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给你送口罩的才是真爱。”朋友圈如此调侃,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特有的风景。
新冠肺炎疫情下,原本不被关注的口罩,成为国民紧缺物资。一时间,不仅供应一线医护人员经过环氧乙烷灭菌程序的医用级别口罩缺口巨大,普通居民用的防护口罩亦一只难求。
巨大的需求缺口,让口罩价格涨幅超过3倍,有的地方甚至更高。资本市场随之反应,奥美医疗(002950.SZ)、道恩股份(002838.SZ)等口罩概念股暴涨,生产口罩原材料的欣龙控股(000955.SZ)更是从每股4.62元大幅上涨到最高12.94元。
疫情发生后,口罩生产企业快速复工、加班生产,多家公司拟大规模扩产。《财经》记者采访发现,受超过20天的建设周期及设备采购进程影响,多家公司新增设备在3月上旬才有望投产,而多家企业口罩被相关部门统一调配,优先满足疫区需求,暂无零售渠道,也是现阶段普通居民购买困难的原因之一。
“目前公司处于满产状态,日产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N95口罩分别为50万只、20万只。”奥美医疗(002950.SZ)相关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所产口罩交由湖北省防指调配。
尽管原有口罩生产企业加班生产,但原本行业单日2000万只的口罩产量,显然无法满足全民戴口罩所需。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国蔓延,德国药店口罩10日内涨价24倍,此前向中国捐赠口罩的日本,亦于2月21日宣布逐步恢复从中国市场进口口罩,需求急剧增加。
“我们公司员工每天也只有一个口罩可以使用。”一位口罩生产企业人士向《财经》记者无奈表示。
截至2月22日,国内口罩的日产量为5477万只,比2月1日增2.8倍,2月底各类口罩日产量有望达1.8亿只。
华创证券日前根据全国的复工需求做了分析,指出中国二、三产就业人口总计5.3亿人,如每人每天一只口罩则需要5.3亿只/天。同时,海外疫情滞后于中国,目前处于暴发早期阶段,疫情严重地区口罩脱销。
供需之间两相对比,可见目前口罩缺口之大。
口罩产量的大幅增长,让此前处于小众需求的口罩“心脏”熔喷布,成为市场争相采购的对象。该产品价格也从此前的2万元/吨,大幅飙升到现在的30万元/吨左右。
“现在所有人都在找熔喷布,大口罩企业原料由政府出门协调,但很多小企业买不到原材料,造成了整个市面上很多口罩机闲置。”一位小口罩生产商对《财经》记者无奈表示。
“目前已签订合同熔喷布供应商来自公司自有渠道,由甘肃省政府出面帮忙进行协调,基本可满足现阶段口罩生产需求。”子公司拟转产口罩的翰宇药业(300199.SZ)对《财经》表示,同时我们还在寻找新的熔喷布供应商,保证生产工作的持续开展,目前口罩的“核心”熔喷布价格涨幅较大,而且采购相对困难,也希望相关部门能积极协调,组织供应。
而小企业则面临无原料的困境。
《财经》记者采访发现,国内产能低导致熔喷布短缺,生产设备量产周期长、生产线价格较高,也成为制约熔喷布产量的重要因素,进一步限制了口罩产量的增加。
“虽然目前市场对熔喷布设备需求较大,但每条动辄大几百万的生产线设备成本,对于小企业来说,相当于身家性命,资金压力明显。”一位熔喷布设备人员表示,此前的非典、H1N1期间,也有不少企业购买设备,但市场需求并未维持多久,此次疫情会持续到什么时候还很难说。
巨大缺口下,包括富士康、比亚迪、格力地产等多家企业宣布跨界生产口罩,部分纸尿裤、内衣厂家也纷纷加入,其中还有卫星企业的身影。
随着更多企业投入口罩产业链中,口罩难买之困有望逐步缓解。
加班扩产难填缺口
疫情之后至今,巨大的需求缺口,让国内原有的口罩生产厂早早开始加班加点。
“我们共计两条生产线,每天口罩产能为五、六万只。”湖北广水欣邦达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员工吕婷(化名)对《财经》记者表示,公司10多名员工,天天加班,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
虽然吕婷所在公司口罩产量不大,但加班生产的情况,却是国内众多口罩企业近期的一个缩影。
涉及口罩业务的新纶科技(002341.SZ),其生产线也处于满产状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正处于春节期间,新纶科技在除夕夜就加班加点生产。”新纶科技副董事长廖垚对《财经》记者指出,口罩产能也在逐步提升,目前口罩日产能为30万只左右。
同样作为口罩生产商的振德医疗(603301.SH),其口罩业务也异常繁忙。“疫情后,公司口罩生产员工约100多人,没有一天休息。”公司一位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因为口罩缺口较大,公司该业务生产线24小时开工,此前只是根据订单情况来确定生产时间,偶有加班。
