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摩擦的扩大与长期化,科技战和货币战成新焦点——访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顾问研究员关志雄

2019-08-29 12:48:49

今年以来,中美贸易冲突有不断升级的迹象。一些专家认为贸易战正在向科技和货币领域蔓延。

8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9月1日开始对价值3,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随后,中国宣布暂停购买美国农产品。8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美国随即宣布中国是汇率操纵国。外媒消息称,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9日表示,他还未做好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准备,甚至对9月是否举行下一轮贸易谈判表示怀疑。这让全球金融市场再次担心中美贸易争端会是一场持久战。

2019年6月29日,在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举行之际召开的中美首脑会谈上,两国达成了“休战”协议,决定暂缓实施新的追加关税,并重启磋商。7月30~31日,两国在上海再次进行了磋商。但是8月风云突变,中美贸易休战还不到一个月,战火再次燃起。

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顾问研究员关志雄认为,“中美对立的长期化将无可避免,摩擦对象正在从贸易领域扩展到技术和货币领域。”他分析认为,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到奥巴马执政,美国一直采取“接触”(Engagement)对华政策。但特朗普执政后,这一政策发生了巨大转变,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为压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开始采取旨在切断中美经济关系的“脱钩政策”,如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对本国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以及对中国企业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加强限制等。

加上美国向人民币施压,中美摩擦已不再停留在贸易战层面,而可能呈现出科技战、货币战的趋势。由此可以预测两国之间的对立将会常态化。那么,如何看待中美贸易战火重燃?如何看待科技战对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影响?美国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中国应如何应对?对这些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近日,《财经》记者对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顾问研究员关志雄进行了专访。

中美贸易战火重燃

《财经》: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演化成了贸易战,但贸易战无法解决双方的分歧。至少在一段时间内,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冲突似乎已经成为“常态”?

关志雄:2018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依据《1974年贸易法》“301条款”对华发动以追加关税为主的制裁。此后,中美两国互相提升关税,贸易摩擦逐步升级成为贸易战。历经数个回合,2019年6月底,在G20大阪峰会召开之际,中美首脑举行了会谈,虽然达成了“休战合意”,却未能看到贸易结束的征兆。

根据外媒消息,对于谈判破裂,美国政府认为原因在于中国,是中国政府对于已经达成一致的中美贸易谈判文件进行了大幅修改,并取消了修改法律等来解决美国所关切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强制性技术转移、竞争政策、金融服务市场准入、汇率操纵等问题的举措。而中国新华社方面消息称,刘鹤副总理在华盛顿磋商结束后举行的记者发布会上表示,必须解决三个核心关切问题:①取消全部加征关税;②贸易采购数字要符合实际;③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尊严,必须平衡协议文本。看来,两边的分歧一时难以调和。从美国政府为压制中国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中美高科技产业脱钩政策来看,中美对立长期化、两国经济进一步脱钩的可能性反而正在上升。

《财经》:随着美国国内排华情绪高涨,有学者悲观地认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正在脱钩,同时出现战略性分离。您对学界关于中美脱钩的提法怎么看?

关志雄:2018年8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19财政年度国防权限法》,其中包括促使中美高科技领域脱钩的内容。《2018年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旨在增强对美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权限,加大对外国企业向美国投资时的审查力度;强化出口管理的《出口管理改革法》(ECRA),内容包括防止美国重要技术流向海外的对策,“新兴和基础技术”今后也将纳入管辖范围,涉及14个领域与《中国制造2025》计划大部分重叠;禁止美国政府采购5家中国企业的通信器材等。根据这些规定,美国加强了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的限制、出口管理以及限制政府采购中国的通信器材。并针对外国企业投资拥有关键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美国企业进行了限制。

为使高科技产业与中国脱钩,美国加强封杀拥有最先进5G技术的华为。从这些事实来看的确存在脱钩风险。

《财经》:这种脱钩动作是否会对全球价值链的变动产生连锁反应?

