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来,中国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
从风险主体看,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的不良资产得到大规模处置,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逐步得到控制和化解,而居民部门的债务规模持续攀升,风险日益突出。2020年1月,银保监会正式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银行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实施方案》,其中包括进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标志着中国个人不良贷款市场的起步。
化解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紧迫性上升
近年来,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16年-2019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了16.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升幅超过4个百分点。2020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各国普遍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全球及中国宏观杠杆率出现阶段性明显上升。
截至当年6月末,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半年时间上升了3.9个百分点,达到59.1%。伴随居民部门杠杆率上升,潜在风险也在增大。一是部分刚需购房者和投资性购房者使用了较高杠杆,在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波动的情况下出现断供。二是非住房消费杠杆增加较多,其中不少属于超前消费和非理性消费需求,疫情影响增大了消费者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性,从而造成还款困难。
居民部门的不良债务亟待有效处置。从个人不良贷款的供给层面看,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等多类机构,这些机构均已形成较多不良个贷或不良个贷风险正在快速上升。据人民银行统计,2020年9月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906.63亿元,比2019年末增加163.97亿元,增幅达22%。
以零售业务为主要特色和优势的招商银行三季报显示,2020年前九个月,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贷款240.75亿元,同比增加107.98亿元,增幅高达81.33%。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更为严重,行业贷款余额自2018年四季度以来持续负增长,公司经营日益困难。2019年12月,银川市金融工作局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宁夏全区共112家小额贷款公司,逾期贷款余额25.4亿元,逾期率高达53%,不良贷款余额16.9亿元,不良率达到36%。这种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地区。此外,其他机构如头部互金平台,去年以来个贷不良率也出现了明显上升,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不良贷款,目前主要靠较高的利率水平降低风险,但不良贷款同样需要拓宽处置渠道、加快有效处置。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市场的建立正当其时,市场建设行稳方能致远。试点方案中,参与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银行为18家,即六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参与不良资产收购的机构包括五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符合条件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据报道,国厚资产与浙商资产或将成为首批参与批量转让试点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参与试点的个人贷款范围仅包括个人消费信用贷款、信用卡透支、个人经营类信用贷款。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抵(质)押贷款、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等抵(质)押物清晰的个人贷款,应以银行自行清收为主,原则上不纳入对外批量转让范围。试点方案对市场参与者、贷款类型、处置方式都做出了限定,体现了监管部门防控处置风险、稳步推进试点的审慎态度。
个人不良贷款市场发展前景看好
一是市场潜在规模大,业务可持续性强。截至2020年末,金融机构住户贷款63.19万亿元,在境内贷款中的比重达到35.4%,较2010年末上升了12.9个百分点。未来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还将进一步提升,个人非住房消费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重还有可能上升,不良贷款形成将常态化和规模化。中国个人贷款以房贷为主,在过去房价持续上涨的环境下不良率很低。随着房地产供需趋于平衡和“房住不炒”理念的贯彻,未来全国房价继续大幅上涨的概率降低,房地产市场会进一步分化,个人房贷不良将持续增加。实际上,2015年-2020年,阿里拍卖的法拍房源五年时间增幅就超过3倍。融资结构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将推动中国不良资产业务来源的变化,从单一的对公不良贷款转向对公和个人不良贷款并重的格局。
二是个贷定价相对准确,回收率相对稳定。个人贷款的特点是小额、分散、数量巨大,这适合利用大数定律、运用统计模型实现较为准确的定价。中国信用体系的逐步完善、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个人不良贷款的定价和回收提供了支持。企业不良贷款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元,企业还款能力和意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企业价值变化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清收、债务重组、债转股、破产重整等多种手段。相比之下,个人不良贷款处置方式相对简单,主要通过催收、核销、证券化等手段,回收率相对稳定。
三是受让方格局相对稳定,提高了处置的规范性。在不良贷款批量转让的一级市场上,试点个人不良贷款转让相对于对公不良贷款转让的参与主体较少。鉴于个人不良贷款的特殊性和处置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隐患,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仍只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合格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开放;受让方再次对外转让也将继续受到限制。这有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格局,避免恶性竞争,控制处置风险,提高处置的规范性,也便于时机成熟时扩大参与主体。
