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巴德:挑战多种思想派别的经济学家

来源:《财经》杂志 2021-04-14 13:57:49

这本《罗斯巴德传》不是纯粹的思想传记,还记叙了罗斯巴德与各种思想派别与政治派别作斗争的过程,塑造了他孤身一人与强大国家对抗的堂吉诃德式的英雄形象。罗斯巴德不只是书斋里的学者,而且还是积极投身一场自由意志主义运动,努力把自己的理想变成现实的斗士。他精力充沛,孤身挑战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是“消除国家”。他同时扮演三个角色,即经济学家、思想家和意识形态运动的建立者。他不仅挑战国家,还挑战经济学鼻祖斯密。

挑战国家

罗斯巴德是自由意志主义的提出者,也是自由意志主义运动的领导人。自由意志主义的核心是推崇私有产权,反对国家,最终目标是“消除国家”。他并不认为国家是必然,即便是联邦的利维坦也会倒。自由意志主义比古典自由主义更强调自主决定,反对一切战争,包括冷战和热战。

罗斯巴德是“无政府资本主义”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他反对国家,认为国家未经许可,就拿走了人们的私人财产。罗斯巴德认为私有产权的核心是“非强制”,而国家是施加强制的机构,因此国家是侵犯私有产权的组织。

罗斯巴德不满足于在理论上反对国家,他还提出了政治纲领。他写了一本书《走向自由意志主义的社会变革理论》,这是一个宣言和指南。在这本书中,他指出国家主义体制的根源不仅是思想上的错误,还有利益因素,就是国家主义符合食利阶层,包括构成统治国家的官僚制度的知识分子、技术专家,获取特权与垄断利益和补贴的商业集团和工会的利益。那么国家为什么会长久存在呢?罗斯巴德认为原因是大众被知识分子灌输了“国家必不可少”的观念,而知识分子是国家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认为自由的最大敌人是精英,而不是大众。

罗斯巴德对国家是一概而论的,即认为所有的国家都是掠夺性的。当然,罗斯巴德的这一观点过于简单化了,他没有区分合法的强制和非法的强制,没有意识到法律的执行是需要强制的。相比之下,他的导师米塞斯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政府去制止破坏合作的行为。所以,“敌人”其实不是国家,而是破坏合作(正当规则)的行为。罗斯巴德的另外一个“不恰当的简化”是直接把自然法则作为检验行动的标准,没有看到在现实中,自然法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规则去体现的,因此在判断行动合法与否时,应该使用演化形成的具体规则,而不是自然法则。

比如,罗斯巴德把“是不是支持国家”作为检验自由主义的标准。但事实上,消除政府并不意味着自由和法治。一个例子是没有政府的索马里充斥着大量的海盗,社会秩序并没有改善。但是,一个到索马里经营渔业的日本企业家却在无意中改善了索马里的社会秩序,在他的帮助下,海盗摇身一变,成为渔业工人,因为这些海盗发现从事渔业比从事海盗更赚钱,也更安全,从此不再扮演海盗的角色了。可见,商业的力量把人的行为引向合作而不是破坏。但也不要误认为“取消政府”就等于“商业力量发挥作用”,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商业的力量也需要政府发挥作用。

实际上,罗斯巴德的“无政府资本主义”是他“均衡”思想的结果,在这一点上,他和新古典经济学很相似。“均衡”都对应于某种最优状态,如说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对应的是“通过政府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达致市场完美”,那么罗斯巴德的均衡对应的是“无政府资本主义”。

与“均衡”对应的是“市场过程”,罗斯巴德从没有掌握奥地利学派的“市场过程”思想,这是一个遗憾。他写《人,经济与国家》一书时,还只是30多岁的年轻人,当时他并没充分理解奥地利学派,特别是没有理解米塞斯的“人的行动”所包含的“市场过程”思想。比如这本书中没有在方法论上使用“企业家”这一概念,书中的“企业家”是可以用“理性人”替代的。当然,这也与米塞斯没有明确提出“过程”思想有关,奥地利学派的“过程”思想是科兹纳在米塞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罗斯巴德的例子也说明,究竟是从“均衡”还是从“过程”角度去思考的经济学,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政治哲学”,简单地说,怎么认识经济学,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立场。这正如《罗斯巴德传》一书中提到的,“纷争的核心是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同”。一种强调“过程”的经济学,比强调“均衡”的经济学,更符合市场的动态演进特征。如前所述,罗斯巴德的“自然法”是一个均衡视角,是静态的和“一锤子”的。另外,把经济学视为量化的统计科学的人士大部分是科学规划主义者,他们往往是干预主义的拥趸。

