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女神节,关于“女性特质”的讨论再次成为焦点。在投资领域,女性基金经理常被贴上“保守”“感性”“擅长消费赛道”等标签,但这些标签是否能定义她们的真实能力?我们与财通基金六位女性基金经理进行了一场“非典型”对话,她们用有些犀利的观点回应了一些“典型“的问题,重构了一次行业里关于女性的“典型“认知。
当被问到:作为女性,你在投资中有哪些不一样的特质?
罗晓倩说:拒绝标签,多元视角才是核心壁垒
财通基金固收公募投资部负责人 罗晓倩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远大于性别差异。” 财通基金固收公募投资部负责人罗晓倩直言,与其讨论单一的“女性特质”,她更愿意站在多元视角来思考问题。她以管理固收类产品的经验举例,“固收投资需兼顾宏观研判与微观风险,单一视角易陷入定式思维。而多元视角能拓展认知边界,让策略在不同市场周期中灵活切换。”
罗晓倩从事投资时间较长,管理产品涉及偏债混合、二级债基、可转债、短债、纯债、货币基金等各类型固收产品。在她看来,固收类资产投资的目标往往是“细水长流”,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正是要跳出性别框架,专注能力进化——历经多轮债市周期,她对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风格体察入微,并构建起了较为全面的方法论,相应的能力圈亦从“稳”到“进”覆盖较为全面。
在能力圈扩展过程中,罗晓倩也找到了从事投资的价值感,“不是说我们必须要取得多璀璨的成就才算成功,当自己认为做的事情有价值、有幸福感,这就是一种成功。”
当被问到:作为女性,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
闫梦璇说:平衡?不如追求“专注”
财通基金基金经理 闫梦璇
“平衡是伪命题,专注才是真答案。”面对这个问题,财通基金基金经理闫梦璇的回应干脆利落。她坦言,高强度工作与家庭责任之间的矛盾并非女性专属,“无论性别,每个人都在寻找自洽的方式。而我的答案就是是‘专注’:工作时全情投入,回归生活时安心放松。”她强调,真正的“平衡”不是时间均分,而是专注与从容。
闫梦璇擅长信用债的深度挖掘,并在“专注”的同时“进化”,她说:“信用市场的阿尔法机会始终需要耐心守候,但利率债的贝塔同样值得把握。”
这位将风险防控作为投资基石的基金经理,在维持信用资质分析、信用利差策略双轮驱动的同时,根据市场风格增加利率债波段操作的配置权重,通过久期调节来增强组合收益弹性,构建起了更为立体的收益获取体系。
她说:“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可能就会有收获。不急不徐,保持专注,把复杂的事简单做,把简单的事重复做,把重复的事用心做,成长或许就会不期而遇。”
当被问到:通常认为女性更感性,这在投资中有何影响?
张婉玉说:理性与感性,本就不是对立面
财通基金固收公募投资部基金经理 张婉玉
“感性不等于不理性。” 财通基金固收公募投资部基金经理张婉玉说道。她认为,投资需要理性分析框架,但“对市场情绪的敏锐洞察,往往来自感性的共情力”。例如,在债市波动中,投资者恐慌情绪的预判可能影响组合调仓节奏。“感性与理性结合,才能既见数据,又见人心。”她总结。
知行合一,固收交易出身的张婉玉,对宏观政策和流动性变化趋势较为敏感,善于捕捉由宏观政策动向带来的各类交易型机会;她管理的产品覆盖利率债、纯债、货币基金等,投资中她总是力求在海量信息中化繁为简,寻求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
投资中孜孜以求正是来源于“感性“——她相信唯有热爱才能坚持,“如果是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能量水平和个人状态也会更高。持续成长就是热爱本身的样子。”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女性风险偏好低,投资风格更保守”这种说法?
骆莹说:风险偏好无关性别,只关乎专业逻辑
财通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骆莹
“我见过激进的女性和谨慎的男性,差异来自目标与经验,而非性别。” 财通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骆莹具备医科学历背景,并有多年医药行业研究经验,对医药行业的政策周期、技术壁垒及企业成长逻辑有深刻理解。
作为医药主题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骆莹平时会阅读很多医药领域的专业期刊、论文,还会通过参加上市公司的深度调研来了解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从而保持对医药行业的敏感度,加深对行业的认知,力求在关键时点做出正确判断。她说:“风险控制是专业素养,不是性别本能。用‘保守’概括女性,其实是对专业能力的矮化。”
当被问到:女性更擅长某些特定赛道的投资吗?
贾雅楠说:特定赛道?性别预设早该过时
财通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 贾雅楠
“男性可以调研消费品,女性也能钻研半导体。” 财通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贾雅楠直言,赛道选择应基于能力圈,而非性别预设。她以科技投资为例: “理解技术迭代需长期深耕,与性别无关。若因‘女性擅长消费’的标签放弃硬科技,才是对机会的浪费。”
作为一位新上任的公募基金经理,贾雅楠对投资既心存敬畏又怀抱信心—— “深度和专业是无性别的”,她认为通过专业能力和产品业绩,实实在在撕掉性别标签,才是对职业身份最好的诠释。
当被问到:你认为女性基金经理在工作中面临哪些挑战?
郭欣说:挑战的标准不应是性别,而是专业
财通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 郭欣
“从工作本身出发,并无特别的性别挑战。无论男女,基金经理都需同等投入与专业。”财通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郭欣直言,真正的挑战在于 “如何让市场关注点从性别转向专业”。
她以量化投资为例:“量化模型的构建依赖数据与逻辑,不会因性别产生差异。但当外界预设女性更擅长‘感性赛道’时,反而可能忽视我们在硬核领域的专业积累。”
郭欣深耕量化投资,她所在的财通量化投资团队以“多因子框架+多策略框架”双轮驱动,致力于通过科学的投资方法,用“纪律”克服人性的弱点,力求长期较好的超额收益。她认为,行业的进步正体现在这种认知的转变中——“每个专注前行的身影,都在拓宽可能性的边界。”
当性别褪色,专业本色浮现
六位基金经理的答案传递出一个共识——投资领域没有“女性方法论”,只有“专业方法论”。当行业仍在讨论“女性优势”时,她们已用行动证明:女性不必活成“标准答案”,而是在热爱的事业里,成为独一无二的解题人。或许真正的“去标签化”,始于不再提问“作为女性,你如何……”。
这个女神节,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某种性别的赞美,而是对专业价值的看见——无论男女,皆当如此。
编辑/许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