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有云是起大早赶晚集吗

2017-09-22 17:10:49

文/袁媛 李军

今年9月,华为在HUAWEI CONNECT 2017(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宣布,华为将战略投入公有云,构建一张全球云网并长期提供服务。

华为轮值CEO郭平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云成为智能社会的重要基石,由于投资的规模效应和新技术发展的马太效应,云必然会走向集中化,华为有决心、也有能力和伙伴一起,在智能社会时代打造全球‘5朵云’之一。”

早在2007年就成立虚拟化技术研究部门涉水云计算的华为,十年后才正式表明会以云服务商身份提供覆盖全球的公有云服务。而2017年初,全球众多的通信运营商和IT设备供应商已经先后折戟沉沙于公有云市场,其中不乏Verizon、AT&T和Cisco这样的行业大佬。

于是,外界不乏讥笑之声,认为华为在公有云市场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华为在公有云市场“起了大早”的确是的。但能够说华为是“赶了晚集”吗?我们还是从中国公有云的市场现状入手做一些详细的分析吧。

看清脚下

作为目前云计算的主流形态,公有云是目前最成熟、市场扩展最快的领域。按Gartner统计,2016年全球公有云市场总收入已经达到2092亿美元,2017年预计进一步增长18%达到2468亿美元。

而2016年全球IT总的市场容量为33870亿美元(包含数据中心、软件、硬件、IT服务和通信网络服务等)。公有云市场已经占据全球IT市场收入的6%,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比例。可以说,公有云目前已经成为企业构建IT系统时的重要选择之一。

公有云服务商的竞争目前已经开始看到巨头。从最新的数据来看,Amazon、Microsoft和Google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技术能力,都和第二梯队的厂商拉开了距离。

从2017年二季度云基础架构服务的收入增长来看,除了三巨头的市场份额是正增长,其他公司的市场份额都在下降或者是保持不变。尽管IBM的市场份额目前仍稍高于Google,但市场份额增速为零。

拥有全球最大互联网应用——Google搜索引擎的Google公司是最早把云计算技术商用的企业,其多年的技术积累方面是IBM难以望其项背的。

从市场整体规模和服务商的竞合状态来看,全球公有云市场已经从群雄并起时代逐渐进入到三国争霸时代。未来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市场将是围绕云计算三巨头逐渐构造产业生态圈和逐渐向应用为主导的多层次云计算服务体系演变。

李军

反观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状况,事实是残酷的。虽然云计算在中国热炒多年,但云计算最终落地在企业IT系统建设还多是以虚拟化技术为主,甚至被美其名曰私有云。真正能够全面引领云计算产业生态发展的公有云市场,目前在中国的市场还非常小。

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2016年中国公有云市场为147亿元人民币,赛迪的数据是133.6亿元人民币,IDC为1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多家市场分析数据来看,中国的公有云整体市场规模不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并且主要的业务形态为以云基础架构服务为主的IaaS,占据公有云整体收入的一半以上。中国的公有云市场规模只占全球公有云的1%。

全球市场,IaaS占公有云的收入为12%,而中国公有云市场IaaS占据了大半江山。全球公有云市场的大头SaaS(软件即服务)和BPaaS(业务流程即服务)在中国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至于相关的云安全、云管理和云广告,在中国市场更是芳踪难觅。由此可见,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收入结构,中国的云计算市场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行业水平。

中国移动每年IT投资大约是500亿-600亿元人民币。整个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还不如中国移动一家企业IT投资的一半,这就是中国云计算市场的现状。

中国公有云市场才刚刚起步,企业客户对于公有云的认知还需要引导和培育,这就是中国公有云市场的现状。

管窥未来

既然全球公有云市场已经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面,那分析全球公有云市场的现状就成为了解未来中国公有云市场结构的重要手段。

2016年全球公有云市场细分类别中,占收入最大比例的分别是Cloud Advertising(云广告)43%、BPaaS(业务流程即服务)20%和SaaS(软件即服务)18%。

中国公有云市场目前还是以IaaS为主体的收入结构。在未来3年-5年内,中国公有云市场一定会在Cloud Advertising、BPaaS和SaaS领域快速成长,并达到和全球现有收入结构类似的格局。

所以,中国公有云市场现有的竞争格局会随着产业自身的成熟和客户认识的提高逐渐转换竞争焦点。现在具有技术与市场优势的企业,未必能够把优势保持到新竞争领域爆发的时候。后来者如果能够把握热点领域的变化,一样有机会弯道超车。

在公有云收入位列前三的Cloud Advertising、BPaaS和SaaS中,Cloud Advertising是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服务,而BPaaS和SaaS则是绝对以企业服务为主导。

