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专家和患者,我给疫情应对打85分

来源:《财经》杂志 2021-04-09 22:06:04

离武汉解封有半年了,中国也早已控制住了疫情。2020年的国庆、中秋长达8天的长假期间,海量人员流动、景点人员爆满,却没有导致疫情的发生,这已经证明了这点。疫情控制很成功,国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表彰,很了不起,值得庆祝。

要我打分,我给85分。

虽然成绩是主要的,但也难掩疫情初期的一些失误、混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外人看不到,但作为一线专家成员,经历了从开头到结尾的全过程,住院后也接触了广泛的社会和疫情信息,包括在一线工作的同事、亲戚、朋友、病人,我还是很有感触的。有些教训是值得以后反省的,虽然有对突发疾病的认识不足,但也有些处理和工作方式还值得改进。

特效药是我最不关心的

作为一个专家成员,同时也是一个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我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看法,首先新冠肺炎的表现,与流感明显不同。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 症状不一样。流感以上吸呼道为主,新冠肺炎很少出现卡他症状(流涕、鼻塞、打喷嚏);其次,两者传染性不一样。新冠病毒比流感的传播力强多了。第三是两者引起肺炎的概率不一样。流感也可以引起肺炎,但远远少于新冠病毒。

另外,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与非典(SARS)或禽流感肺炎也有明显区别。新冠肺炎没有后两者凶险,大部分是轻症,还有比较多的无症状感染者或普通型,只有少部分是重症,对于老年体弱、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危险性极大。这也是导致人们特别是在国外,对新冠病毒不那么重视、不恐惧的原因。

最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也没有SARS或禽流感高,大致在1%-2%左右。武汉初期的死亡率不能说明问题,因为当时存在医疗挤兑的情况,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它的死亡率是偏高的。

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国陆续出台了很多版方案。无外乎就是抗病毒治疗、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以及一些特殊治疗,比如呼吸支持的氧疗:吸氧、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甚至ECMO(体外膜肺氧合),还有血浆疗法等。

疫情中大众或媒体最关心的就是特效药。而这个是我最不关心的。因为目前不存在特效药。

有一天可能会研发出特效药,但是不能指望在几个月的短时间内研究出来。这不符合西药研发规律,太不现实了,除非运气爆棚。还有可能,我们永远没有特效药。很多病毒都是没有特效药的,SARS有特效药吗?没有。

但是没有特效药也没有必要失望恐慌。我们平时也有病毒性肺炎的病例,医生已经有很多经验和手段来控制病情。

我也用了激素,没有明显副作用

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关于激素在病毒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颇多争议。

一般的病毒性肺炎治疗中,都会用到激素,这次新冠肺炎也有很多患者用了激素。从目前的报道看,激素在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确定性的效果,它能明显降低死亡率。

用激素,往往医生的经验最重要。什么时候用,用多大剂量,什么时候加量、减量,用多长时间?这些都是比较关键的。

我的观点是,当病人病情比较严重,或者病程进展得比较快,就应该用。初期使用剂量不大;如果病情持续加重,可以考虑加量;如果病情有稳住的迹象,则可以减量。总的疗程不要太长,用时偏早些,不见得非要等到发展成重症了再用,那时效果不一定好。

用激素没有必要恐慌。人们害怕激素,是因为SARS时,有的病人病情很重,用的激素量大、时间长,用量可能是现在两倍、三倍、四倍,甚至更多,少数获救的病人发生了严重的后遗症,比如股骨头坏死,这使激素使用慎之更慎,有些医生也担心。

但是在呼吸内科,医生平时都会用激素,效果很好。这次武汉疫情期间,激素使用的时间不太长、剂量不太大,我也用了,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所以新冠肺炎的激素使用与SARS是不一样的,更为谨慎。

另外,病毒性肺炎感染都是会自愈的,没有特效药。我认为,最好药物就是健康、强壮的身体,吃好、休息好、心态好,这样才能帮我们在一个星期左右的危险期挺过来。

疫苗只是远期控制手段

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我认为主要是五个方面:隔离、检测、防护、治疗、疫苗。最重要的是前三个方面,做到了,就能控制疫情。

