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国四大油气来源地谁最靠谱

来源:《财经》杂志 2021-04-13 12:11:53

59

2020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未有之大瘟疫,世界在动荡中艰难前行。2020年,有美国的大选,也有俄罗斯的修宪;有安倍的辞职,也有昂山素季的胜选;有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也有中印之间的边界摩擦;有英国的脱欧成功,也有亚太十五国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有阿以的世纪和解,也有伊朗的“祸不单行”。

“瘟疫下的冲突”,是2020年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写照。

2021年,随着新冠疫苗的普遍接种和各国采取的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全球政治经济和疫情态势预期将会得到显著好转。2021年,全球将目睹拜登的新政,也将见证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将看到非洲国家如火如荼的大选,也将见证美洲国家议会和总统选举、“左”“右”之争的不确定性;将目睹美国和伊朗在伊核协议问题上的博弈,也将可能看到美俄战略对抗的加剧。而且,刚刚进入2月份,就出现了缅甸国务资政及总统遭军方“拘押”的黑天鹅事件,整个东南亚为之一震。

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油企业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投资运营管理着200个油气合作项目,形成了2亿吨左右的油气权益产量当量,油气合作主要集中在中东、中亚、非洲和拉美这四个重点地区。这四个地区与中国传统政治友好,也是中国能源企业实施“走出去”和国际化经营的主力地区。这四个主力合作区2020年的宏观环境有何特点?2021年将出现哪些新动向?本文逐一进行分析。

中东:低油价下的国家迷茫

中东是全球油气最为富集的地区,48.1%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和38%的天然气可采储量都集中在该地区,中东地区也是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区。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地区10个国家参与投资和运营着20个油气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伊拉克、阿联酋、阿曼等国家;2020年的权益油气产量当量6500万吨左右,是中国企业权益产量份额占比最高的地区。

2020年,中东地区遭遇严重疫情与超低油价的双重暴击,IMF甚至称中东经济出现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峻局面。与此同时,美国与伊朗的“斗法”力度不减,但伊朗继续保持战略耐力。部分阿拉伯国家在外部压力下选择与以色列建交,阿以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

总体看,2020年的中东地区局势呈现“三三四”特点。第一个“三”是中东地区的三大地缘政治集团之间的关系更趋平衡,一是以沙特、埃及、阿联酋为代表的保守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二是以土耳其、卡塔尔、利比亚西部阵营组成的激进逊尼派国家,三是以伊朗、叙利亚和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民兵等什叶派主导的国家和势力。第二个“三”是该地区近十年来上演的三大内战的炮声依旧,一是叙利亚冲突继续在阿萨德政权与反政府势力之间展开,二是利比亚东西阵营在2020年展开了轮番激战,三是也门的局势打打停停、以打为主。第三个“四”指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在2020年实现了重大突破,阿联酋、巴林、苏丹和摩洛哥四个国家相继和以色列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另外,伊朗始终是中东问题的焦点,从年初“圣城旅”总司令苏莱曼尼在伊拉克被导弹精准打击致死,到岁尾顶级核科学家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市郊被机枪扫射身亡,这一年的伊朗可谓祸不单行。

展望2021年,中东局势最大的外部变量是美国拜登新政府上台。可以预见的是,拜登的中东政策与特朗普会有战术上的明显区别,但在总体姿态和战略层面不会有根本变化。战略上,从奥巴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美国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度明显下降,对中东事务的兴趣也在下降。拜登政府将在减少美国对中东的过度投入与保持对中东的主导影响力之间寻找平衡。战术上,拜登政府将会以寻求与伊朗缓和为发力点,争取早期政绩。随着美国伊朗的有限缓和,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趋势将延续。

展望2021年,中东局势最大的内部变量是油价。对于中东大多数国家而言,油价的高低意味着经济基本面的好坏,意味着民众失业率的高低,意味着民众上街游行次数的多少,意味着政局动荡的缓解与升级。而且,2021年是“阿拉伯之春”10周年,这10年来阿拉伯世界社会动荡一直不息,2021年不排除有新的爆发。而且,新冠疫情的蔓延会让所有的国家承受极大的压力,“国民染疾、经济受创”仍将持续。