关志雄:包括对华为封杀在内的美国政府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打击了华为,也对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全球供应链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比如,2018年,华为全球销售额为1050亿美元,零部件采购额为700亿美元,其中约110亿美元就是从高通、英特尔、美光科技等美国企业采购的。限制与华为的交易,将带来美国半导体产业缩小、企业收益减少等风险。当时全面封杀华为消息传出后,在美国股市上市的与华为供应链相关的高科技股票和半导体股票一度大幅下跌。

中美贸易战可能会导致以中国为制造和加工中心的全球价值链的转移,进而影响到一些从事出口产品和低技术含量加工、组装劳动从业者的就业。为了规避关税风险,将中国作为生产或组装基地的价值链龙头企业,或会让订单、生产能力回流本国,或者转向第三国。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贸易摩擦升级将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如何进而影响就业。

科技战的扩大和深化

《财经》:您是否认为中美贸易战有开始逐步向科技战演进的势头?

关志雄:美国不仅自己全面封杀华为,还要求其盟国也一同参与。目前,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与美国保持步伐一致。日本政府于2019年5月27日,为防止重要信息技术流失海外,发表了对外资企业投资日本企业的限制规定。比如,从8月开始,要求IT及通信相关的20个行业也要进行事前申报。

遭到美国出口禁令打击的中国企业,不仅华为一家。航空航天、半导体、超级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中国企业也被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有政府背景的超级计算机开发公司中科曙光、与美国半导体龙头企业AMD合资的天津海光等。与此同时,美国也开始出现类似于历史上反共“红色恐慌”的迹象。例如,美国的大学对中方提出的研究方案加强了审查,对访美参加会议和交流活动的中国科学家延缓发放签证,对机器人、高科技制造业等专业的中国研究生签证期限从五年缩短到一年。位于休斯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4月解雇了三名华裔科学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认为三人可能严重违反有关同行审查保密以及未披露同国外机构关系的规定。此外,不少高科技企业中国员工被指控盗窃企业机密。

《财经》:针对科技战,中国也进行了回击。

关志雄:由于美国加强了对华攻势,中国也开始反击。首先,除了对美国进口商品采取报复关税以外,中国于2019年5月31日宣布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理由是“一些外国实体出于非商业目的,违背正常的市场规则和契约精神,对中国企业采取封锁、断供和其他歧视性措施,损害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危害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也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带来威胁,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冲击,对相关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其次,2019年6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政府为有效预防和化解国家安全风险,加强对技术出口限制,建立“国家技术安全管理清单制度”。还有,今年5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美贸易谈判负责人的陪同下考察了稀土相关企业。从中美你来我往的对抗来看,科技战的影响正在发酵。

《财经》:中美两国如果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物资、资金、技术的流动限制,经济关系进一步脱钩,世界经济有可能分裂成几大板块?

关志雄:不断升级的中美摩擦,不仅给中美两国经济,也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由于在对美贸易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在华外资企业正在加快把生产转移到海外的步伐。而且,由于美国加强了对外资直接投资的限制,中国企业和投资基金在收购、投资美国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方面步履艰难。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一降再降,从2016年的460亿美元降到2017年的290亿美元,2018年则锐减至48亿美元。由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中国企业收购美国高科技企业的限制,中国要从美国获得技术将会越来越困难。对于后来居上的中国来说,用低成本从海外引进技术,是支撑高增长的关键之一。如果中国“在未成为发达国家之前,就失去了这一后发优势”,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

美国方面在推动脱钩政策的同时,也应做好付出巨大代价的心理准备。中国是全球第二经济大国,许多美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发展。中国是全球产业供应链的中心,中美贸易以及美国企业在华生产的产品,包括终端消费品以及许多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中美经济关系如果进一步脱钩,许多美国企业将不得不离开中国,把投资转向成本高于中国的国家,并从那些国家进口产品。最终,美国不仅会失去中国市场,还要承担进口物价上涨以及产业竞争力下降的后果。出于这些担忧,惠普、戴尔、微软、因特尔(四家联名)以及苹果等美国著名高科技企业,在2019年6月17日开始的“第四轮”加征关税听证会期间,发表了反对加征关税的声明。

