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艰难落地

2019-03-12 13:14:00

纷纷扰扰的工业互联网正从讨论平台概念的阶段转向重视落地阶段。

关于工业互联网的演进,2月22日北京召开的工业互联网峰会上,寄云鼎城公司CEO时培昕有番发言赢得广泛共鸣:“我们最开始只是把平台作为一个亮点跟客户去谈,客户也不明白你的平台有什么价值;当你的平台可以快速开发应用、利用采集上来的IOT数据做出一些分析结果时,客户就会觉得你的平台有价值;当你拿出一个应用的时候,客户才愿意掏钱。”

寄云鼎城是2018年11月刚刚完成B轮融资的一家面向工业互联网业务的创业公司,团队成员多有IT公司从业经验。时培昕这番表态是当下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意味着开展工业互联网业务的公司,正在将注意力从平台概念转向落地应用,给客户带来具体实在的价值,这是工业互联网公司开展业务的前提。

注重应用而非只关注平台,这跟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显著区别有关。

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峰会开幕式发言中总结称,工业互联网面向的企业都是个性化的,标准化难度大,消费互联网共性强,易于标准化;工业互联网涉及设备多种多样,业务链条长、模型复杂,消费互联网终端简单,易于普及、升级。此外,工业互联网对响应速度、可靠性、安全性、资本的要求都更加苛刻。

工业互联网为何难接地气

(2019年2月21日,参观者在工业互联网成果展上了解工业通信硬件设备。图/视觉中国)

邬贺铨表示,商业模式上,消费互联网往往是比烧钱、聚人气、圈用户、赚流量,以广告和会员费为收入来源,这种模式无法复制到工业互联网;生态模式上,消费互联网依靠手机操作系统构建应用商店平台,开放第三方应用,而工业互联网缺乏类似的平台和应用,“所以多数企业感觉到,工业互联网看不清、摸不着、叫得响、热得慢”。

某种程度上,邬贺铨总结的区别也正是工业互联网先驱、美国工业巨头GE此前的教训。GE花重金打造的Predix平台未能及时展现出良好的盈利能力,最终数字化业务品牌独立,业务收缩为聚焦GE自身核心业务的数字化服务。

GE案例说明,工业互联网平台难以复制消费互联网快速规模化的经验,将面临更复杂多样的落地考验。

平台重要,应用更重要

由工信部作为指导单位的工业互联网峰会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第三届。从2018年初开始,在国务院、工信部一系列政策的助推下,工业互联网这个由GE倡导的概念在中国大热,各种冠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品层出不穷。在今年的峰会上,所有发言的企业都在介绍自己的平台,但介绍落地案例的内容也明显多过往届。

落地方式千差万别,往往与平台方此前积累的能力有关。《财经》记者接触的多位业界人士的共识是:与其花重金搭建一个平台,不如先把资源投到落地的解决方案上。

平台的饼容易画,但归根结底要解决实际问题,而这离不开对实际业务的理解。

液晶面板和家电制造商TCL也孵化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格创东智,该公司CEO何军在论坛的发言中介绍了TCL旗下工厂进行缺陷识别和分类(FCD)平台搭建的经验。他直言不在乎平台是什么系统、什么架构,关键要满足两点要求:其一,能够承载海量高频次数据采集要求;其二,能够对数据进行业务场景的定义和重构。然而考察国际一流的物联网平台后却发现,这些平台只有标准化的、缺乏对业务模式理解的解决方案,不能满足TCL的实际需求。

因此,格创东智不得不借助自己的团队来实施项目,整个过程离不开IT(信息技术)与OT(运营技术)的艰难融合。何军举例说,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抽样检测,但一些数据由于设备、工序原因很难实时抽取,需要抽取特征值进行预测性的虚拟量测。这一技术需要IT与OT人员共同寻找到关键因子和最佳参数,问题的关键是算法,需要在项目早期就由IT和OT人员对业务场景和算法模型进行调整和预取样,避免后期推倒重来。

最终,虚拟量测系统的上线带来了千万元级的经济效益。何军在总结时谈到,一个传统的IT项目开发,时间分配上往往是二三五甚至是一三七,而面向工业互联网的时间分配需要变成五三二,即50%的时间花在业务场景的梳理和重构,30%的时间花在模型的调试,20%的时间花在系统开发。这与传统的IT项目时间分配刚好颠倒过来,更加注重对OT业务的理解。

也正基于此,由制造企业打造的平台,对于自己的行业痛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容易覆盖到同类企业。国内典型的制造企业平台中,三一的树根互联、徐工的汉云,都是从其熟悉的机械制造、重型装备开始逐步拓展业务领域。

树根互联CEO贺东东表示,制造企业的核心优势是对产品和客户的洞察,面对互联网的冲击,要小步快跑,低成本试错,制造企业很难拿出一大笔钱来冒险,一旦验证价值就要快速转型,要优先把存量资产的利用率、良品率提高,而非重新投资去建设无人工厂。此外,贺东东还介绍,树根互联的许多客户是自己开发平台一两年后又重新找上门来,在他看来,花大量时间、投资和人力去冒险搭建底层平台,会耽误做行业应用的时间。

徐工集团CIO、徐工信息创始人张启亮强调,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应用为王,要关注应用场景和工业知识的复用,进而才能释放数据的价值。展会现场一位徐工信息的工程师也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徐工信息的工业互联网业务一直保持盈利,其方向主要侧重在每个项目的垂直解决方案上。

麦肯锡董事合伙人艾家瑞(karel Eloot)博士2月26日在麦肯锡有关工业物联网的一个发布会上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搜集数据要看具体解决什么问题,要在整体规划下针对需求小步快跑,而不是大规模投资在搜集数据上。

突破试点困境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后,实用主义主导了业界。平台依旧是话题中心,但只看重平台已经远远不够,平台上落地了什么案例,开发了什么应用,能产生什么价值等,已经是平台提供方和企业都更关注的问题。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应用能否快速推广。打造一个通用、万能的平台在工业领域没有可能,如何将投入的资源、产生的成果发挥最大效益,就要看落地方案能否快速复制到其他企业及领域。

海尔数字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李胜民表示,当前工业互联网的一个趋势是,从个性化单个的样板,迭代以后再复制,从产业链的角度,也是从单点到单链、再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

然而这并非易事。

根据麦肯锡的调研,试水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大部分陷入了“试点困境”:71%的企业只完成了局部试点,完成工厂转型的只占26%,而完成公司全面转型的只占3%。被调研企业中,85%的企业都已经试点了一年到两年甚至更长时间。麦肯锡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只关注了局部试点,忽略了整个公司的转型战略。

工业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复用本身也存在困难。不仅跨行业的方案难以复用,比如液晶面板上的解决方案难以复制到石油化工,即便是在同一家公司内产生的样板,在不同工厂的不同工艺上,也会面临技术复用难题,对此,企业只能分别处理。

中集集团CIO潘杰进曾对《财经》记者举例,该公司的青岛集装箱工厂与PTC的Thingworx平台合作,通过对青岛工厂集装箱进行能耗管理,集装箱耗能减少13.2%,同时也利用搜集数据建模,优化了冷藏车的发泡工艺。

针对这个样板,潘杰进表示,横向来看,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具有共性,因此下一步将在全集团推广,而纵向来看,关于生产工艺,还需要逐步给出每家工厂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在工厂的选择上,也须从管理水平、自动化水平足够,管理者也有意愿的子公司开始推动。

韩舒淋/文
落地 互联网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