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管理型基金穷途末路?

2017-09-18 17:46:25

文/林晓东

截至2016年8月31日,三年内美国投资者投向指数基金的资金超过了1.3万亿美元。目前,指数基金在美国共同基金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达到近三分之一,是10年前的2倍,20年前的8倍。

相比之下,主动管理型基金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截至2015年12月31日,10年内美国82%的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和81%的主动管理型债券基金都未能跑赢大盘或被关闭。

由于主动管理型基金业绩表现欠佳,导致个人投资者、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非营利组织投资者投向指数基金的资金呈爆炸式增长。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发展前景而言,这种趋势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的研究和经验表明,主动管理型基金不会消亡,还会活得很好乃至走向成功——但条件是它们必须大幅降低费率。

高昂的投资成本不仅有碍基金经理实现超出基准指数的回报率,同时也是主动管理型基金落后的最主要原因。截至2015年12月31日,美国市场所有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率为1.14%,而指数型股票基金费率为0.76%。债券基金的费率差别甚至更大:其中主动管理型债券基金的资产加权平均费率为0.93%,而指数型债券基金费率则为0.43%。

但实际上,主动管理型基金和被动管理型基金之间的差异并不仅仅是费率成本的差别。如今,费率仅为0.05%或0.10%的指数基金比比皆是。因此,即便投资者已经看准了擅长选股、选债的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但要想让购买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带来与可比的(但便宜得多的)指数基金同等的收益,这只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业绩必须显著超越指数基金。想想吧,与指数基金相比,任何费率达到1.00%(这还不算高的)的基金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

不仅如此,现在美国的监管环境也支持低成本战略,这对主动管理型基金也造成了一定冲击。

早在几年前,美国劳工部就强制要求进一步披露个人退休账户管理费,而且针对个人退休账户管理的新信托法规于2017年4月10日至2018年1月1日逐步采用。按照新规,金融顾问在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时,要以客户的利益为重。这两个变化都旨在鼓励低成本投资,其中包括投资于指数基金。

由于以上这些背景,不断有人问我,主动管理型基金是不是已经穷途末路了。我的答案既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投资成本高昂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已经没有市场了,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这类基金也从不是投资者制胜的法宝。

但话又说回来,对于那些想要跑赢大盘的投资者而言,成本较低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则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就主动管理型基金而言,降低投资成本是增加投资成功概率的一种方式。尽管如此,即便投资者找到了投资成本较低的主动管理型投资机构,要跑赢大盘仍然机会渺茫。你必须能够“慧眼识珠”,发现具有长线投资经验和明确投资策略、且擅长管理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的优秀基金经理。因此,投资者最好寻找过往业绩较为稳定并严格遵守自身投资策略的基金经理。

尽管指数基金日益受到投资者欢迎,而且主动管理型基金也正面临诸多挑战,但传统的主动型投资策略——即低成本、多元化投资,严格执行既定的投资计划,专注长线投资——仍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其中,保持耐心尤为关键。即使是过往业绩最好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也有失手的时候:当他们的投资风格不合时宜的时候,也常常会跑输基准指数。虽然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但仍然会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反复出现。因此,在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时,抱着长线投资的心态非常重要。

尽管大量资金从主动管理型基金流向指数基金,但事实上,所谓“主动”和“被动”之争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投资者其实可以同时使用主动管理型和被动管理型基金获得投资成功。投资者需要打造一个平衡而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而一只低成本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当然可以在这样一个投资组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说到底,投资者长期投资的成功与否往往会受到投资策略中“成本”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当前我们身处预期回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时代,成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Vanguard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主动型投资还是被动型投资,投资者为自己的投资所支付的成本都将成为影响净回报的最重要因素。

(编辑:王东)

(作者为Vanguard董事总经理、中国区总裁)

林晓东/文
管理型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