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韧性与安全加持制造业 | 三中全会系列解读

来源:《财经》杂志 2024-08-30 20:42:23

作者 | 《财经》记者 柳书琪 刘以秦 编辑 | 谢丽容   

当前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历史时期,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动作

7月21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对“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

其中提到要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方面,《决定》提出了多条具体措施。其中明确了在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中,有七大重点产业,包括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对这些重点产业要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此外,《决定》还提出要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

2020年,《求是》杂志就曾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文中提到“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

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相互关联且高度统一。韧性强调的是产业与企业有效抵抗供应链冲击和供应链断裂后快速恢复能力,安全则强调减少冲击发生概率并在风险冲击下稳定运行能力。

近年来,疫情、自然灾害、地缘政治给全球供应链蒙上了一层阴霾。为此,国家各部委已出台多份政策文件,从四面八方形成了一股合力。

2021年工信部等六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组织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做强长板优势,补齐短板弱项,打造新兴产业链条。

2022年商务部等八部门制定的《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规范》中指出,力争用五年时间培育一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在关乎国民经济安全稳定的基础、关键和核心领域,涌现一批核心企业、专业领域单项冠军企业,有力增强重点行业供应链控制力和保障力。

今年工信部等三部门又联合印发《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指南(试行)》,提出多条具体措施,包括强化风险预警和应对准备、完善供应商风险管理体系、多元化物流运输网络、构建主动有为的供应链风控文化等。

众所周知,中国是制造大国、世界工厂。但鲜有人知的是,中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门类,包括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制造门类体系完备。

工信部数据显示,500多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在规模上,2023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1.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近三分之一。

当前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历史时期。尽管中国制造在全球举足轻重,一定程度上拥有潜在的产业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但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上仍存在突出短板。

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7月19日,一场席卷全球多达850万台计算机设备的安全事故,为供应链安全敲响了警钟。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故障,致使大批量电脑蓝屏、无法使用,影响航空、银行、酒店等多个行业。最终微软排查发现,故障原因是Windows采用的一家美国安全公司CrowdStrike的插件出现了更新异常。

中国企业因为多采用国产安全软件,在这场乌龙事件中幸免于难。无关乎国产或外企软件孰优孰劣,而是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缺乏备用方案,在当今社会已愈发易使企业陷入被动。

小到软件更新故障,大到疫情、地震等引发的停工停产,再到地缘政治摩擦,当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充斥着不确定因素。

近年来,美国政府奉行“小院高墙”的策略,对中国高科技产业严防死守。自2020年起,美国多批次将华为、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中国科技企业以及政府机构、科研院校、个人列入实体清单,要求它们在持有许可证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美国的产品和技术。

此后封锁层层加码。在人工智能产业,美国限制英伟达等芯片企业向中国出售H100、A100等高性能芯片,中国大模型企业必须转而寻求“阉割版”或购置国产芯片。美国众议院5月公布的一项法案更进一步,将限制美国AI所有软件和硬件的出口,包括AI模型和与AI技术实现相关的所有数值参数。

在半导体行业,美国还实施长臂管辖,限制荷兰光刻机企业阿斯麦(ASML)自2023年起对华出口最先进的光刻机。此外,美国还试图拉拢日本、荷兰、韩国等国,限制向中国芯片制造商出口半导体和制造设备。

当今社会正由全球化1.0时代向2.0时代的剧烈切换中,过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模式要向更安全、可靠、稳定的供应链网络转变。

一位关注供应链安全的投资人对《财经》说,今天所有的投资都在试图解决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的问题,在每条供应链中逐个拆开各个环节,哪个环节有欠缺就投哪个。

他清晰感受到了近两年潮水的变化,“过去很多所谓的新方向是没人投的,因为国产水平不足,产品卖不出去,就没有人投”。而现在,各地产业引导基金和产业园区都主题明确,直指半导体、新材料等前沿领域的薄弱环节。有了资金,又有了寻求替代方案的客户,一批本土企业正在逐渐成长起来。

投资行业的角色也颠倒过来。过去LP(有限合伙人)出资,方向是GP(普通合伙人)选的,和政策没有强相关,以挣钱为主;而现在,方向是LP定的,通常由强政策驱动,LP会招募合适的GP,是否有储备的项目、清晰的投资计划,钱的流向极其明确。

通过引导投资的去向,地方政府也在当地构建一套相对齐备的产业链生态。尤其是当地跑出一家龙头企业后,地方政府会更有意愿将上游供应商吸引过来,增强产业聚集性、提升协同效率。

企业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咨询公司埃森哲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称,在一项针对全球企业供应链投资的调研中,中国企业整体在供应链韧性的建设上更为积极,它们计划将营业收入的6%用于韧性建设,这一比例高于全球的4.5%。过去几年间,受访中国企业平均投资逾10亿元人民币用来改造更灵活、可视、数字化的供应链。