其中:伊拉克对油价依赖最高,面临的挑战也最为严峻。作为欧佩克如今第二大石油生产国,2021年,伊拉克的财政盈亏平衡油价大约是64美元/桶。伊拉克政府收入的90%要依靠石油。低油价意味着政府无法承担基本的财政开支,货币贬值和经济通胀无法避免。加上政府治理不善和疫情应对的严重不力,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将引发更多更暴力的抗议示威活动。

沙特即将面对拜登时代的“冷落”,好日子似乎到头。2021年,沙特的财政盈亏平衡油价大约是68美元/桶。过去四年的特朗普执政时期,是二战以来美国和沙特两国关系史上的又一个“蜜月期”,也是沙特在内政上的“安逸期”和外交上的“冲动期”。2021年及以后,沙特将争取类似特朗普家族的美国政府强力支持。尽管沙特努力寻求与拜登政府在能源领域开展合作,但中长期来看,拜登支持绿色能源转型对沙特而言是个沉重打击。

阿联酋的发展模式将继续引领中东,将在传统能源和能源转型之间谋求平衡。2021年,阿联酋的财政盈亏平衡油价大约是66美元/桶。但阿联酋的国家转型遥遥领先于其他阿拉伯国家,这主要得益于阿联酋领导人及迪拜等酋长国当家人的战略视野和开放合作的政策。除了石油这一经济支柱产业,阿联酋的金融服务业、港口贸易业,甚至会议会展业等,均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中亚:三十而立?

1991年,苏联解体。2021年,中亚地区五个“斯坦国”和阿塞拜疆独立30周年。

地处亚欧大陆结合部的中亚地区,位于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巴基斯坦等大国或地区性大国中间,从地缘位置看,是贯通亚欧大陆的交通枢纽,历来是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这里是古代的丝绸之路途经地,也是近年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地区。

在能源资源上,中亚及里海地区石油储量一般估计为1500亿-2000亿桶,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8%-25%,探明天然气储量达7.9万亿立方米,被誉为“第二个中东”。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亚地区6个国家均有投资和经营,参与运营和管理着约30个油气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斯坦;2020年的权益油气产量当量4200万吨左右,是“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的核心地区。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中亚地区在政治、经济转型过程中的短板被迅速放大;美国发布“中亚地区新战略”,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持续上升,中国对中亚的合作在疫情下保持平稳。

具体而言,哈萨克斯坦改革阻力重重,托卡耶夫总统力推哈国内改革,但面临不少掣肘;政府抗疫不力遭到诟病,哈成为全球第一个被迫“二次隔离”的国家;权力斗争有所激化,纳扎尔巴耶娃(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长女)被解除上院议长职位。

乌兹别克斯坦政局总体保持稳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低。塔吉克斯坦顺利举行两场大选,现任总统拉赫蒙的长子鲁斯塔姆(1987年出生)现为塔国“二号人物”,接班势头明显。

土库曼斯坦通过修宪理顺立法机关架构,人民委员会不再是最高权力机构,而成为议会上院,设56席;原议会不再是唯一立法机关,而是议会下院,设125席。

吉尔吉斯斯坦再现街头革命,热恩别科夫被迫辞职,扎帕罗夫总理出任代总统,吉国政局乱象远未平息。

2020年,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持续凸显。中亚各国由于经济、卫生防控等遭遇严重困难,部分国家政局陷入动荡,对俄需求上升。而俄罗斯正好借此加大与中亚各国的沟通合作,在抗击疫情、疫苗接种、劳工就业和经贸合作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俄在中亚地区的“特殊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再看美国2020年在中亚地区的动作。2020年2月初,美国时任国务卿蓬佩奥访问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务院于2月5日对外发布《美国中亚战略2019-2025:促进主权和经济繁荣》,美国对中亚的“新战略”出炉。

