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相关部署?

来源:财经网 2025-01-03 15:30:20 

12月23日至24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作工作报告。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的背景下,此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既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全面贯彻与具体部署,也是对2025年财政重点任务的系统安排。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执行部门,财政部的工作安排不仅关乎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也为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行动指引。

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首先要指出的是,此次财政工作会议的主基调非常明确,即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将既定政策要求具体化为财政领域的操作方案。因此,这是一场典型的“执行性会议”,而非“创新性会议”。此次会议的核心任务不是提出新的政策突破,而是强化政策落地,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政策目标的实现。

与国家发改委的职能类似,财政部门作为中国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定位是执行和保障。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财政政策不仅要配合宏观经济调控,还需通过精准施策和高效统筹财政资源,为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从会议内容来看,2025年的财政工作围绕六大重点方向展开。这些方向并非全新提案,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任务的具体化,进一步凸显财政政策“重执行、强落实”的特点。

一是以更大力度的支出强度扩大总需求。2025年,财政政策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更大力度的支出扩大全国总需求。在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内需的重要性凸显。财政政策将在投资和消费两端同步发力,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和提振消费,全面激活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从投资端来看,明年的财政重点是合理安排债券发行规模,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投资的关键方向,尤其是围绕国家综合货运枢纽的补链强链提升行动等重大工程,财政资金将在其中发挥引导和保障作用。

消费端同样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会议明确提出,要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根本上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同时,“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也将继续深化,刺激居民购买力,特别是在绿色家电、智能设备等新兴消费领域,财政可能会加大补贴力度。因此,明年可能将推出更多直接刺激消费的政策。

此外,明年的财政支出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预计赤字率将提高至4.0%或以上。这将释放更多财政资金,为扩大内需提供更大的政策空间和操作灵活性。相比专项债和特别国债,赤字资金的使用方式更加直接,资金投放效率更高,见效速度更快,有助于在短期内为内需注入更强劲的推动力。

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民生问题始终是财政政策的核心。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支持教育强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集中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围绕这些目标,2025年的财政政策将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真正落实“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提出要健全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未来,针对二孩及以上家庭的补贴和支持措施有望进一步扩大,比如可能通过增加育儿费用的税前扣除范围、直接发放育儿补贴等方式,减轻家庭育儿成本。同时,针对失业青年、农村老人等重点人群,财政政策预计将通过直接补贴、扩大就业支持计划等手段,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并提振消费信心和社会预期。在就业方面,预计将继续强化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政策支持,如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同时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大学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三是发挥财政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的关键作用。财政政策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更是防范风险的“稳定器”。本次会议明确指出,2025年将集中力量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隐患。在地方债务方面,会议提出要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同时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可以预见,2025年将是地方债务问题攻坚突破的关键一年。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基层政府稳住“三保”底线,确保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不受影响。

此外,房地产市场也依然是财政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会议明确要推动市场“止跌回稳”。预计2025年,财政政策将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精准支持力度,如设立“房地产稳定基金”,专项用于保交楼、收储存量房和收购房企土地等,缓解房企的资金链压力,稳住行业基本盘。

四是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财政政策更加注重供给侧改革。会议指出,要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2025年,财政政策将在支持“新质生产力”方面投入更多资源。这意味着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比如通过专项资金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此外,对制造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具体可能包括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

五是支持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重要抓手。比如国家粮食安全和脱贫攻坚成果,这是“饭碗”问题,解决的是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的根本问题。而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等,则是让农村更有“现代感”、城市更有“包容性”,推动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归根到底是让每个地方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一超多弱”,这不仅是经济层面的融合,也是社会层面的公平。

六是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的传统优势,也是未来发展的动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是为争取规则话语权,多边和双边财经议题,能让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有更大的主动权。而“一带一路”和关税政策调整,则是用具体行动,推动中国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开放,能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多活力,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绿色发展方面,财政政策强调可持续性,通过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相比去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去除了“过紧日子”的表述,说明财政政策的方向已经发生调整。简单来说,财政支出将更加积极、有力、精准。从过去几年注重“过紧日子”“压缩开支”的基调,转向“放开手脚、扩大支出”,背后的信号很明确,经济需要更大的财政支撑,而扩内需是这一轮财政政策的核心抓手。随着明年赤字率提高、专项债放量和地方财政“输血”,资金会更多投向民生、消费、就业等领域。(来源:安邦咨询)

安邦咨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