复工初期,为解决原材料成为制约公司产量的重要因素,奥美医疗采购经理赵永红,大年初二便开始拜访仙桃、洪湖等地的原材料供应商,中餐没处吃是常有的事,“当时有桶泡面都是奢望。”其各地奔走拜访,加上国家相关部委和省驻企专班的紧急协调,公司原材料的供应慢慢变得顺畅。公司N95医用防护口罩日产能,从零提升到目前的20万只。
一位口罩生产企业人士介绍,目前用于防护新冠肺炎疫情主要为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其中,供给如医院等高风险区的口罩,需要经过环氧乙烷灭菌程序,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两周时间。而普通居民防护需用口罩,则不需要这个流程。
为缓解口罩供给压力,部分公司拟通过新增生产线扩大产能。
振德医疗2月18日在e互动表示,公司计划采购高速平面耳戴式全自动口罩制造机和KN95口罩全自动线合计20台,待上述设备全部到位投入生产后,预计公司口罩日产能将达200万只左右。
“目前,公司已经开始招聘新员工并进行培训,为新增口罩产能做准备。”上述振德医疗人士表示。
新纶科技也拟购买口罩生产设备,扩大产能。公司一位人士表示,产能扩充后,公司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日常产能将达到500万只。
同属医药行业的延安必康(002411.SZ)、翰宇药业(300199.SZ),拟分别改建8条、5条生产线,预计口罩年产量分别为1.09亿只、2亿只。
但由于设备采购、建设周期等原因,上述企业新增产能并不能立即释放。
新纶科技上述人士2月28日对《财经》记者表示,公司上述产能释放也受制于设备采购、建设周期、材料供应等条件。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政府对口罩设备的管控及口罩机产业链产能受限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广东昱升原计划于2月15日向延安必康孙公司必康新沂提供的一台一拖一型平面挂耳型口罩机,延期至2020年2月26日发运必康新沂。富田精工因受优先保证其所在安徽省内口罩生产企业的需求,无法依照合同按时向必康新沂交付口罩机。
因产能不能立即释放,尽管口罩生产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产能有所提升,但口罩生产市场缺口依然较大。
“社区此前总共发了两次口罩,共计10只,早已经用完,现在用的是为防疫买的口罩,一个口罩用两天。”负责北京朝阳区一个街道入户登记和定点巡逻的李渊(化名)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我也在通过网上订购,但很难看到有货,存量口罩用不了多久。”
《财经》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口罩企业产品暂不零售,是普通居民购买口罩仍存在一定困难的原因。
“疫情之前,口罩主要是销往医疗机构以及企事业、个人日常防护需要。通过合作伙伴,网店、药店也有部分销售。”廖垚对《财经》记者指出,疫情之后,公司口罩优先供给疫区、复工企业,零售渠道暂未考虑。
振德医疗相关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口罩仍是防疫物资,公司所产口罩都由相关部门统一调配,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廖垚进一步表示,公司计划将口罩产能扩大至500万只/日,这对于目前市场上的口罩需求仍是杯水车薪。“公司管理层要求口罩生产优先保障疫区、一线人员的防护需要,在此基础上,公司会安排部分产能协助企业复工,目前产能、人员仍然有限,尚未有计划直接向普通居民零售”。
正在推进口罩生产事项的翰宇药业,亦对《财经》记者表示,公司生产的是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量产后,根据当地政府要求,公司所生产的口罩目前均受政府统一调控,调控比例根据疫情发展情况而定。“因此,公司目前只是与有采购意向的公司和企业进行了初步洽谈。”
而随着疫情向世界各地蔓延,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对口罩等医用卫生产品的需求快速增加,缺口进一步上升。其中,意大利部分药局的口罩厂商已无库存,100枚口罩售价高达100欧元,韩国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大邱市和庆尚北道1人限购口罩30个。而美国更是曝出2.7亿只N95医用口罩缺口。
