿石进口比例高,另外在钢材销售中转方面,水运比陆运的成本更低。”

据了解,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定位于高附加值、高品质、竞争力强的板带类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的汽车、家电、机械制造、海洋工程、石油化工及新能源等领域。

2015年8月,山东钢铁(600022.SH)通过定增募资50亿元,增资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取得其51%的股权。山东钢铁集团希望通过将日照精品钢铁基地产能注入山东钢铁,来改善其经营业绩。

2016年山东钢铁实现营业收入501.43亿元,同比增长24.8%;亏损6亿元。而据日照精品钢铁基地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预计投产后,每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60亿元,实现利润30亿元。日照精品钢铁基地目前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将于8月竣工投产。

沈小波 王斌斌/文
济钢 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