最新的数据显示,企业SaaS市场还是以CRM、ERP、人力资源等传统的企业内部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为主,这里的主战场是传统IT厂商(如IBM、Oracle)和云计算新贵(如Salesforce、Workday)混战的局面。

中国的公有云服务商在面对BPaaS和SaaS领域的竞争时,一方面需要教育培训客户,让其打消对于在公有云上配置其核心业务流程和关键业务系统的顾虑,另一方面更需要依靠自己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深刻认知和实施企业应用的丰富经验,帮助客户完成从私有系统向公有云平台无缝平滑迁移的过程。这对于公有云服务提供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与艰巨的挑战。

在中国市场,能够一直笑到三年之后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要不就是有强大的数字化广告运营能力,要不就是有深刻的企业流程与企业应用实施和运营能力。那些单纯依靠低价提供标准基础架构服务的公有云厂商,三年后都会被市场边缘化。

巨头摇篮

中国作为现在的互联网大国,未来的数字化产业强国,在三至五年后一定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云计算国内市场。这个市场就是催生公有云巨头最好的摇篮。

中国的公有云市场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任何参与者在策略得当、资源充足的前提下都有机会随着中国公有云市场的飞速膨胀而快速成长。面对各个参与者的竞争其实才刚刚开始。所有的努力,都还不晚。

从中国政府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最近几年的监管实践来看,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安全监管,一直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路线,是政府严格管控的领域。政府一定会引导和培育国内企业,立足于自有知识产权的云计算技术构建国家产业的核心。

换句话说,基于中国内部的巨大市场和政府的管理策略,在3年-5年内依托中国市场出现一家重量级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是大概率事件。

考虑到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战略向海外的逐步推进以及互联网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的因素,培育出2家-3家位于全球第二梯队的重量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也非常有可能。

对于华为的公有云来说,最大的机会就是在企业服务领域的BPaaS和SaaS,这是由市场趋势,也是由华为的自身特质所决定的。

未来三年,将是云计算全面渗透传统IT领域的重要时间段,华为目前还是有各种独特优势完善自身的技术和运营水平,打造强大的公有云产业生态环境。

首先,公有云需要有一个教育客户、培育客户进而树立标杆客户的过程。这个导入的过程往往是需要以季度甚至以年为单位逐步进行的。在培育企业客户市场、引导企业客户进行应用升级同时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华为有着多年积累的实践优势,在完善行业解决方案方面有着历史优势。

此外,华为有成熟的解决方案销售与服务团队,这是华为帮助企业接受公有云、接受云计算技术转型的重要支撑。

企业选择IT服务商,除了要看产品本身,更主要的是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往往就不是标准化产品和标准化销售与服务能够提供的。在Amazon公有云早期的发展阶段,Netflix作为其中数一数二的大型用户,不断向Amazon提出了各种不同的业务需求。Netflix之于Amazon这样的标杆性用户,是华为需要去打造的。

Amazon正是基于这些用户的需求不断打磨自己的公有云产品,进而吸引更多的视频服务提供商选择Amazon的公有云服务。现在,Amazon不光依托自己的云计算平台向Prime用户提供自有的视频服务,还在今年8月赢得了另一个视频巨头Hulu(NBCUniversal、Fox、Disney和媒体巨头 Turner的合资公司)在线电视的云计算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公有云是平台,更是生态系统。谁能够率先构建合作伙伴友好的生态系统,谁就能够像吸铁石一样借助产业的力量,构建更加全面的服务。

传统的ERP与CRM软件商,就是在业务咨询服务商和IT服务提供商的共同配合下,打造了历时几十年的企业套装软件市场。作为开源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一定要以开放的心态鼓励合作伙伴丰富云平台上的各种服务,以形成百花齐放的产业生态环境。华为目前提出要打造哥斯达黎加式的生态圈,对于有竞争力的公有云平台是绝对的明智之举。

应该看到的是,华为自身在云服务运营方面经验欠缺。不用说和Amazon、Google这些公有云巨头相比,相对阿里云、腾讯云这些国内的竞争对手,华为的云服务运营都显得非常稚嫩。任正非提出的“自己的狗粮自己吃”就是希望华为公有云的短板补强首先要从运营做起。什么时候华为能够把自己的部分核心系统逐步迁移到公有云之上,就是逐步转变劣势的开始。

这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巨头垄断的优势越来越大;又是最好的时代,因为中国公有云发展刚刚起步。无论华为还是阿里腾讯,只有抓住转瞬即逝的公有云市场快速膨胀的窗口,才能把自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有云平台。

(作者为科技与互联网资深分析师,编辑:谢丽容)

袁媛 李军/文
华为 公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