该战略一是宣称至前苏联解体后的30年来,美国在该地区已经直接援助了90亿美元,并通过对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施加影响,间接向中亚提供了500多亿美元的信贷、贷款和技术援助;二是亮明“关键立场”,即“无论美国在阿富汗的参与程度如何,中亚都是一个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至关重要的地缘战略地区;三是明确在该地区的“核心目标”,包括支持和加强中亚各国以及整个地区的主权和独立、减少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威胁、扩大并维持对阿富汗稳定的支持、鼓励中亚与阿富汗互联互通、推进法治改革和尊重人权等、平衡地区邻国对中亚各国的影响等。

可以看出,美国对中亚的新战略显得比以往更加积极主动,其中一个明显意图要是防范俄罗斯和中国这样的大国在该地区发挥更大影响力。

2021年,中亚地区将陆续迎来独立三十周年。30年来,中亚地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经济发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GDP保持较快速度增长。过去十年,哈、乌、土、塔、吉的GDP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3%、6.5%、6.4%、6.7%和3.8%左右。

30年来,中亚诸国在与域外大国的交往上基本采取“多元外交”战略。在“向俄看”“向美看”,还是“向中看”“向欧看”的“四角关系”问题上,中亚地区基本采取各有接触、不伤和气的平衡外交政策。但由于俄罗斯和中国在地理上与中亚互为邻国,天然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决定了中俄两个大国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要稍高于美欧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但显而易见,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是其余各方力量均无法比拟的,尤其在政治和安全领域。

在经济合作方面,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亚地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往来更加密切,中国一直是哈国、乌国和土国这三个中亚主要国家的全球第一大贸易伙伴。以乌国为例,即便在疫情不利影响下,乌国2020年国际贸易额下降13%,但中国依然是乌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1年,中亚各国将继续在疫情蔓延与国内经济普遍下滑的双重打击下艰难前行。哈国将全力抗疫,执政精英将就权力分配继续博弈。乌国领导层将继续巩固政经改革成果,延续经济增长势头。塔国、土国政权交接问题提上日程,“接班人”将逐步走向前台。吉国将迎来总统、修宪、议会等多场选举,能否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尚未可知。

未来,俄罗斯仍将是中亚地区地缘政治主要玩家;美将在新中亚战略框架内加大与各国接触力度;而中国将继续依托“一带一路”,加大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往来,保持该地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至于欧盟,将在德国的带领下,与中亚诸国持续保持密切接触。

在中亚地区的油气开发与合作上,该地区的油气竞合现状恰恰是中亚地区“多元平衡外交”的真实写照。总体上,中亚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特别是里海地区的几个大型特大型油气田开发项目上,比如田吉兹和卡沙甘项目,其高峰年产量能分别达到5000万吨和7500万吨左右;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土库曼斯坦,探明可采储量19.5万亿立方米,居全球第四。

哈国兼具资源供应国和过境国角色,其“能源权力”和战略主动性最高;其次的土国,依赖其全球天然气大国的角色,在地区能源地缘政治的博弈中长袖善舞;而乌国、塔国和吉国由于资源禀赋差,主要扮演过境国的角色,在油气合作和跨境通道建设上往往持“乐见其成”立场,话语权较低。

截至目前,美、俄、中、欧、印度和日本的企业均在中亚地区从事油气开发与合作。当然,面对势不可挡的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减排减碳行动,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影响力和相应的博弈能力总体在下降。

非洲:在疫情、选情、恐情叠加下走向何方?

非洲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也很丰富,是全球重要的资源与原材料输出地区。油气资源方面,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占全球的7.2%和7.5%,称得上油气生产大国的主要有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安哥拉。

非洲地区是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开展投资和运营较早的合作区,还是合作最深、总体效益较好、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地区。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油企业在非洲地区15个国家参与投资和运营着30个左右油气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苏丹、南苏丹、尼日尔、乍得、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家;2020年的权益油气产量当量4500万吨左右,是中国企业权益产量份额占比第二高的地区。

2020年,经济发展上:在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下,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的非洲国家普遍遭受重创,面临25年来首次衰退。根据非洲开发银行的数据,2020年非洲国家GDP预计同比下降3.4%左右。