“公司产品中拥有医用无纺布生产前道工序——纤维开松混合、高速梳理设备及医用纱线的全自动气流纺纱全流程解决方案,主要用于医疗卫生用品,如口罩、消毒湿巾、成人尿布、医用纱布等领域。”卓郎集团首席运营官管烨对《财经》记者表示,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公司国内外客户对梳理机、气流纺纱设备的订单也在增加,除中国外,作为欧洲纺织重要基地的土耳其,该国厂商对公司下的设备订单在1月、2月份同比增幅达到50%以上。
口罩“心脏”短缺是关键
“现在口罩短缺最核心的问题,不是人工,也不是口罩机,而是真正起到过滤效果的熔喷布产能不足。现在熔喷布从一吨3万多元涨到20多万元,关键问题是一般厂家还买不到。”一位业内人士近日告诉《财经》记者。
“医用熔喷布现货价格28万元/吨。2月26日,一个政府朋友说,从深圳采购的熔喷布价格超过30万元/吨,3月中旬的期货价格为近30万元/吨。行业有传最高超过70多万元/吨。”来自国内一家熔喷布生产企业的张强(化名)对《财经》记者表示。
2月27日,《财经》记者在熔喷布集采微信群中了解到,有供货商对熔喷布的报价为32万元/吨,且并非现货,需要等3天左右。对此价格,一些熔喷布采购商直呼太贵。另有一家供应商称,公司提供从俄罗斯采购的BFE99型号的熔喷布,不过该货源为期货,需要10-20天内分批次发到国内,报价23万元/吨。
“不仅中国缺,随着疫情的蔓延,日本、韩国也缺熔喷布,有些做熔喷布的进出口商,近期也开始在国内购买熔喷布,给日本、韩国企业用。”张强告诉《财经》记者。
“熔喷布生产基本上已经被政府管控了,即使市面上有,也都是转了好几道手的中间商在囤货,然后一点点释放出来。价格一天会有几万元的变化,我一周前问到的价格是12万元,今天问的价格是30万元。”2月25日,一家上市公司采购部的李海(化名)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管控一直没有完全放开,预计这种暴涨的行情可能要延续到4月份。”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暴发前,熔喷布的市场价格约为1.8万元/吨。根据2月26日供应商的报价计算,熔喷布在短时间内已经上涨了10倍左右。
熔喷布被视为口罩的“心脏”,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能过滤细菌,阻止病菌传播。熔喷布由高熔融指数的聚丙烯材料制成。
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一般采用多层结构,医用口罩多采用SMS结构:里外两层为单层纺粘层(S);中间为熔喷层(M),一般分为单层或者多层。N95口罩有时则需使用SMMMS无纺布(三层熔喷层)制作,熔喷布的用量高于普通口罩。
“每只医用口罩约耗费0.7克熔喷布,1吨熔喷布约可生产140万只口罩。”一家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该公司目前为民用熔喷布生产商。另有市场人士粗略估计,每吨熔喷布约可生产100万只医用口罩。
疫情暴发之前,国内熔喷布产能较小。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2018年我国各类非织造布年产量达593.22万吨,其中,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为297.12万吨,约占非织造布总产量的一半,主要应用于卫生材料等领域;熔喷无纺布则仅占无纺布产量的0.9%。
按照上述数据测算,2018年我国熔喷无纺布产量约为5.34万吨,每日产量约146吨。不过,这些熔喷布不仅用于口罩,还用于环保材料、服装材料、电池隔膜材料、擦拭材料等生产。
在当前疫情下,100多吨的日产量已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公司2月24日开始接受订单,帮助国内企业在国外采购熔喷布,每天要接上百个电话,微信信息太多,2月24日、25日每天的订单都有100吨。”蚂蚁雄兵供应链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肖风(化名)对《财经》记者表示。
该公司是一家进出口商,据其介绍,此前公司做口罩、体温枪境外采购,由于海外确诊病例增多,也出现了囤货、抬价现象。在了解到国内熔喷布紧缺的情况下,其开始帮国内企业做熔喷布境外采购。其对外给出的BEF99熔喷布报价为,期货17.7万元/吨,现货19.7万元/吨。
在熔喷布集采微信群中,《财经》记者注意到,每天仍有大量企业在寻找熔喷布货源。还有一个商家,则被质疑在倒卖熔喷布,以期低买高卖。但从群内报价来看,已没有低于20万元/吨的货源了。多家采购商将预期调为低于30万元/吨。
口罩生产产业链中,除熔喷布外,口罩机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一位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口罩生产产业链主要为聚丙烯—熔喷料—熔喷布—口罩,且每一生产环节均需要相应的生产设备。
