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仁医疗金磊博士与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的不解之缘

来源:财经网 2019-12-11 18:36:32 

北京佰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在昌平,去过那儿的人第一印象会是这儿有点“荒凉”,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居然隐藏着一个掌握人工生物瓣膜核心科技的企业,这样的反差会让很多人充满好奇。是什么原因让佰仁的带头人金磊博士走上了医学探寻之路?在国外干得好好的他当年为什么会义无反顾跑回中国开始创业之路?

(一)身教重于言传:医学世家的“医三代”

金磊的父母都是医生,小时候伴随着父亲悬壶济世的行医经历,让金磊根本没想过自己的人生之路有除医学之外别的选择。解放前,父亲的职业是自己开诊所的全科医生,既给内科开方,也做外科手术,甚至是妇科、不孕不育的患者也会来找父亲诊治。金医生一般是上午问诊,下午研究、实验。家里的书房三面都是书架,而且在那样的年代就有每月寄来的英文期刊杂志。即便是休息日,金医生的家门口也总会聚集一群慕名而来的患者。母亲为了能让父亲有点时间休息,偶尔会阻挡一下人群。但金医生总是尽自己最大可能给人看病,哪怕是完全不认识的患者,他也会尽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有时候甚至吃饭都顾不上。

在金磊的印象里,父亲和孩子们的交流非常少,生活起居独立于一家人之外。在这个家里,金医生的工作和生活是“不能被打扰的”。虽然没有太多交流,但父亲用无声的语言向孩子们传递着沉浸在医学世界的魅力,传递着一个医生能真正帮助到患者的喜悦,这样的感染力让金磊兄弟俩在选择职业时都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父亲的世界”。1973年金磊首次参加高考,当时就选择了医学检验专业。1978年再次高考,选择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如今,金磊的女儿也已成为一名心脏科学方面的医生。可以说,“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传”是医学世家代代传承的决定性因素。

(二)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跨入分子生物学之门

工农兵大学毕业后,金磊当了一段时间的生物化学老师。那时候国家鼓励去边远地区支教,金磊想着趁自己年轻,可以帮助西藏地区培养一批当地的医学人才,于是果断地报了名。当时西藏民族学院在陕西咸阳有一个教学点,因此金磊并没有真正进入藏区工作。第一学期,学校派金磊去上海参加培训。在那里他遇到了第一个对他此后的职业生涯影响巨大的人——分子生物学大拿陈诗书教授。当时陈教授刚从美国回来,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开了一门研究生课程,教分子生物学。金磊结识陈老师后,除了 每天上课前,金磊负责擦黑板,挂挂图,有时候陈老师播放幻灯片,手动换片的工作就由金磊负责。头天陈老师总会把第二天的课件先给金磊,由他提前整理好播放顺序。而金磊也会在实验室里认认真真把幻灯片上所有内容预习一遍,第二天再听详细讲解。因此,陈诗书教授的分子生物学,金磊这个“旁听生”比所有人都学得扎实。学期结束,金磊觉得自己也可以试试参加一下考试,看看自己学得怎么样,而这一考就考出了最高分。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段经历让他无意间获得了人工生物瓣膜研究“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

(三)走进阜外:开启与人工生物心脏瓣膜的不解之缘

此后金磊考取了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生,并到阜外医院追随中国心脏医学泰斗朱晓东院士学习。朱院士的老师是英国里兹医院著名心外科医生Marrian Ionescu,是最早的牛心包生物瓣的发明人,1971年全世界第一个牛心包瓣在他手中诞生,并首次成功植入人体。朱院士在1976年研制了中国首个牛心包瓣,成功使一个19岁的小伙子获救。研究生面试时,朱院士就向金磊提出能否将人工生物瓣作为将来的研究课题。当时金磊的回答是,这方面的研究需要同时具备心外科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背景。于是,朱院士又指定了生物化学教授李玉瑞作为金磊的副导师。李玉瑞和陈诗书师出同门,都是当时生物化学方面最顶级的专家,而朱晓东又是心外科方面中国最顶尖的大拿,国家心脏医学研究最强组合就这样齐聚在金磊面前。获得这样“天选”般的幸运,让多年后的金磊仍然喟叹不已。他常说,如果我做不出最好的人工心脏瓣膜,对不起朱院士,对不起李玉瑞导师,更对不起陈诗书老师,他们对我从事动物源性植入材料行业的帮助非常非常大。如果说我现在有什么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或者说和其他人相比有什么优势,就是我有这样的大师传承,我们做了太多的实验研究,对这个行业的浸淫太深了。

