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拉响教育行业数字化“上课铃”

来源:《财经》杂志 2021-04-19 15:14:33

一场不期而至的数字化革命正在席卷教育行业。

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叫停了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的线下课程。“就如同飞机迫降一般。”一位教育从业者向《财经》记者描述,“必须要紧急动员、紧急调整。”

一时间,几乎全部的学习需求都涌向线上。新东方(NYSE:EDU)、好未来(NYSE:TAL)等教育机构于1月底就发布通知,将寒假班所有线下课程全部转至线上授课。大中小学学生甚至部分幼儿园孩子都在家上起了网课。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到17.11亿。

无论是传统线下教培,抑或是在线教育公司,都被疫情拖入了这场始料未及的大考中。企业首先要尽快适应线上课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还要思考如何把握时机提高市占率、完善在线教学体验,从而在这场大考中交出高分答卷。

5月的一场发布会上,好未来集团开放平台事业部总裁黄琰表示,疫情过后大概率不会再有纯粹的线下机构了,未来几乎所有的机构都是线下和线上相融。

以疫情为分割点,如果说过去数字技术如同河流冲刷堤岸一般缓慢塑造着教育行业的形态,那么疫情就如同一场连绵数月的暴雨,河水湍急、水面暴涨。这场对教育行业数字化的重塑行动,来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猛烈。

为了活下来

大年初一的鞭炮硝烟还未散尽,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役已在各家线下教培机构内打响。

疫情爆发后,寒假班踩下了急刹车。作为河南当地一家主营线下学前及艺术教育的教培机构,程攻教育和全国数万家线下教培机构一样,在疫情中首当其冲。此时转型线上是程攻教育唯一的出路。

“除夕之前我们就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在大年初一的战时动员后,初三就开始布置线上课程。用了四五天左右,终于在初八开始在钉钉上试运行线上课。”程攻教育董事长程攻向《财经》记者回忆道,“管理团队常常一边吃饭,还在一边看线上课程。”

上述精锐教育人士也表示,“寒假课程必须还要正常交付,尤其是对于初三、高三备考压力大的学生而言,补习更是一刻都不能耽误。”

更现实的考量是要尽快消耗课时。教育行业的预付费性质意味着账面上的现金与实际营收有一定区别,只有在学员上课后,学费才能转化确认收入。

程攻坦言,疫情期间线上交付的课时越多,未来线下复课后续费的人数才会更多,否则复课后的一段时间内还需消耗原有课时,对机构的现金流将是极大的考验。

倒在疫情之下的线下教育机构不在少数。IT职业培训机构兄弟连、英语培训机构百弗英语、儿童体适能机构趣动旅程、少儿美育机构背带兔艺术等多家公司,皆见证了疫情对教育行业的毁灭性力量。

松鼠AI创始人栗浩洋直接预判,6月后60%的线下教育机构会倒闭。形势严峻,“到线上去”是绝大多数线下教培机构孤注一掷的机会。

然而,疫情初期这一仓促实践所带来的混乱与失序,也将这类机构的数字化短板暴露无遗。

多位从业者向《财经》记者表示,对于习惯了线下教学场景的机构而言,转型线上绝非易事。“在线教育不是把课程原封不动地搬至线上,它需要机构从各个维度发生转变,难度很大。”程攻说。

最棘手的环节是老师。线下老师习惯根据学生的实时反馈做教学调整,但转至线上后双向交流大大削弱,课堂更依赖老师的单向输出。此外,适应在线教育的软硬件技术、根据线上教学特点调整备课方案,都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程攻举例称,老师线下讲解一个字的笔顺时,可以在黑板上一遍遍演示。但在线上用动画效果呈现时,演示速度偏快,孩子不一定跟得上,就需要老师再反复讲解和强调。“重点难点要反复强调三次以上,这是和线下不一样的地方。”

此前是否储备了在线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教育机构能否顺利应对疫情冲击的分水岭。

阿里云在线教育解决方案架构师张慧涛向《财经》记者总结道,规模较大的线下教育公司多在疫情前就配备了自身的在线教育平台,而很多纯线下的中小型企业则不具备在线化能力,需要临时借助第三方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开课。

“很多没做好在线教育准备的机构都是在临时抱佛脚。”程攻认为,进一步来说,这是一场对机构平日综合实力的大考。“原本的底子怎么样,包括管理、团队、运营、教研、经营状况等等,这些线下的积累与最终线上的表现是呈正比的。”