但这依然是一段相当漫长的征程,也不一定带来立竿见影的财务回报。埃森哲报告显示,只有约十分之一的领军企业能够获得满意的投资回报,营收平均增长了11%,其他企业的营收则平均下降了4%。

打地基、去死角

近年来,中国已形成了以5G、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兴优势产业,也打造出一批相对完善的国产产业链。

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乘联会8月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全球市场份额达64.5%,二季度更突破到了67%。

在优异的市场表现背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在全球范围内有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将新能源汽车的国产化率普遍推高至80%-90%,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本土化率已高达95%,中国供应商超过400家。

但在这些优势产业链中,还存在相对薄弱、易被“卡脖子”的环节。

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

上述七大领域都是工业制造业的核心基石,也是未来中国科技制造业中必须攻克的难关。同样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汽车芯片就是一块有待补足的短板。这个市场由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瑞萨、德州仪器、博世六家欧美企业把持,国产汽车芯片仍局限于技术门槛、制程要求较低的领域。

“对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在7月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他表示,对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则要继续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在软件行业,国产替代已崭露头角。一位头部安全软件公司人士对《财经》表示,国产安全防护软件在国计民生的行业中已得到大范围的认可,更稳定、可靠。在应用软件层面,中国已有大量不错的替代方案,再深入到系统底层,多家头部厂商已着力研发多年,也有备用方案。

他认为,虽然国产基础软件与国际领先厂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但国家的引导与扶持,为国产替代软件创造了生长的土壤、启动的客户,解决了目前从无到有的问题,下一步就是要从能用到好用。

在前述投资人看来,系统软件已经是国产化替代发展不错的领域,华为、阿里、腾讯等大型科技企业牵头,已有大量成果;而在如工业软件领域,国产软件与全球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方面,西门子、施耐德等老牌外资企业的历史悠久,软件的稳定性极高,许多底层内核是闭源的,导致国产新兴企业难以追赶。另一方面,工业软件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制造业的支撑,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自动化、全球化的发展,工业积淀越来越深厚,才有可能在工业软件上实现质的飞跃。

至于国产替代能否真正获得竞争力,关键仍在于能否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决定》提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三希对《财经》说,未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和地位将大幅提升,一些平台企业将能够主导或者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

另外,企业的参与,可以促进高校等科研单位的成果转换,释放现有研究成果的潜在价值。

“底层技术的研发突破只能靠巨头公司、供应链链主。”前述投资人说,动辄数十亿上百亿元的研发投入、高密度的人才、高效敏捷的组织效率,在大企业的创新部门最为集中体现,与高校、科研机构的配合也更加事半功倍。

东西协同,优势互补

要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绝非一家企业或一个地区之力。此次《决定》中还提到,要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在东西部产业协同、推动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关键产业备份。

今年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的第五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已逐步提高至21.5%。

在今年4月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曾说,要完善沿边地区各类产业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主动服务对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东中西部开放平台对接机制,深化与东中部、东北地区务实合作。

他着重提到了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要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另外,还要加强管网互联互通,提升“西电东送”能力;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控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加快形成一批国家级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基地;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创新跨地区产业协作和优化布局机制,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

上述投资人认为,一方面,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风、光、水等新能源,能为工业安全提供保障。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底西部地区12个省份新能源装机总规模超过4亿千瓦,占全国新能源装机规模的40%左右,已建成水电2.7亿千瓦左右。

另一方面,梯度有序转移可能指的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传统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为更高精尖的产业腾空间、腾资源,同时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和就业。不过他也提出,在“卡脖子”的环节上任何地区都是相对薄弱的,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再考虑多地区部署、备份。

近年来在通道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后,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已明显增强。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以重庆为中心辐射欧洲、东南亚的国际物流通道,至今已实施五年。赛力斯汽车海外事业部总裁张兴燕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赛力斯汽车在印度尼西亚开设的整车工厂,曾因为零部件物流周期过长而难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出现后,零部件出口印度尼西亚物流周期从30天左右缩短至18天左右,物流成本下降约50%。“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不只汽车产业,重庆口岸和重点枢纽周边已聚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企业超过8000家。目前,西部地区已打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九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航空等五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国大地上无数条产业链条正在汇聚,东西双向流动,在重点区域成片汇集。

2023年11月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的《人才、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2023)》显示,中国产业链韧性指数为0.611,略次于美国的0.715,但高于德国、日本、新加坡,后三名的得分在0.35-0.38之间。该报告称,中国在制造业表现、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等方面优势明显,但仍需加大创新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原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对于中国产业链韧性再上一个台阶很有信心。他认为,中国作为价值链、供应链中心的位置仍然非常牢固,跨国公司仍然会觉得中国是供应链产业链中心地带。

“中国有全世界70%的5G基站、全球三分之二的高铁,另外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有七个在中国,还有在联合国项下40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中,产量位列第一。”王辉耀说,这足以证明中国打造一条有韧性、安全的产业链的底气与实力。

柳书琪 刘以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