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社零增长2%,上半年中国消费表现如何?

来源:《财经》杂志 2024-07-18 09:56:15

文|《财经》记者 邹碧颖 编辑|王延春   

消费者的消费预期仍较为谨慎,储蓄意愿强劲,短期内消费潜力未完全释放,还有增长空间。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为彰显明显的效果,有专家建议减少10万亿元基建投资,考虑分批发放10万亿元规模的现金补贴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上半年消费数据。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环比下降0.12%。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969亿元,同比增长3.7%。

去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7.4%,相较而言,二季度,消费的边际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天津市民林楚今年辞掉了育儿阿姨,很少再去山姆超市买菜买肉。由于心疼油费、停车费,出门便骑自行车。衣柜里许多衣服也开始挂在闲鱼上售卖。

广发宏观研报分析指出,6月社零明显偏弱。服装、化妆品、家电、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均由同比正增长区间意外转负,日用品、通讯器材同比增速也出现明显减速。

消费者精打细算,商家生意更难做了。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上半年,13家超市上市企业中共有322家超市闭店;加上家乐福超市,至少有428家超市关闭。而另一方面,存款高企。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4年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93万亿元,是五年前的1.6倍。

中国应如何恢复和扩大国内消费,刺激需求、增强消费者信心?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最新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聚焦餐饮、文旅体育、购物、大宗商品、健康养老托育消费和社区服务消费,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性价比成关键考量因素

李霖拥有海外双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一家建筑设计院工作。2024年1月底,29岁的李霖从建筑设计院离职后,回到了湖南二线城市生活。李霖对《财经》说,自己2024年以来的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整:爽肤水从300多元换成了59元,面霜和粉底从正装换成了小样。淘宝购物车里,一盏20元的小夜灯,不算刚需,迟迟没有下手。

李霖并非个例。现如今,部分中下收入的消费群主要是四处比价,挑选物美价廉商品,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商业咖啡价格从20多元的星巴克卷到了8.8元的库迪咖啡、6.6元的蜜雪冰城幸运咖;拼多多上购物,20元就能买一双不磨脚的鞋子;二手交易平台闲鱼的注册用户突破了5亿人……

“性价比“正成为消费关键词之一。7月发布的《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41.0%受访年轻人在购物时经常有比价行为,19.3%受访年轻人买任何商品都会进行比价。江悦是一位在上海工作20多年的白领,她告诉《财经》,最近,上海不少高级餐厅推出了200元档次的套餐。“这些套餐本身不赚钱,但餐厅需要维持运营,加菜加酒可能还有得赚。”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等经济学家的一份研究指出,在社会老龄化加速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经济周期背景下,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偏好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期间存在一定相似性。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与当时日本社会相似的简约、务实、求质的消费方式。

多位专家分析,财富效应对于居民消费影响较大。房产价格下行与股票价格下行,居民资产增速显著回落。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估算,2023年相较2021年,居民部门的房产资产累计缩水约9.8万亿元,银行理财累计缩水2万亿元,股票累计缩水约5.4万亿元,资产价格的持续下行导致居民部门消费预期走弱。

经济下滑影响,不同人群的消费意愿也有所分化。麦肯锡5月发布的《2024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显示,消费者们的消费预期仍较为谨慎,储蓄意愿强劲,短期内消费潜力未完全释放,还有增长空间。三分之二以上人口仍然乐观,特别是Z世代、一线富裕银发族、三线富裕中老年值得重点关注。一二线新中产、农村中老年最为悲观,对消费有一定抑制作用。

6月25日,在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重振消费”分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分析,消费者消费欲望不强,原因包括人口老龄化,以及生育率降低。朱民分析,0岁到20岁,即婴儿到大学的20年,是中国人消费最多的阶段,祖父母加上父母共六个人供养一个孩子。22岁以后,孩子大学毕业步入工作,便开始考虑买房、结婚,赚得更多,消费意愿反而降低。如今生育率下滑,孩子变少,消费就降低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中诚信国际研究院7月11日发布报告指出,服务消费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但商品消费修复始终偏弱。房地产相关的家用电器、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出现显著收缩,体育、娱乐用品类以及通讯器材类等升级消费增长相对缓慢,食品支出占比显著上行。消费降级与消费下沉现象比较明显。

如何激活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与中国的宏观经济结构也正处于调整中。

今年以来,中央及地方亦推出一系列促消费政策。3月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开展汽车、家电产品、家装消费品以旧换新。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聚焦餐饮、文旅体育、购物、大宗商品、健康养老、托育消费和社区服务消费,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五一“、端午、暑假等节假日成为促消费关键抓手。文旅部相关官员介绍,以“5·19中国旅游日”活动为契机,全国发放总额1亿多元的消费券,包括实施景区降价、免费等优惠措施。多地派发消费券刺激内需。7月,北京房山区发放第二轮汽车消费券。6月15日,成都市通过美团、携程等六家网络平台发放3000万元“暑来成都 乐游天府”文旅消费券。

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正在逐步释放。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上半年,狭义乘用车零售量984万辆,同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411万辆,增长33.1%。截至6月25日12时,商务部汽车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已收到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约11.3万份。

然而,长期以来,与多数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GDP占比还是偏低。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向《财经》介绍,中国近年投资率保持在42%-43%,比世界水平高约20个百分点。消费率在53%-55%,比世界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建议,促消费还是要提高居民的收入,保障有钱可花。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相对国际平均水平更低,没钱消费难度比较大。其次,要解决居民不敢消费的问题,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从失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着手,消除消费的后顾之忧。另据《2023年轻人存钱调研报告》,约五分之一的年轻人存款在1万元以内。工作十年以上的人中,15.2%“暂无存款”,接近四成的人存款在10万元以内。

今年2月,经济学家毛振华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在居民财富资产遭受损失的情况下,大规模发放现金补贴是重启经济的必由之路。建议减少10万亿元的基建投资,考虑分批发放10万亿元规模的现金补贴,平均每人达到7000元,用于帮助居民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当前居民消费拉动经济的乘数显著高于投资,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而言消费的作用可能更大。

经济学家梁建章认为,需要破除“消费就是浪费”的传统观念。对现有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将此前用于基建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将部分无效、低效的基建支出压降,转为居民部门的消费补贴仍有巨大空间。美国和中国香港,在疫情期间经济维持了良性循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居民在现金补贴的支撑下避免了需求的收缩,中国香港每个居民发放约2.5万港元,美国为每个居民发放了约3400美元,消费对维持经济繁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梁建章建议,除了通过财政赤字方式发钱,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筹措资金来发钱。从资金来源上看,多种途径可以为现金补贴筹措资金。一方面,可以动用国有企业一年的利润,2023年国有企业利润为4.6万亿元。另一方面,可考虑对现有财政支出结构进行调整。

(林楚、李霖、江悦为化名)

邹碧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