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医保谈判启幕,创新药放量受期待

来源:《财经》 2024-10-29 09:38:38

文 | 《财经》记者 辛颖 编辑 | 孙爱民    

2024年10月28日,国家医保谈判进入第二个谈判日,《财经》记者获悉,抗肿瘤药等大品种将从今天起陆续进场。

今年的国家医保谈判从10月27日在北京启动,为期三天半。《财经》记者从谈判现场了解到,此次医保谈判,有162个通用名药品参加谈判/竞价,包括医保目录外117种和目录内45种。

首日谈判就颇为胶着,一些企业的谈判时间超过计划的半小时。从早上8点企业开始入场,到晚上将近8点,最后一批企业谈判代表离场时,天色已经完全黑透。

10月27日下午的谈判从2点开始入场,企业代表们提前一个小时就陆续到达会场外等候。“我们是带着一定要谈成的计划来的,可能也得降低对最终价格的预期。”一名企业代表表示。

《财经》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一些此前已经进入医保目录的品种,在今年需要续约时,进入了重新谈判的流程。根据《谈判药品续约规则》,需要重谈的药品,一部分是新增适应症,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药品卖得太好了,即进入医保目录后,药品快速放量,医保基金实际支出超过此前企业自己预估的200%,可能就要重新谈判。

加强对创新药的支持,依然是今年医保谈判的重点。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后,能够快速打开市场,增加销量,缩短企业回报周期,因此备受重视。2023年医保目录谈判新增的105个药品,9月的药品销售额是1月的7倍。

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对医药创新的全方位支持。此次谈判,也是该实施方案通过后的首次国家医保谈判。

多位参与谈判的企业代表都提及,期待今年有更多好政策支持创新药落地。

医保目录第七年动态调整,现场氛围仍“很紧张”

2024年的医保谈判比往年开始得更早,往年,现场参与谈判的人员一般都身着羽绒服,今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外等候的人员,大多身着轻便的秋装。

和往年相似,2024年首日谈判从抗病毒药、慢病用药、精神用药等开始,后续陆续将有肿瘤药等产品入场。

医保谈判专家依旧由全国各地医保部门遴选25人组成,分成5个小组,每个组半天谈5个品种。对应的,企业最多可派出三位代表,有些“一把手”董事长亲临现场,有些是由政府事务、财务等高管组成。

这已经是国家医保目录保持“一年一调”的第七年,申报医保谈判的药品数量为574个,创近三年来最高,其中有440个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最终162个药品入围谈判,参加谈判的比例略有下降。

10月27日下午,陆续到达的企业代表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首次来谈判的新手,也有谈判桌上的常客,他们大多身着低调的深色系正装,与往年相比,少了为讨个好兆头刻意穿正红色衣服的场景。

备战的氛围不仅在会场内,当价格磋商超出现场企业代表的权限时,可能需要电话申请能否进一步降价,远在千里之外的企业高层,甚至是有时差的海外企业决策者,也都在电话的另一端等候随时应答。一位结束谈判的企业代表匆匆离开,“我现在马上要开电话会去汇报结果。”

一些当天没有谈判任务的企业提前来打探消息,不想错过一丝谈判现场的细节。

走出会场的企业代表们大多只字不提、面无表情,一方面是因为签署了保密协议,另一方面,不经意间的一个表情,可能就会将结果透露给后续要谈判的竞争对手。一位步伐轻松的企业代表,走出会场后只说了一句“挺顺利”,便匆忙离开。

“其实现在很难做大的调整了。”一位企业市场准入人员表示,之前在企业沟通会上,国家医保局已经提醒企业要多准备几套价格预案,不过短时间内有的企业很难做出新方案。

企业们的感知各有不同,上述企业市场准入人员认为,“今年谈判的入围率比以往低,谈判可能更难一些。”也有企业认为,“谈判难不难得看具体品种。”

一位已经多次参与谈判的企业人士,在今年谈判结束后的第一感受仍是“很紧张”。

医保谈判已经成为创新药打开市场最重要的机会,对许多企业来说不容有失。国家医保局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公立医院采购的药品中,医保目录内药品的采购金额占比已超过90%。过去六年,谈判新增的446个药品,协议期内医保基金累计支出超3400亿元,惠及8亿人次,带动相关药品销售总额近5000亿元。

国家医保局也不断为创新药加速进入市场创造条件,到2023年,已经有57个品种实现“当年获批、当年纳入目录”。

今年有多少创新药能进入医保目录,国家医保局预计谈判结果将在11月公布。

报价和放量的平衡

随着谈判启动的提前,新版医保目录也将更早落地,2025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这也是真正考验药品销售业绩的开始。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2023年通过谈判新增进入医保目录的105个药品,在前三季度惠及了797.8万人次,9月的药品销售额是1月的七倍。

一款在2023年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生产企业直言,“没有想到药品销量增速这么快。”

但也有医药企业人士坦言,在没进入医保目录前,进医院确实很难,降价进医保后会好一些,但实际销售情况还有待观察。

能否准确地预估产品销售情况,对企业的报价策略有重大影响。根据要求,企业需要向医保局递交产品进入医保目录后三年的销售情况预估。

一位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分析,企业如果预测销售情况更高,占用医保基金也就较高,价格自然受影响会低一些;如果实际销量没跟上,就会影响利润。但是如果企业预测销量过低,到续约时无法进入简易续约流程,就会面临重新谈判甚至会无法成功继续留在医保目录的风险,因此需要企业更谨慎地权衡申报策略。

各方都期待更多药品落地支持政策,让国谈成功的创新药惠及更多患者。2024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对医药创新的全方位支持。

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院长告诉《财经》记者,医保政策的支持,在临床引入创新药方面,已经带来一些变化。

比如国谈药品单独支付政策,对创新药进医院作用明显。在该政策下,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如治疗罕见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传染性等疾病的药品,不纳入医疗机构医保总额预算,不纳入药占比等考核指标等,医生给患者开药时便少了费用顾虑,让国谈药入院更容易。

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呼吸科医生表示,“创新药进医院更容易了,主要是体现在特需门诊,能更快用上新药。”

对于进院难的药品,医保部门从2021年起推动“双通道”药店政策,患者可以凭医生处方,在“双通道”药店购买国谈药,享受和医院内一样的医保报销政策。近三年,“双通道”药品从221种已经扩充到430种。

为了让患者取药更方便,在一些地区试点中,“双通道”药店的服务已经进入医院。比如河北省医保局推动“双通道”药店终端设备可以直接摆进医院院内。患者在医院内,就能通过“双通道”药店的自助售药机,买到没有进入医院采购清单的国谈药。

国泰君安近期表示,全链条支持下,创新药多项利好政策在各地陆续出台,后续政策利好有望持续推进。近年来,医保谈判规则更科学合理,临床证据充分、患者获益明确的国产新药有望谈判成功并销售放量。

华鑫证券在报告中指出,医保对创新药的支出是少数能持续增长的方向,是医保在药品集采、支付方式改革等多模式下节省下的资金能持续给予保障的方向,是院内市场结构性增量的方向之一。

对于那些想要抓住市场增量机遇的企业来说,2024年医保谈判的考验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