据前述上市公司采购部的李海介绍:“我们采购了自动化口罩机,目前市面上有一拖一或者一拖二的,在没有发生疫情之前,一台一拖二的口罩机约18万元,现在炒到了一台五六十万元。”
另据《财经》记者采访发现,生产口罩的其他原材料,如聚丙烯和熔喷料,则供应充足,价格在合理范围内。
中国石化是我国最大的医用化工原料生产商,在跨界介入口罩市场前,主要向市场供应聚丙烯。早在1月底,该公司就承诺,抗疫期间,中国石化生产的医疗卫生用物资相关原料一律不涨价。
《财经》记者还了解到,用于生产熔喷布的熔喷料目前供应亦较为充足,价格波动在合理区间内。
核心原材料产能待缓解
“目前熔喷布供应缺口大,是因为此前行业比较窄,用量突然增大。”山东俊富无纺布有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据悉,该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熔喷布生产商,其每日产量为15吨。公司目前拥有7条熔喷生产线、4条防粘生产线等。其熔喷布细菌阻隔率都达到95%以上,均符合医用级别。
面对口罩核心原材料紧缺的局面,央企中国石化跨界介入。2月24日,中国石化党组决定,利用自有原料生产优势,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
据了解,中国石化此次将投资约2亿元,在北京燕山石化和江苏仪征化纤两家企业抓紧建设熔喷无纺布(即熔喷布)、纺粘布生产线。
其中,北京燕山石化将建设2条熔喷布生产线和3条纺粘布生产线,力争在3月8日前实现熔喷布部分投产。仪征化纤将建设8条熔喷布生产线,将于4月中旬陆续建成投产。全部投产后,每日可生产12吨N95熔喷布,或生产医用平面口罩原料18吨。这些原料如果用于生产医用平面口罩,每日产量可达1800万只。
“建设熔喷布生产线,如果按照正常流程,可能需要两年,现在十几天就落实了。”中国石化一位内部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员工都在加班加点工作,燕山石化的同事已经忙得不可开交。”
中国石化生产的熔喷布将如何定价?“目前我们尚未定价,一个可能的定价方式为,按照国家采购口罩的价格倒推熔喷布的价格。”前述中国石化内部人士表示,“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熔喷布的炒作。”
在熔喷布集采微信群中,有口罩厂商开始企盼,中国石化的熔喷布投产后,熔喷布价格不再继续疯涨。
除了此前国内产能低导致熔喷布短缺,熔喷布生产设备量产周期长、生产线价格较高,也成为制约其产量的重要因素。
“正常情况下,1条生产线的周期,从购买到量产需要两个月时间。”青岛塔克净化技术公司的销售人员对《财经》记者表示,该公司是国内一家熔喷布生产设备厂家,据其介绍,目前公司熔喷无纺布生产设备的订单比较多。
在熔喷布集采微信群中,也有供应商在分析原因,熔喷布生产设备的熔喷头主要来自德国,目前国内对熔喷头的订单,可能要4月初才能交货。
“我们的熔喷布生产线能够快速上线,得益于公司旗下易派客和客户的对接。”前述中国石化内部人士表示,“易派客是中国石化旗下工业品电商平台,具备采购和销售功能。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易派客在供应链整合方面积累了一定资源。”
据其介绍,在疫情暴发初期,公司通过易派客平台从海外紧急寻找货源,锁定了40吨熔喷布。目前这些货源大部分已对接给急需的企业。
熔喷布生产线高昂的价格也让一些中小企业望洋兴叹。
“据我了解,一条熔喷布生产线投产成本约千万元级别。”张强告诉《财经》记者,公司此前生产无纺防护,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通过购买核心配件,改装成熔喷无纺布生产设备。
“公司熔喷布设备产品宽幅分别为1600mm、2400mm、3200mm,年最大产量分别为600吨、800吨、1000吨。”一位熔喷布生产企业人员对《财经》记者分析,其中年产1000吨平均日产能约2.74吨,但该设备价格近千万元,非一般规模企业所能承受。
按照中国石化此次投资2亿元,建成10条熔喷布生产线和3条纺粘布生产线计算,每条熔喷布生产线的价格也在2000万元左右。
多公司跨界支援
面对“一罩难求”的紧张局面,不少企业纷纷“跨界”生产,“改行”做起了口罩。其中不仅有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等大型制造企业,爹地宝贝、三枪内衣等纸尿裤、服装生产企业,甚至还有地产、卫星这类完全“不沾边”的公司。
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27日,全国范围内医疗器械新增企业超3万家。
2月6日下午,富士康在公众号上发文称,集团旗下工业富联(601138.SH)近日在集团龙华园区首次导入口罩生产线,2月5日顺利实现试产,相关产能预计在2月底可达到日产200万只。口罩优先用于富士康近百万员工内部生产防疫保障,未来视情况积极对外支援输出。至2月17日,累计交货100万只。
