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执掌美联储以来的40年里,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两个词最能概括:通货膨胀和独立性。
如今,如果消费者价格指数等指标显示通货膨胀率处于1%左右的低位区间,常常就会被描述为令人失望。但在1979年,当保罗·沃尔克为期八年的美联储主席任期(1979年至1987年)开始时,美国人常常看到物价每月上涨1%。
沃尔克于2019年12月8日去世,享年92岁。
1980年初,美国年化通胀率达到14%以上的峰值。人们当时普遍认为,通胀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达到一种此前只有欠发达经济体才会出现的水平。
保持美元购买力,为政府赢回信任
当时,美国通胀率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呈上升态势。要打破那样的两位数通胀,需要一种强烈的独立个性,而这在政治领域是难得一见的。沃尔克采取了必要措施来降低通胀,甚至不惜以1980年以及1981年至1982年连续两次严重衰退为代价。即便那时远非社交媒体时代,沃尔克的政策还是遭到了几乎各方的诋毁。
“沃尔克真的不关心政治。”丹尼尔·迪马蒂诺·布斯(Danielle DiMartino Booth)表示。他是《受够了:内部人士为何认为美联储对美国不利》一书的作者,也是市场研究公司Quill Intelligence 的首席执行官。“他不在乎农场主、住宅建筑商、汽车经销商等特殊利益集团对他的政策有何看法。他也不在乎(金融)市场是否喜欢它们。对国家的责任才是最重要的。”
与沃尔克几乎同时代的所罗门兄弟(Salomon Brothers)原首席经济学家亨利·考夫曼(Henry Kaufman)回忆说,他曾在沃尔克任期初期走进他的办公室,并听到他问他的秘书,“砖瓦工工会现在对我有什么看法?”沃尔克对此满不在乎,但他会受到来自不同行业的威胁,比如住宅建筑商和农业利益集团。这些行业当时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利率的挤压。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威廉·西尔伯(William L. Silber)评论道,沃尔克之所以采取那样的行动,是因为他相信,保持美元的购买力对于维持人们对政府的信任至关重要。西尔伯还是《沃尔克:坚持不懈的胜利》一书的作者。他补充说,这种坚定信念给予了沃尔克坚持政策路线的勇气,也是他成功战胜两位数通胀的关键。
西尔伯说,沃尔克从来不曾意识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必须将利率推高至前所未有的水平。考夫曼说,事实上,如果时任总统吉米·卡特早知道他会把短期利率提升到高达20%,他可能就不会提拔沃尔克担任美联储主席。在领导美联储之前,沃尔克曾担任纽约联储主席。
Northern Trust原首席经济学家、曾任芝加哥联储经济学家的保罗·卡斯里尔(Paul Kasriel)表示,沃尔克不关心政治的性格,也会让他与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政府产生冲突。他说,里根政府中正统的供给学派拥趸指责称,沃尔克主导的美联储紧缩政策扼杀了他们的减税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但沃尔克没有选择屈服,而是按照“对国家最有利这一最高原则行事”。
坚持反对金融去监管
沃尔克支到华盛顿任职也代表了一种个人的牺牲。美联储主席的薪酬大约是纽约联储主席的一半,而沃尔克的妻子和一个儿子的健康问题意味着高昂的医疗费用。1987年离开美联储后,他在投资公司James D. Wolfensohn Inc.就职,主要是为了挣钱照料家人。
考夫曼回忆道,沃尔克对政府的奉献是难以比拟的。“他长期担任政府公职,因为他强烈地感觉到,政府工作不仅仅是爱国,而是在恰当的时机做出对美国人民正确的事。”
人们普遍认为沃尔克拥有无可指摘的道德标准。正是由于这一声誉,他后来被邀请出任多个团队的领导人,负责处理诸多困难问题,包括大屠杀受害者的休眠账户、国际会计准则,以及联合国石油换食品计划腐败调查。他还曾担任奥巴马政府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
这位美联储原主席也会批评美联储,甚至是在2008年秋天雷曼兄弟倒闭之前。当年3月贝尔斯登(Bear Stearns)倒闭后,沃尔克曾对美联储扩大权力提出质疑。
沃尔克一直对放松金融监管持质疑态度。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已经80多岁的他进一步严厉批评了更加自由的市场行为。沃尔克推行的相关改革措施后来被称作“沃尔克规则”,这些举措试图限制银行的投机活动。尽管这些改革已经淡去,但人们也摒弃了一种观点,即接受数十亿美元纾困资金的银行应该可以不受限制地进行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沃尔克的批判精神。
市场痛苦是稳定价格的必要代价
迪马蒂诺·布斯指出,沃尔克时代与之后各个时代的巨大不同在于,货币政策如今在很大程度上顺从于金融市场。1987年,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继沃尔克之后担任美联储主席,而美联储对当年10月的股市暴跌做出激进反应,成为一个重大转折点。
这是后来所谓“格林斯潘看跌期权”的首个实例。“格林斯潘看跌期权”代表着一种预期——如果金融市场下跌,美联储会随之降息,从而推动资产价格回升。1998年,俄罗斯债务违约导致对冲基金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破产后,美联储在美国经济良好的情况下选择放松政策。自此,美联储会介入股市和信用市场并扭转其下滑势头的观点变得根深蒂固。
相比之下,沃尔克并没有因为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导致的股票和债券价格暴跌而动摇。
他认为,市场痛苦是恢复价格稳定的必要代价,进而也是重拾人们对政府信心的必要代价。
众所周知,欧洲央行前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曾在讲话中将“不惜一切代价”作为货币政策的准则。但早在他之前,保罗·沃尔克就有勇气这样做了。正因如此,整整一代美国人只知道要警惕物价下跌,而不是上涨。■
(《巴伦》英文版2019年12月9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