四是随着房地产风险进一步释放,预计将来个人房贷和房抵贷有可能纳入转让范围。监管部门多次提示房地产已成中国灰犀牛金融风险。房地产融资的大头是个人房贷,其他个人贷款中也存在不少房地产抵押贷款,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离不开更有效地处置个人住房不良贷款。而房地产不良贷款的处置需要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周期。相比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更具有跨周期处置不良资产的优势。银行也有意愿转出房贷不良。去年12月,人民银行与银保监会联合下发《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对银行分类设定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据上市银行2020年中报,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个人房贷占比超标较多。银行个人房贷业务收益率较高,如果能够建立不良房贷的转出渠道,有助于维持其竞争优势。笔者认为,实施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防控房地产金融风险,而个人房贷不良则是已经形成的风险,如允许其对外转让,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化解风险。
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和技术条件不断完善
个贷不良市场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遏制债务人恶意逃废债,另一方面要避免恶意催收等引发社会稳定问题。近年来,中国法律制度和信用体系不断健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和技术条件正在逐渐具备。
个人破产制度逐步完善,个贷处置司法效率不断提升。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提出分步推进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温州市开展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被作为个人破产制度的试点。随后,温州中院公布了《关于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实施意见》,通报了全国首例个人破产实质功能和相当程序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件情况。2020年8月,中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获得通过。在个贷处置的司法效率方面,2017年,笔者在深圳调研时了解到,福田区法院针对信用卡逾期笔数多、法律救济成本高的情况,建立了类案全流程办理平台,处理流程从8个月缩短到4个月,实现了在线开庭、在线送达判决结果、在线执行涉案资产。这种做法在多地都有尝试,大大提高了个贷案件的司法效率。
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健全。去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立完善失信惩戒制度;结合实际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和异议制度,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发布,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失信行为认定、记录、归集、共享、公开、惩戒和信用修复等机制。在立法方面,地方政府先行先试。截至2020年末,上海、河北、辽宁等多地已出台省级社会信用相关地方性法规。中国个人征信体系不断健全。2018年2月和去年12月,人民银行先后发放两张个人征信牌照,即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分别在深圳和北京注册成立,对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形成有效补充。
金融科技发展可以为个人不良贷款处置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公司发展迅速。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来自金融、第三方支付、消费、社交等多方面的大数据信息,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建立的风险管理系统可以为金融机构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提供服务。在贷后管理中,可以提供失联风险预警、逾期客户画像、共债信息推送、催收评分模型、债务人借口识别、失联客户信息修复等多种产品。例如,个人不良贷款中的失联客户比例极高,因而提高客户的可联系性是回款的基础。金融科技公司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对失联客户的召回,从而明显提高不良贷款的回款率。
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健全个人不良贷款处置机制
近年来,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市场容量明显增大,参与主体大幅增多,市场交易日益活跃,市场已具备了进一步细分和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基础。短期来看,个人不良贷款市场作为一个刚起步的新市场,供给方金融机构化解风险的需求较为强烈,而需求方资产管理公司对于承接处置个人不良贷款客观上还存在不少困难。诸如个人不良贷款的定价、处置经验不足;个人不良贷款笔数多、单笔金额低,以传统方式处置成本较高、投诉纠纷较多,易带来公司声誉风险;不能二次转让的规定会降低处置机构的资金周转率、增加处置成本;与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配套的风险评级、资产定价等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试点也为市场催收机构、数据公司等个贷处置服务商提供了规范发展、用其所长的难得机遇,这些机构参与态度普遍积极。资产管理公司作为联结资产转让方、债务人、服务机构的关键市场主体,一方面需要加强与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及银登中心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需要与征信公司、资产处置的下游服务商、数据公司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市场合力,逐步建立健全适应个人不良贷款处置的机制,实现专业化、流程化、合规化经营,提高处置效率、降低处置成本,推动中国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有效快速化解。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不良资产研究员。本文不代表所在机构观点;编辑:王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