域外大国对非外交上:美欧调整对非政策,愈加注重实利。2020年美国对非动作频频,鲜明体现出“美国优先”“利益优先”“特朗普底色”;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加速欧非关系由“援助与受援助”向“国际伙伴关系”转型;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高调访问苏丹,美苏关系解冻。

安全与恐怖主义动向上:2020年非洲地区安全局势趋于紧张复杂。社会治安与反恐形势趋于严峻,恐怖主义活动愈加猖獗,袭击数量同比2019年上升18%左右。

政局和非洲内部国家关系上:埃塞俄比亚内部冲突加剧,爆发内战的可能性加大;围绕尼罗河水资源的地缘博弈加剧(埃塞是上游、苏丹是中游、埃及是下游);8月18日,西非马里发生军事政变,扣押总统凯塔,后在西共体实施制裁和持续压力下,哗变军人被迫任命文职总统和总理,开启18个月的政治过渡期。

2020年还是非洲的“大选之年”,多哥、坦桑尼亚、几内亚、科特迪瓦、布隆迪、塞舌尔、马拉维等11个国家进行了选举。

2021年,预计非洲会在疫情(新冠疫情)、选情(总统议会选举)和恐情(恐怖主义活动)三情叠加下继续艰难前行,但非洲人民也在全力以赴自强自救。

疫情方面,非洲仍将面临新冠疫情笼罩的阴霾,虽没有出现国际社会担心的“大爆发”,但南非等国已进入疫情第二轮,且出现传染力更强的病毒变异,若疫苗无法尽快普及接种,新冠疫情将成为非洲“新常态”。

但专家普遍认为,非洲的抗疫能力在2021年将有所加强。经过疫情考验,非洲公共卫生体系整体得到加强,传染性疾病诊治能力获得提高。新的一年,随着新冠疫苗接种开启,非洲疫情有望逐步缓解,并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希望在全球新冠疫苗计划中为非洲确保2.3亿剂疫苗,同时强调任何正研发的疫苗也应在非洲进行测试。这2.3亿剂疫苗将覆盖20%的非洲人口。

2020年12月10日,埃及成为首个收到新冠疫苗的非洲国家,疫苗来自中国。1月29日,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主席、莫桑比克总统纽西就南部非洲疫情情况发表讲话,呼吁南部非洲共同体国家联合起来对抗疫情。想必这也是非洲大部分国家领导人的共识。

选情方面,2021年对于非洲大陆来说又将是一个繁忙的政治季节,有13个国家将举行总统大选或议会选举。其中埃塞俄比亚、赞比亚、乌干达等国将迎来竞争激烈的总统选举,或将扰动本国及周边国家局势。

在乌干达,现年76岁的约韦里·穆塞韦尼(Yoweri Museveni)总统自1986年以来便一直执政,是待在总统位置上最长的非洲国家元首之一。很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内民众希望穆赛韦尼离任,但老穆似乎总有手段成功压制选民的不满情绪并让政治对手不堪一击。目前,在11位候选人中,由音乐家转为政治家的罗伯特·凯古兰尼(Robert Kyagulanyi),艺名波比·瓦因(Bobi Wine),对穆赛韦尼构成严重挑战。

在埃塞俄比亚,现任总理阿比·艾哈迈德因2018年因推动与周边国家成功和解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此后,作为一名七五后,年轻的阿比总理家喻户晓,成为非洲地区的超级政治巨星。然而,2020年以来,该国提格雷(Tigray)地区的冲突问题持续引发国际社会关注,目前,埃塞政府军和“提人阵”(特格雷人民解放阵线)武装人员正严重对峙并发送冲突,局势恶化或将引发内战。2021年6月,埃塞的议会选举如能顺利进行,该国的政治和军事危机将会缓解,否则,国家可能面临分裂。分析人士认为,埃塞的内部冲突可能外溢至厄立特里亚等周边邻国,破坏整个“非洲之角”地区的稳定。

