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关键在“租”

来源:财经网 2024-08-30 13:46:59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对此,安邦智库创始人陈功先生通过多年的追踪研究,认为从政策延续性、购房市场、租房市场三个方面来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关键在于“租”,即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与繁荣的主要发力点应该在住房租赁市场。

首先,从政策角度来讲,《决定》中提到上述话语,将“租购并举”放在了近年来提及更加频繁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之前,是在意料之中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才首次提及。然而,《决定》对“租购并举”的提法是针对整个住房制度的设计,不仅包括房地产市场,也包括住房保障,实际上也是体现了住房政策的延续性。其中,我国对发展住房租赁的重视是从2015年开始的。2015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2016年5月又包含了“购租同权”的思想。但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发布之前,国家一直是把“购”放在“租”之前。而党的十九大之后就把“租”放在“购”之前,统一表述就一直是“租购并举”了。与此同时,这与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从国家层面确立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相比,将前面两个词省去了,着重强调了“租购并举”。这与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同时把租房纳入到保障体系,把买房纳入到市场体系的双轨制”相比,将后面一句话去掉,更是突出强调了“租”。

其次,从购房市场来看,我国一直以来是“重售轻租”,导致购房市场长期火热,如今却陷入持续疲软,且有长期化的趋势。这与我国的住房商品化改革进程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我国房地产市场还多以福利分房和单位自建为主。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使得住房需求迅速释放,推动房价上涨。2003年实施“土地招拍挂”制度,土地供应和价格更加市场化,进一步推高房价。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导致我国GDP增长率由当年的14.16%骤降至2008年的9.63%,商品房销售面积暴跌14.7%。在金融危机下,国务院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销售面积上涨43.6%。由于房价过高且上涨过快,2016年,政府提出房住不炒的基调,对房地产提出三道红线的要求,并上浮利率,缩紧银根,全面调控房地产。即便如此,国内房价一直居高不下。数据显示,全国平均房价从2010年的5034元/㎡,涨到了2019年上半年的9329元/m²,十年间累计加权涨幅为85.32%。之后,随着宏观经济下滑、生育率下降以及疫情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国内购房市场下行。

最后,从租房市场来看,需求正在加速增长。2022年中国城市房屋租赁人口数量约为2.4亿人,较上年同期增长4.4%;2023年,城市房屋租赁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2.6亿人,同比增长8.3%。其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随着房价的持续上涨和购房门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变购房观念。在就业形势不佳的背景下,他们的收入有限,提高缓慢,在短期内几乎没有能力购买价格高昂的住房。同时,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自由、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更愿意将资金用于旅行、教育等方面,而非将大部分收入负担在房贷上。因此,他们更愿意选择租房。此外,随着城市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在不同城市之间的流动也加剧了住房租赁需求的增长。然而,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一直存在明显的短板。纵观目前传统租赁领域,我国租房主要由个人业主提供,约40%的租赁房源仍旧存在着户型陈旧、装修老化、配套缺失等问题,且存在租赁关系不稳定,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市场秩序不规范,导致租住服务缺失、黑中介、虚假房源、恶意违约等乱象丛生。

综上所述,未来的住房制度关键在于“租”。通过租购比例的调节,以及调整住房产权背后附带的经济资产与发展机会,来对住房进行整体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住房租赁是一种长期政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会成为主要的房地产交易模式,需要保持耐心。

在此基础上,陈功认为,需要健全租赁市场,消除对住房租赁消费的制度性歧视,给居民提供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租房还是买房的市场环境,并借此补齐租赁市场发展滞后的短板。具体而言,加快推进住房租赁条例的立法出台,解决当前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缺失问题,并整治各类市场乱象,保障租赁双方权益,稳定租赁关系;构建全面的备案制度,加强个人房东、中介机构、租赁企业分类分级管理,确保租赁市场有序。(来源:安邦咨询)

安邦咨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