中美两国如果在人才、物资、资金、技术流动方面进一步加强限制,经济关系进一步脱钩,世界经济有可能分裂成以美国和中国为中心的两大集团。结果导致许多产业的供应链被切断,跨国企业无法通过全球生产体制的布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世界贸易、直接投资、经济增长都会陷入停滞,其影响将会大大超越英国脱欧这一去全球化范例。

《财经》:贸易摩擦不断,中国企业如何降低对美技术依赖?

关志雄:多年以来,中国通过引进海外技术提升实力,迅速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但此举被美国视为威胁,双方矛盾加剧,对立焦点正从贸易失衡转向技术转移。中国的技术升级需要寻找新的路径。一方面,由于从美国获得技术变得越发艰难,中国必须加强与欧洲各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的关系。最近一年,中日两国关系变好,就是中方付出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应重新审视自身的市场拓展、技术战略和运营流程。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寻求替代技术等方式实现技术升级。中国企业应审视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定位,立足自主研发,提升核心技术的竞争力。

贸易战走向货币战?

《财经》:自2018年3月特朗普向全球发动贸易战以来,美国经济与消费者正在为对华进口关税买单。有学者预测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一步可能会对人民币施压,发动货币战。8月5日,美国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其欲何为?

关志雄:美国在此时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绝非偶然。特朗普就曾在2016年总统大选时承诺,如果自己当选就会立即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所以此次认定可以说是特朗普实现了当初的承诺。在这场贸易战中,提高关税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最重要手段。美国企图通过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来牵制中国通过人民币贬值来抵消美国追加关税带来的对美出口负面影响。

此外,美国担忧美元升值会扩大贸易项目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希望美元贬值。根据2019年5月美国财政部发表的半年度汇率报告,美元的实际实效汇率在2018年上升了4.5%,比以往20年的平均值相高出8%,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也是其原因之一。特朗普总统在8月8日的推文中指出,由于美联储高于其他国家的高利率政策,维持了美元坚挺,却使得波音公司等美国企业难于在国际上进行平等竞争,要求美联储降息引导美元贬值。美国无法容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及其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实,美国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与事实不符。虽然中国政府过去曾经长期通过买进美元、抛售人民币的方式来阻止人民币升值,但从2014年中期开始,由于大量资本外流,人民币升值压力变为贬值压力,中国改变了政策,通过更多抛售美元、买进人民币的方法阻止人民币贬值。这与美国指责中国为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诱导人民币贬值完全不同。

《财经》:您认为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目前应该如何推进?

关志雄:中国央行面临着以下三个选择:

第一,从现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暂时恢复到2005年7月以前实施的盯住单一美元制。为了稳定市场预期,当局每天公布相同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其实在2008年-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时,中国就曾经采取过这一权宜之策,成效显著。为将市场汇率控制在规定的浮动范围内(中间价+/-2%),当局必须随时准备干预汇市。例如,当人民币受到贬值压力时,抛售美元买进人民币。这会导致外汇储备的减少,但中国高达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给这一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允许人民币对美元缓慢贬值,或一次性实施较大幅度的贬值。这对抵消美国实施附加关税给中国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一定效果,但不仅会加剧贸易摩擦,可能引发全球竞争性汇率贬值。

第三,实施“完全浮动汇率制”。当局不再公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同时宣布原则上不再干预汇市,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这样,汇率的波动就会取代外汇储备的波动。在这一制度下,由于货币供给量不再随着当局干预汇市而变动,所以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会有所提升。但是,在市场预期不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可能会大幅下跌。

以上三种选择中,恢复盯住单一美元制的可行性最高,人民币贬值带来的风险最大,可以将完全浮动汇率制定为中长期目标。

王延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