2月13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以下简称“五菱”)生产的第一批20万只口罩已批量出货。7天前,公司称,联合供应商共同改造无尘车间进行口罩生产,日产量预计达到170万只以上。14日,五菱已生产下线的前100万只“五菱口罩”正式交付。
此外,比亚迪、广汽集团等车企也通过自建或联合供应商转战口罩生产。比亚迪2月8日在其官微宣布,调配资源,援产口罩和消毒液,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主要供给一线疫区、医院以及抗病毒相关部门,产能多余后会以平价对外销售。”
与车企“跨界”相比,纸尿裤、内衣厂家的转产更是水到渠成。爹地宝贝、三枪内衣、红豆服饰、水星家纺等一批商家纷纷改变原定生产计划,转产口罩和防护服。
其中,以生产婴儿纸尿裤等产品为主的爹地宝贝,紧急对旧有的纸尿裤生产线进行改造,首条民用口罩生产线自2月12日起试产,每分钟可生产口罩650-900只,最高设计产能每日70万只。
如果说以上企业更多的是改造生产线,格力地产、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比特”)则是从无到有,标准的“现学现卖”。
两家企业同隶属于珠海国资委。其中欧比特,是我国民营卫星产业的“第一股”。
据了解,两家企业前往多家口罩设备厂商调研,短时间内完成了自动化口罩生产线的研发与生产。格力地产预计3月底将新增产能至80万只/日,欧比特口罩车间最大产能将达到75万只/日,口罩用于支持市民防疫抗疫以及企业复工复产。
上述企业看似与防疫物资相去甚远,比如汽车,如何能实现快速转产?
事实上,医用口罩生产的技术壁垒不高,从送原料进机器到做出口罩,共有压合、裁切、超声焊接等四五道工序。主要瓶颈在于医用资质和原材料供应。
原材料方面,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分为三层,外层防液体飞溅、内层为普通无纺布、中间层起过滤效果的是极细密且带静电的过滤布——熔喷无纺布,它的主要材料是高熔指聚丙烯。而聚丙烯,也是生产汽车隔音棉的原材料之一,汽车厂家货源充足。
口罩属于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要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当前不少地方政府正采取“特事特办”,启动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的“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流程。
从生产技术上说,口罩生产需要在无尘车间进行,但对于车企、药企、食品厂、纸尿裤厂来说,“无尘”早已是标配。
有跨界生产口罩的制药企业对《财经》记者表示,已有的厂房设施、洁净车间、检验设备等生产条件符合医用防护用品的生产要求,“在现有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医用口罩生产线改建,项目投资小、建设周期短,短期内即可实现规模化生产”。
无论是五菱、比亚迪、广汽集团还是富士康,都属于先进大型制造企业,拥有超强的代工能力和综合制造能力,借助自身在全球布局、成本控制、市场协同方面的优势,打通原料采购、设备制造、产品生产等全产业链,实现快速转产。
有安全气囊布生产商对《财经》记者表示,公司跨界生产口罩并非短期之举,长远来看,未来将拓展医疗器械生产行业,口罩只是其中一部分,“疫情提升了全社会对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视程度,国民有望持续增加健康消费支出,看好消费医疗市场前景”。公司准备试行小批量生产,口罩样品通过检测后,即可获得相关资质认证。
如此多跨界企业的加入,究竟能否缓解口罩的供应紧张?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2月2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都陆续新上了口罩生产线,同时还不断有新的口罩生产线投产,截至2月22日,国内口罩的日产量为5477万只,比2月1日增长2.8倍,近20天以来累计生产口罩5.7亿只。
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会长雷利民在此前采访中表示,随着逐步复工,预计2月底每天能生产各类口罩1.8亿只。
但随着全国各地开始逐步复工,口罩需求量急剧增长,缺口也在不断扩大。发改委要求复工企业为职工配备口罩等防疫物资。
此外,口罩的生产技术流程,也延缓了出厂上市时间。工信部表示,口罩生产仅需0.5秒/只,但一个解析消毒的标准流程却需要7天到半个月。解析消毒是指释放口罩上残留的环氧乙烷,使之达到安全含量标准。这也就意味着,目前生产的口罩,只有等到3月份才能出厂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