传统教育公司的自我革命

经此一“疫”,几乎所有线下教育机构都被敲响了警钟。一场线下教育机构轰轰烈烈的自我革命开始了。

美股上市公司精锐教育(NYSE:ONE)、朴新教育(NYSE:NEW)、瑞思教育(NASDAQ:REDU)近期不约而同地宣布,已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或加大在线投入等方式,发力OMO(Online-Merge-Offline,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一时间,OMO模式火遍教育圈。据爱学习集团(原名高思教育)4月发布的《OMO专项调研报告》显示,疫情过后OMO理念在K12教培行业的渗透率高达91%,线下复课后准备使用OMO教学产品的机构比例也由2月底的53%攀升至72%。

“OMO可以是同一业务的线上线下结合,比如一家餐馆既可以堂食也可以外卖,医院既有门诊也有线上问诊;也可以是线上线下的业务线承接,例如线下服务做互联网营销、线下发传单导流至线上产品。”蓝象资本副总裁邱彦峰告诉《财经》记者,OMO具体落地形态可能千差万别,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

广证恒生研报也指出,除了好未来、新东方等头部公司兼具线上与线下教学和服务模式、将在线业务打造为独立运营的品牌外,OMO模式还可分为“线下教学,线上服务”和“线上教学,线下服务”两类。

前者如爱学习集团的S2b2c(供货商同时服务于渠道商和用户)战略,即在北京地区开设教培机构的同时,向各地传统教培企业提供平台和数据支持。

后者如精锐教育旗下品牌精锐在线、新东方在线(01797.HK)子公司东方优播,以线下体验店的形式降低获客成本、培养用户粘性。

精锐教育董事长张熙曾在2月的媒体发布会上表示,线下体验店可以兼具销售和服务的功能。“就像苹果体验店本意也不是卖手机,而是增强体验与粘性。”

张熙的判断是,OMO会成为未来10年教育行业的终极解决方案。他表示,精锐教育计划在未来三年为OMO投入30亿元,其中20亿用于技术开发,10亿用于扩张。

但并非所有人都买OMO的帐。前新东方在线COO潘欣3月撰文直言,当下的OMO不过是疫情之下面授机构的无奈之举,疫情过后在线用户又会大规模回流至线下。发展OMO对培训效果、公司营收和利润的贡献依然存疑。“OMO线上线下融合,谁都知道是趋势,但知易行难。”

对于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在疫情过后能保留下来多少的问题,张慧涛态度乐观。“疫情前在线教育的部分对于传统教育机构来说只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说是plus版本。”他说,但疫情敲响的警钟让所有教育机构意识到,贮备在线教育能力、增加抗风险性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这实际上是教育行业需要恶补之前落下的功课。”清华大学教授、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评价道,过去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远远落后于其他领域,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很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仍固守着传统的课堂。但疫情让教育从业者前所未有地重视起技术的力量来。

在线教育大型“体验课”

与处于艰难的数字化转型中的线下教育公司相比,在线教育公司似乎颇为风光。春节过后,A股多达20家在线教育概念股强势涨停或接近涨停,美股、港股市场的好未来、新东方在线等股票也持续飘红。

据各家在线教育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猿辅导免费直播课的报名人数超过1000万;截至20日,作业帮免费直播课报名人数突破3100万,达到了作业帮直播课历史上的学员量最高峰值。网易有道(NYSE:DAO)旗下到的中国大学Mooc日活用户同比增长了10倍以上。

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自2019年6月到2020年3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4.23亿,接近翻番。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疫情前艾媒咨询、智研咨询等研究机构给出的全年3亿在线教育用户预测值。

阿里巴巴钉钉教育行业总监翳剑判断,原本在线教育被广泛接受至少还需要五年,而这次疫情将进度往前推进了三年。

网易有道CEO周枫也表示,往年仅有暑假一个促销季,而今年多出了寒假促销季,一年相当于完成了两年或三年的普及进度。

“疫情像是在线教育的大型广告,让全国学生都好好上了一段时间的‘体验课’。”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形容道,在线教育公司“教育”市场的成本大大缩小,“从此无需再去解释什么是在线教育了,用户的心智已经被培养起来了。”

这种认知转变在下沉市场尤为明显。公开数据显示,在推送免费直播课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