(四)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2000年8月美国市场份额最大的人工生物瓣膜公司爱德华第二代牛心包生物瓣获得FDA批准上市,这证明爱德华在抗钙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而在遥远的中国,金磊的导师朱晓东院士虽已退休,但仍注意到了爱德华新品上市的消息。金磊知道做出最好的人工心脏瓣膜一直都是朱院士的夙愿。美国同行的成功,证明这是可以做到的,原来的研究方向是对头的。朱院士向金磊发出召唤,希望他回国创业,为中国患者做出最合适的牛心包瓣。

金磊仍对那段经历印象深刻:一夜一夜睡不着觉,天天想这个事情,有的时候想得热血沸腾。作为一个研究学者,如果发现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而且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会非常非常想要尝试,这种冲动根本无法抵挡!而作为一个科学家,又总会有挑战自己的欲望。因为做再多研究,写论文,申请个人成果都毕竟与应用有着距离,只有成果被大量运用于患者,帮助到患者,让更多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生活质量更高,才是最有成就感的事。而中国正是可以实现这一点的地方。2000年的时候,金磊觉得各方力量都已经汇聚到一起,感觉自己无论如何必须走出这一步。

2001年3月,金磊卖了美国的房子和车,辞去了美国收入丰厚、前途无量的工作,说服家人回到了阔别6年的祖国。

(五)从科学家到创业者:飞往土星的孤独之旅

金磊曾说他没有想过办企业,也不知道怎么挣钱。后来办企业都是给逼出来的,如果当时知道那么难,他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走这条路。金磊在国外时并不缺钱,当时能进一些医疗机构薪水也是相当可观的。选择回国创业,他没有任何投资者,也不懂拉投资、找赞助之类,完全是依靠自己的积蓄,自己投资自己。尽管他不知道能干多大,能挣多少钱,但他知道什么东西能做成。

当时的金磊已经年过40,放弃美国的所有,如果创业不成功,3-5年后再想回到美国,原来的职位肯定是没有了。在国外时,他回国开讲座,是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座上宾。但一旦他辞去所有职务,回国以后就什么都不是了,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个体户”。夫人和孩子如果不跟他回国,可能他连家庭也没有了。跟爱人提了回国创业的想法后,金磊的爱人只向他提出一个要求,不要借债。如果要借债,一定要告诉她。回国后,她也真的找了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女儿。金磊当时曾想如果他要借债,一定先和爱人协议离婚,他可以投入自己的所有,但是不能牵累家人。这不是游戏,不是虚拟现实,而是一个人最坚定的个人选择。

2017年,金磊去哈佛商业论坛参加一个和中国学生的交流活动。有学生提问:“很羡慕你回国创业,也希望走你这条路,但心里没底。请问什么时候,怎么样判断回国创业时机成熟了?”金磊当时举了个例子:现在有个飞往土星的计划,按照计划,飞到那边,上是上去了,但需要100年,你肯定回不来。一路上你看到的风景肯定是别人一辈子也看不到的,但注定你的所有感受所有体验和正常人都不一样,无人可以和你分享。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愿意上土星的,可以回国创业。

金磊崇拜的是心脏医学方面的学士泰斗卡恩迪亚、奈斯和朱晓东院士这样的人。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会为一件事情“痴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痴”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必备的要件,没有“痴”就没有高度投入,没有“痴”就没有勇气面对任何选择都必须付出的一系列代价,更不会有义无反顾坚持到底的决心。稻盛和夫说,成功最要紧的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工作,然后感动上帝。

(六)最关注的从来都是产品的改进和患者的利益!

经过10多年的努力,金磊带领北京佰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公司发展的第一个产品临床应用验证阶段,虽然公司规模仍然偏小,但已经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金磊而言,佰仁上市追求的不是财富的增值。医疗是一个信息不太对称的行业,佰仁希望的是通过上市让医生、患者给予行业更多的关注,看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更好的解决方案,最终造福于广大患者。这是他作为一个医者最大的“仁心”。

(此文为企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