“无政府资本主义”也构成罗斯巴德重要的伦理。在罗斯巴德这里,伦理和经济学是相分离的,是先于经济学而存在的。掌握伦理的人相当于掌握了绝对真理,他可以拿自然法去判别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这样就扮演了审判官的角色。由于预设了这样一位审判官,罗斯巴德事实上也预设了政府(裁决者)的存在,这和“无政府资本主义”相矛盾。

罗斯巴德一直反对保守派。从这个意义上说,罗斯巴德不属于常说的右派,因为右派一般是指保守主义,而保守主义被认为是19世纪的自由主义在20世纪的延续。对于罗斯巴德这种立场的自由主义,有一个词叫“老右派”。罗斯巴德的立场在某些方面和反对君主专制神权,并且主张自由民主的左派倒是有相似之处,这也是为什么为了抵抗国家,罗斯巴德也曾经和左派结过盟,当然最后又回归到老右派。

罗斯巴德反对保守派的原因是“保守派不反国家”。但保守派其实也是可以和自由意志主义结盟的,一个理由是保守派的基础是基督教,而罗斯巴德其实也没有那么反对基督教。事实上,他自认为自由意志主义继承了天主教经院哲学。

挑战斯密

罗斯巴德认为斯密把经济学带歪了,认为斯密不是发展了经济学,而是使经济学倒退,这是石破天惊的观点,但这也是罗斯巴德在经济思想史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罗斯巴德认为,斯密忽视了之前经院哲学家发展的主观价值思想,把经济学导向了客观主义,即劳动价值论。他专门写了《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一书,告诉人们经济学不是从斯密开始的,在斯密之前就有,而且比斯密还准确。斯密关心的是“财富”问题,所以他是从“分工”角度切入阐述经济学的。斯密得出的结论大多是正确的,比如批判重商主义和分工受市场规模的限制等等,但斯密的分析方法有缺陷。

还有,比如斯密不是从“人的价值”这一角度去认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他只是把自由贸易作为财富的条件。斯密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经验分析+均衡”,当然这也成为后来主流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缺少微观基础,而奥地利学派,特别是米塞斯的“行动学”,为斯密的结论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罗斯巴德认为主观价值和自然法思想密不可分,两者都是天主教传统下的经院哲学家所倡导的,而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则与英国是一个新教(加尔文传统)国家有关。

与之相关的是,罗斯巴德指出新教和加尔文传统倡导的“苦行主义”是专制的逻辑基础,并不指向自由。一个重要的理由是这种学说不是从活生生的“人”出发,而是从“劳动”出发的,它追求的是生产力,而不是人的幸福。至少从学理上说,天主教比新教更契合资本主义,这也是罗斯巴德不同于马克斯·韦伯的一个地方。罗斯巴德隐含地认为自由主义是以自然法为基础的。或许,应该区分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是法治概念,而资本主义则是指促进物质繁荣的因素,如勤劳、奋斗、创新和节俭等等。没有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是危险的,容易走向国家主义甚至军国主义,二战前的德国和日本都是这样的例子。

罗斯巴德用库恩提出的“范式”来说明经济学的发展,他认为斯密开创的古典经济学取代了之前在欧陆已经出现的主观主义经济学正是“范式”的例子。一个学说之所以成为范式,不是因为这个学说接近真理,而是这个学说成为了“范式”。成为“范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政府的支持、大众的接受等等。斯密学说成为“范式”也和英国当时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有关。

罗斯巴德认为科学的发展是非线性的,不是越新越好或越新越进步。另外,也不是每一个学派和思潮都对经济学做出贡献,比如数学化的主流经济学就是现代经济学的范式,但这个范式生产大量没有价值的学术垃圾。学术范式可能长期陷入到一个“坏”的范式中无法自拔,除非一种新的知识被重新发掘,否则旧的范式不会被淘汰,新的范式不会出现。一个例子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通过复兴古罗马和古希腊的传统,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多领域都开辟出了新的范式,并使人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生产范式”,即工业革命。

罗斯巴德继承了奥派,古典自由主义,阿克顿的乐观主义,老右派的战斗精神和反帝主义。他的很多观点比较超前,比较深刻,代表未来的方向,人们可能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地认识到他思想的价值。

s32278686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罗斯巴德传》

(美)贾斯廷·雷蒙多著朱海就主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年5月

朱海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