在赞比亚,在2021年8月份的选举季中,总统艾德加·伦古(Edgar Lungu)将竭力争取连任第二个任期。该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债务问题,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已升至120%,最大的债权国是中国。伦古的连任有利于该国政治政策和经济政策的连续性。

恐情方面,萨赫勒地区(横跨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尼日利亚、乍得、苏丹共和国,南苏丹共和国和厄立特里亚10个国家)是非洲恐怖主义最猖獗地区。2020年,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等国发生多起恐怖袭击。尼日利亚、乍得、 喀麦隆等国,则受到极端组织“博科圣地”的频繁袭击。在东非,索马里“青年党”也不时制造恐袭。

比如乍得,“博科圣地”对乍得湖盆地的湖省袭击频率上升,2019年暴恐分子与乍得军方正面交锋多达21次。乍得湖沿岸的恩古布阿(Ngouboua)村及其周边地区是高风险地区。2020年3月25日,湖省一军事驻地遇袭,导致乍得军方92人死亡,这是乍得军队历史上单日最大伤亡。

再如尼日尔,西邻马里的蒂拉贝里大区频繁遭到效忠“伊斯兰国”的“大撒哈拉伊斯兰国”(ISGS)跨境袭击。2019年12月、2020年1月和2021年1月,尼日尔西部的军营和村庄曾遭受三次重大恐袭,共造成至少260余人死亡。

2021年,继萨赫勒地区、乍得湖盆地、索马里后,非洲大湖区和莫桑比克北部成为新的暴恐重灾区,国际反恐力量与恐怖势力或将陷入拉锯式的对抗。

总之,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疫情、恐情、选情叠加下的非洲投资环境恐怕依然充满风险与挑战。但非洲也在积极出台自救自强方案。非洲54个国家均制定和出台了不同规模的经济救助和刺激措施。在动态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积极采取财政、货币等多种政策工具,通过提供社会救助、减免税收等举措,努力减缓疫情对经济和民生的负面冲击;同时逐步推动复工复产,抓住机遇加快推动经济结构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石油合作与开发方面,2021年非洲将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性恢复。一是预计今年的风险探井数量将比2020年有显著增加,同比增长20%以上,重点集中在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等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和安哥拉等西非海上传统主力探区。二是一些重大油气项目,特别是天然气及LNG一体化项目,其FID(最终投资决策)因2020年低景气周期被迫推迟后,将于2021年或2022年做出,并启动建设。比如埃尼公司埃克森公司联合主导的莫桑比克4区LNG项目。三是一些非洲重点资源国开始调整油气对外合作政策和财税政策。比如尼日利亚2020年初上调了该国油气生产的增值税和外国公司在该国的矿区使用费费率,导致外国公司的综合成本有所上升。四是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一些亚洲石油公司开始重新重视非洲,预计将加大在西非陆上和海上、东北非和东地中海等地区的新项目开发和收并购力度,2021年有望迎来中非石油合作的又一个密集期。

拉美:面临新的“失去十年”?

拉美地区(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截至2019年底的探明剩余可采储量约520亿吨,占全球的18.7%,在全球各大地区中仅次于中东;天然气探明储量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的4%。长期以来,拉美地区油气资源对外开放,合作政策灵活,是全球石油投资和资产收并购活力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拉美地区也是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较早瞄准的目的地区之一,1997年,随着中国石油集团中标委内瑞拉陆湖项目,中国企业开启了在拉美的投资与运营。截至2020年底,中国石油企业在拉美地区10个国家参与运营与管理着差不多20个油气合作项目,2020年权益油气产量当量1500万吨左右,比2015年前后的产量高峰期有所下降。

拉美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彼时,美苏冷战正酣,作为美国的后院,拉美既是前苏联觊觎和设法插手的对象,又是美国必须守住的“阵地”。彼时的拉美,以委内瑞拉、阿根廷、秘鲁、智利等国为代表,在西方的大力扶持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及“芝加哥学派”的指引下,加之本地区石油等能源资源开发的处于兴盛期,使得该地区大有赶超欧美之势。彼时,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拉美已经把亚洲、非洲等同为第三世界的国家甩出了很远。