隔离,该隔离的都要隔离,包括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和所有病人。检测,是要快速及时,应检尽检,这样有利于做到尽快隔离和追踪。防护,必须到位,做好防护才能减少传播和感染。

治疗也重要。病人治好了可以减少传染,也是对患者个体身体及生命的尊重和保护。而疫苗只是一种远期的控制手段。它的大规模应用不是一年之内的事情,最快也要一年半到两年左右,而且还要看有没有副作用、效果怎么样。

新冠肺炎的后续影响

持续了近一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从新冠肺炎对患者的影响看,在很长时间之后,有的达到半年以上,很多患者都会有体力下降、疲倦、胸闷、活动后气促等的现象,这些情况会随着时间逐渐减轻。

少数肺部感染严重的患者会有肺部纤维化。大部分不重,影响不大,极少数肺炎难以吸收的会比较严重。

疫情对人们心理、精神上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类病人不是很多,但也不少。有的不是很重,大部分的心理障碍是轻度或中度的。有些新冠肺炎病人,走不出来,担心很多,总是担心自己会不会复发、肺部好了没有等,这些问题也应及时就医。

关于新冠肺炎“复阳”,大家很关心。所谓“复阳”,是指患者治愈出院,再次进行核酸检测,发现呈阳性的情况。这些人无任何症状、无CT异常的表现,只是核酸呈阳性。我分析这大多数是假阳性,原因可能是,在检测取样时,鼻咽拭子刷到了残留的死亡病毒片段。

也有极少数病人,刚出院才又复阳的情况,可能是真阳性。严格来讲,这种情况不能归于复阳,而是患者本来就没有完全治愈,只是凑巧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这有取样不到位的可能性,比如鼻咽拭子刷位置浅了,或是刷的时间不够。

核酸检测取样的准确性很重要,这也是出院后还要隔离两周的原因。当然,“复阳”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出院之后再次感染。这种情况在国外或许有,不过中国已经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基本可以排除。

谈第二波疫情很奢侈

北半球又进入秋冬季,这是呼吸道疾病猖狂的季节,湿冷天气下,新冠病毒更易存活。

欧洲最近疫情大幅反弹。其实,它们仍处于疫情第一波,还不到第二波,此前也只是某些欧洲国家有时候明显好转过。只是有时手段强一些,控制得好一点,但一直没有控制住。少的时候每天也有几百一千例,那怎么能说第一波结束呢?

相对来说,控制比较严格的是韩国,但也没有清零过。总体而言,国外很严重。中国要谨防输入性病例。

新冠病毒最可怕的是传染性强,特别是无症状感染者和潜伏期的病人就能传染,偷偷摸摸地、不知不觉地传染,最终,病人会很多。无症状的时候传染性不强,但隐蔽性强。我认为,全球还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没有被发现。

中国的疫情已经控制住,很久没有新增本土感染了。出现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极小。

即使在国内出现第二波,表现大多数是散在的、局部的、小范围的。在中国再次暴发流行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从政府、大众各个层面都非常重视,也有决心和经验,会及时、快速地发现和控制住。武汉疫情之后,北京、新疆、吉林等地方也出现过局部的流行,通过严格的追踪隔离、大规模的检测,有时是多次反复地检测,局部地区的全民防护,疫情都被很快控制住。所以我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还是很有信心的。

中国以后主要的和长期的风险,是入境者。因为国外的疫情很重、仍在蔓延中,而且看不到尽头,我们也不得不长期同国外打交道,所以我们只能严格做好入境者的管理,以及进口冷冻食品的检测检疫。当然,作为国人,须尽量减少出国,在享受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注意适当防护。

防护的时候没必要紧张,有些措施也不能过度。比如现在很多城市还在扫健康码,其实已经不太必要,因为中国本土已经几个月没有新增病例了,只有少数的入境者是红码,但他们也要在入境第一时间接受隔离;在低风险地区,人们都持有绿码了,所以有些措施也应该随着情况的好转逐步调整。

(作者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呼吸内科危重症专家;编辑:王小)

余昌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