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持续接触长和,商讨卖港口“合理出路”

来源:《财经》杂志 2025-03-27 20:37:06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随着舆论快速发酵,该项交易是否会在4月初如期签订协议,仍未有确定消息

随着此前公布的卖港口交易日临近,为商讨“合理出路”,中国香港特区有关方面仍在持续接触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0001.HK,下称“长和”)。

3月27日上午,中国香港特区多家权威媒体均报道称:在相关消息公布当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已立即接触长和方面,试图寻找合理解决方案。相关媒体引述政府消息人士指出,“双方一直保持沟通,尝试寻找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3月4日晚间,长和方面称将以228亿美元出售其所拥有的一系列港口及相关业务,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在内的全球43个港口。但不包括任何和记港口的信托股权,即该信托在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特区内的港口。

简言之,除仅保留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特区的部分,长和方面酝酿沽清其数十年来才搭建起的全球性港口及相关业务体系。而随着舆论持续发酵,该项交易是否会在4月初如期进行,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焦点。

3月18日上午,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开指出其对此次事件的三点看法:第一,社会对事件的关切值得重视;第二,香港特区政府要求外国政府为企业提供公平环境和作公平对待,反对胁迫施压手段;第三,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

3月20日,长和方面在其2024年度业绩报告的一般交易风险中重申:即使签订最终协议,仍可能需要通过主管机关的合并、反垄断、国家安全、外商投资、外国补贴及其他监管批准,主管机关可能只会有条件地批准交易,或可能禁止交易。

在前述发布相关新闻后,截至目前,长和方面并未回应任何关于交易的内容。

3月25日,在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前,李家超则在被再次追问特区政府如何处理时回应称,“我们上次已和大家说过这件事。”

3月26日傍晚,在相隔数日后,国务院港澳办网站则再次转载香港《大公报》的相关评论文章,内容涉及长和事件持续热议,各界吁算好国家发展大账,“营商不顾国家利益,终究会自毁基石”。

当地多位高度关注此次事件的立法会人士及商界人士,近日也纷纷公开指出其中的两难之处:一方面,因交易已经公布,退出可能会付出高昂代价。但交易继续进行,则会对相关方或国家造成一定影响。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叶刘淑仪,则在近日引述商界及法律界人士的观点时称:此次相关协议很难被推翻,亦看不到中国香港特区有何法例可阻止这笔交易进行。

“因为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在开曼群岛注册,当中不牵涉任何中国境内资产,要阻止其出售相当困难。”叶刘淑仪称。

“长和集团建业发迹于中国香港,曾在国家改革开放中积极投资中国内地(包括深圳盐田港)大获红利,并自本世纪起锐意走出去。其虽于2015年迁册开曼群岛,但仍被视为龙头港资,也算是国家一显赫的外向型国际化民营企业,象征意义重大。”曾任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长的张炳良,则在3月27日撰文指出。

“长和应对美国针对巴拿马运河的压力,究竟是出售港口营运权益、择利保身退场,还是坚守合约权益,既看巴拿马政府会否向美方靠边站,也得看中央及特区政府如何有力有谋地支持港资顶住压力。今次事件说明,改善官商互动关系,急需提上议程。”张炳良称。

当地商界亦有人士指出了与之相关的一个可选项:即一旦需要,香港证券交易所可不批准交易。作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长和方面须遵守港交所规定,否则将面对退市风险。

按照长和方面此前公布的相关进程,目前交易计划应处于尽职调查、税务、会计和其他交易条款商定阶段。如按照原定计划,相关方会在4月2日前签订协议。

能否在此之前找到相对折衷的处理方法,各方仍拭目以待。

中国香港方面近日则亦有消息显示:因特区政府重视位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或将在此具有经济及战略意义的航运重镇进行布局,在当地开罗等处选址建设新的海外经贸办。

作为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派出代表,中国香港特区目前在海外共设有十余个经贸办。为应对相关经贸办在欧美多地受到限制的影响,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李家超曾在2024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出:将计划与埃及等地进行投资协定谈判。开罗将是下一批经贸办落户的首选,以作为辐射中东市场的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