遗憾的是,进入80年代,拉美经济的疲态尽显。该地区大多数拉美国家经历了极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困难,也可能是这些国家现代史上最严重的困难。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巨额外债这“三座大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死死压在拉美民众的头上,一直困扰着拉美。“中等收入陷阱”现象由此而来。80年代的拉美也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2020年,拉美沦为仅次于中东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恶化,域外大国频繁干涉和制裁,地区内部的“左派”和“右派”国家继续交恶。

比如,拉美头号大国巴西成为地区疫情的“震中”,截至2020年底,感染数量已超过770万人,仅次于美国、印度位列全球第三;地区内的各国政要接连“中招”,巴西、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多美尼加总统,委内瑞拉制宪大会副主席、哥伦比亚副总统等政要均感染新冠。

内外冲击之下,拉美经济交出近百年最差成绩单。来自彭博社的数据显示,全年地区经济衰退8%以上,再度成为全球经济表现最差的地区。另外,美国多重手段加大对拉美“后院”的控制力度,矛头直指中国。一方面,美国“趁疫发难”,加大制裁委内瑞拉、古巴等左翼国家,公然“悬赏”抓捕马杜罗总统;另一方面,积极拉拢右翼国家,向巴西、秘鲁、哥伦比亚等国提供抗疫物资,派遣蓬佩奥访问拉美。同时,美加大对华政策反制,抛出所谓“美洲增长”“重返美洲”倡议,并在所有美驻拉美使领馆增设“中国事务官”,全力搜集中国在拉美活动的情报,伺机干扰破坏中拉合作。

展望2021年,拉美短期内仍难有效控制新冠疫情,确诊人数突破千万人将是大概率可能,2021年各国仍将继续被迫在严防严控与复工复产间进行艰难平衡。与此同时,为应对疫情,各国已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导致地区国家内外债务负担攀升,2021年拉美经济或出现2%-5%复苏性增长,但稳定性和持续性均大打折扣,甚至部分国家可能因财政危机和债务危机而出现“黑天鹅事件”。与经济金融领域的巨大不确定性相比,拉美政治和社会领域将不可避免迎来更深一步的对立与动荡。智利、秘鲁、厄瓜多尔等国举行大选,左右博弈在“后疫情时代”将更趋复杂;疫情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政治治理失效等问题将加剧社会斗争。拉美的2021年将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迎来深度调整。

与非洲类似,2021年也是拉美地区的“选举之年”。今年的选举日程繁重,阿根廷、墨西哥将举行立法机构选举,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将举行总统选举,五国都因应对疫情而大幅增加财政开支,导致入不敷出,贫困、不平等和高失业率加剧,选举压力叠加经济困境诱发多国社会动荡。

在阿根廷,鉴于经济形势严峻,总统阿尔贝托·费尔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将在中期选举后走弱,从而进一步削弱他实施财政调整和降低通胀的能力。

在墨西哥,总统奥夫拉多尔(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仍将保持很高的威望与控局能力,他执政的莫雷纳(Morena)政党将在下议院保持多数席位。

在即将举行总统选举的拉美国家,持续高企的社会不满情绪始终困扰着统治集团,这种不满情绪很容易为民粹主义候选人敞开大门。这种情况在厄瓜多尔最为突出,现任总统加尔塞斯(LenínBoltaire Moreno Garcés)因身体原因可能不再连任。而2月8日首轮总统大选结果显示,包括温和的候选人拉索(Guillermo Lasso)在内的三位主要候选人的得票率均不到法定的40%,4月11日,得票最高的两位候选人将进入第二轮选举。

