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粮食贸易问题始终处于充斥着“以邻为壑”与“零和博弈”的复杂国际环境中。从近期一些国家实施的出口禁令引发国际粮食价格波动,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其中的风险和机遇。
出口禁令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很小
一是中国粮食长期产量连增、食用需求量降低。从生产端看,近年来粮食产量连年快速增长,人均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目前,按产量计算的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千克左右,高于按供应量计算的世界平均占有量水平(《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2019)。从粮食消费需求看,随着中国人口收入增长和消费膳食多样化,肉、蛋、奶、水果消费需求快速增长,食物营养结构多元化一定程度替代了对主粮的蛋白、营养需求,人均谷物消费量从2013年的人均138.9千克降低到2018年的116.3千克,远低于人均粮食占有量。
二是中国粮食储备充足,库存消费比较高。联合国粮农数据显示,中国三大主粮2019年期末库存为4.26亿吨,美国农业部供需报中国三大主粮在2019年期末库存量为4.68亿吨,如果全球三大主粮库存去除中国库存及消费,全球库存量4.01亿吨,去掉中国国内消费量5.64亿吨,全球消费量为2.125亿吨,去掉中国全球库存消费比18.9%,基本保持在17%-18%的标准线上。而中国三大主粮库存消费比逐年提高,近年玉米库存消费比虽有所下降,但整体保持在70%以上。
三是中国粮食进口依存度低,与国际市场关联较小。中国三大主粮进口依存度较低,常年低于3%(见图2)。尽管中国从实施出口禁令的东南亚的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进口少量大米调节品种余缺,受主要大米出口国出口禁令初期影响,局部地区消费者恐慌屯粮造成大米轻微上涨,仅维持一周左右即恢复常态。由于三大主粮与国际市场关联较小,因此本次受出口禁令国在量上影响不大。中国高自给率和粮食储备整体上能够完全保障国内大米、玉米、小麦三大主粮的充足、稳定供应。
国际粮价波动传导机遇与风险并存
一是国际玉米价格下行为中国补玉米库存迎来机遇。近期全球石油价格快速下滑,用于发展生物燃料产业所需的玉米、食糖、油菜籽及大豆等原料的替代需求减少,国际玉米价格随石油价格下跌持续低迷(见图3)。近期国内玉米价格小幅上涨,国内外玉米价差进一步拉大。而中国近两年来饲料玉米消耗库存过快,且国内玉米产需一直处于紧平衡。应充分利用国际玉米价格下行从国际市场补充国内玉米库存。
二是国际大米价格高涨为中国大米去库存迎来窗口期。
近期受粮价周期性影响,国内三大主粮价格微涨。在3月底国际大米价格飙涨前,越南、柬埔寨大米出口中国适用配额内1%税率具有一定价格优势。而近期由于价格高涨导致完税后的越南大米价格已经超过中国,不再具有价格优势。由出口禁令导致的国际大米价格快速飙涨,已经引起低收入缺粮国和进口依赖度高国家诟病,也引起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等组织对于大米主要出口实施的出口禁令有可能引发的全球粮食安全危机的巨大争议。
三是以大豆为原料价格增长传导风险需高度关注。中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长期以来处于高位,大豆库存消费比不高,2019年底大豆库存消费比仅在21.9%。
近年来,中国大豆主要从巴西、阿根廷和美国进口,国内大豆收购价从1月下旬的3665元/吨快速上涨到4月下旬的4322.6元/吨,增幅达17.94%,国际大豆价格在2月小幅度增长后目前已经恢复疫情前水平并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判断目前国际市场大豆供应较为稳定、充足(见图4-1)。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9年初以来食品CPI一直在增长(见图4-2),从上年2月份的0.7%增长到今年2月5.2%,追寻其原因主要是伴随食品CPI增长的畜肉类消费者价格指数一直在攀升,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从去年元月的0.2攀升到今年3月的78%。
受国内疫情叠加影响,畜肉类尤其猪肉涨价引起的CPI变化较大(见图4-3),1月、2月分别为116%和135.2%,而造成畜肉涨价的原因有除非洲猪瘟、环保导致的国内生猪出栏率下降,导致国内猪肉供不应求外,主要也叠加疫情发生后2月份国内流通渠道不畅、国际贸易流通不确定性,导致国内以大豆为主的养殖饲料涨价等因素。而未来由于疫情在大豆主要进口国美国和巴西的蔓延不确定性,增加了大豆供应不确定性和价格波动传导的风险,这将传导到以大豆为饲料原料的畜肉类价格变化,进而潜在传导到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变动的风险增大。
应对与建议
我们建议考虑:
一是短期内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动态调整玉米和大米库存,关注以大豆为主的饲料价格上涨潜在风险。对于玉米,充分利用玉米进口配额,从国际市场低价进口玉米补充国内库存,尤其满足饲用玉米需求;对于大米,可向南美、非洲、亚洲一些低收入缺粮国定向援助或出口大米外交,这既有利于中国大米去库存又有利于抑制国际大米价格高涨带来的全球粮食安全危机,有利于体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和形象,同时增强中国在全球粮农治理中的话语权;对于大豆,短期看,国际贸易渠道是畅通的,但需紧密关注巴西、美国、阿根廷疫情扩散潜在对其境内物流渠道影响,进而影响到中国大豆饲料需求。
二是长远看要加速中国粮食的全球化布局,提高中国在全球粮农治理话语权。从2008年国际粮价高涨和近期国际大米价格高涨,虽然引发粮价高涨的原因并不相同,但同样受国际上一些国家突发采取出口禁令影响,国际粮价、贸易风险犹存。“十四五”期间,一方面,中国国内应加快建立粮食安全网,完善粮食储备能力和储备布局,提高对粮农收入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应加速中国粮食的全球化布局,加快国际大粮商的培育,不仅应对南美、澳新等耕地资源丰富地区农产品供应链关键物流环节的布局,而且也要培育其具有可持续“买卖全球”的国际市场资源调配、贸易能力,以避免粮食等有关重要农产品进口来源地的高度集中带来的风险。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编辑: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