在秘鲁,事情要复杂得多。2019年9月,前总统马丁·比斯卡拉解散国会,此举成为当年政坛的风向标事件,也标志“府院之争”升级到白热化阶段,此后政府与国会对立色彩渐浓,冲突愈加频繁。2020年9月比斯卡拉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高级别纪念会上发表讲话,表示他将于2021年7月28日卸任,在秘鲁独立200周年的日子,把权力移交给他的继任者。继任者将在2021年4月11日举行的大选中当选。但还没等到这一天,11月9日,秘鲁国会以105票高票通过总统弹劾动议案,比斯卡拉宣布辞职。10日,国会主席梅里诺当选成为临时总统并成立过渡政府,同日下午,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在首都利马爆发。14日,秘鲁爆发二十年来最大规模抗议活动,15日梅里诺向国会递交辞呈,16日紫党议员萨加斯蒂经国会选举接任临时总统,同时就任国会主席。秘鲁四年间已是四换总统,“不稳定”成为秘鲁政治的最大特征。目前,秘鲁疫情拐点尚未到来,抗疫仍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复苏前景愈加黯淡;反对派控局能力较弱,秘鲁政治乱象已成定局。秘鲁政府改革难以推行,反对派的反腐运动也难以为继,造成无论谁当选在推动政治互信与经济发展作为方面都将受限的局面。

在智利,选举周期与宪法改革同时进行,可能会发生更暴力的抗议活动。威胁要扭转当前政策方向的左派候选人具有竞争力。

在油气合作动向上,2021年拉美将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巴西海域的深水超深水开发一枝独秀、一骑绝尘,中国石油企业也正热衷于投资巴西海域,三大石油央企竞相参股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的盐下超大型勘探开发项目。玩家还包括一些欧美石油巨头。中国公司在注重提升深水管理与作业能力的同时,更要防范风险,主要是投资回收的风险。二是美国拜登政府或将调整对委内瑞拉的外交政策,如果对委石油制裁出现松动,则将是2021年拉美地区最大的能源“突破”。三是圭亚那海域陆续取得的油气大发现,将继续吸引埃克森美孚等巨头往里面“砸钱”。四是阿根廷等地区的页岩油气开发或将涌现一波热潮。

总结与建议

中东、中亚、非洲和拉美四大海外油气合作主力地区仍是“十四五”及未来较长一个时期中国能源企业投资与运营的首选地区,其重要地位无可替代。另外,上述地区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节点地区和促进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的重要保障地区。

但2020年以来,史无前例的疫情导致上述各地区、各国采取更加激进或极端的政策,而大国博弈和重点油气生产国、出口国的“非理性”做法致使全球油气市场的投资风险骤增。另外,全球能源地缘政治动荡有增无减,能源转型的速度大大超过预期;而且新冠疫情预计在2021年难以彻底结束,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与管理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为此建议:

一是注重防控风险。2021年及“十四五”期间要把防范重大社会安全风险、重大地缘政治风险、资源国重大政策风险以及恐怖主义袭击作为企业海外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梳理“海外利益保护”的理念,按照国际惯例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建立健全中国企业在上述四大合作区的风险防控体系,特别是预警与应急体系和后台决策指挥体系,确保不发生重大人身安全风险。

二是注重国别研究。那种泛泛而论,基于某一地区的投资环境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了。无论是通过外部智库提供研究支持的形式,还是企业培养自己的战略及策略研究人员,基于某一重点资源国国别研究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需要的是国别专家而不是区域专家。比如,缅甸“罗兴亚人”问题在此次缅甸政要被军方拘押事件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中缅油气合作由此会受到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只有长期跟踪研究缅甸的专家才能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三是注重机会获取。随着国际油价的回升,以及疫情逐步好转,加之各国陆续出台经济刺激和吸引外资的政策,未来两年至三年将是中国石油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油气市场、深化现有海外资产组合管理的机会窗口。要抓住机遇,加大对海上项目、天然气及LNG项目、陆上大型成熟油气资产,以及风险勘探项目的评价和获取力度,同时积极参与重点地区、重点国家的新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开发项目,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并借此为中国倡导的“双循环”发展格局注入新动能。

四是注重精耕细作。大处着眼固然很重要,但唯有小处入手才能把项目经营运作好。要特别注重控制成本、保持合理的股权结构和债务结构,通过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投资回报。坚持市场化导向,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坚持国际惯例,坚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唯有达到盈利标准的项目才能惠及当地。

(作者为国际能源战略学者、教授级高级经济师,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编辑:马克)

陆如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