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中国地缘大战略
2014年9月1号 第25期
封面专题

中国曾是历史上亚洲秩序的构建者和维系者,眼下又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地缘战略选择无疑是21世纪最惹人关注的议题

作者:杨恕

中亚、缅甸、南亚次大陆、印度洋地区是两大“丝绸之路”的连接带和契合点,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巨大,贸易和投资机会很多,而大国在此地区虽有竞争,但发生直接对抗与冲突的可能性很低

作者:王缉思

只要美国仍然是稳定的大国,只要中国不因经济转型失败而崩溃,世界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作者:《财经》特派记者 金焱 发自华盛顿
社评

作者:《财经》杂志
观念

纯粹计划经济之外,有三种观念和做法值得担忧:一是“新专制主义”,二是福利国家,三是国家直接控制或建立垄断机构

作者:冯兴元

确定改革的目标和制定改革总体方案固然不易,执行这样的方案则更难

作者:肖青
核心议题

如果在消费是否过低,投资是否过高,出口数据是否扭曲,以及根据官方数据测算的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是否准确等系列重要问题上难以取得一致意见,就很难为经济转型和深度改革找到正确的决策依据

作者:伍晓鹰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需要以美国改善其货币和汇率政策为方向,同时中国可能逐渐成为更平等的伙伴,以及IMF能继续提供重要的法律框架。通过锚定可靠稳定的人民币/美元汇率,回归汇率稳定,将会使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自愿依附这个体系

作者:罗纳德·麦金农
策论

科学地实质性减轻企业税负,应是一切理性社会税制改革的恒久价值取向与目标

作者:姚轩鸽

如何准确地评价地方政府的信用实力,是地方政府举债机制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者:李燕 王立
重新发现中国

钱穆在裹挟与洗刷了所有个体人生轨迹的时代洪流面前,依然从传统中苦苦寻求应对时代变迁的新价值,同时又不可能完全回避殖民地香港处处可以感受到的新文明的挑战

作者:庞溟
圆桌

作者:郝一生

从甲午战败到日俄战争一环紧扣一环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对东亚的深刻影响再次说明,如何认识国际形势和世界大势,做出何种反应,确实事关国家稳定和发展方向

作者:雷颐
特别报道

现在的改革难就难在要革自己的命,原来是要革人家的命,革人家的命得到自己的利益,现在要革自己的命把利益分给大家,然后再整合,让大家都有利益

作者:《财经》记者 王延春

当消费、服务业和内需占到更大份额,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时,所对应的体制机制将发生系统性变革。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表面看是增速的放缓,背后则是经济结构重大调整和体制政策环境的深刻变革

作者:刘世锦
论坛

一个多元的拉美给中拉关系的发展与深化带来挑战,如何于存在多种差异的国家中求同存异,实现互利双赢,需要利益各方共同努力

作者:吴国平

中国在拉美谱写大蓝图,也意味着中国将由此承担相应的风险。机遇虽大,风险也大,甚至可以说风险大于机遇

作者:张森根/文
比较

日本智慧城市主要依靠市场推动,在市场运行到一定程度,政府的社会服务开始介入。民营企业以服务家庭社会需求切入,成为智慧城市的主推手

作者:李铁黄跃

开展类似“智慧城市”的侧重城市各项功能和活力工作还需要的是,与综合掌握城市空间以推进城市建设的城市规划相互协调

作者:富田建藏
话题

如果投资回报率比经济增长率还低,谁还愿意投资?正视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基本事实,但千万不要走向绝对化。不要把资本混同于拥有资本的人。尽管资本的回报率高于经济增长率,但是拥有资本的人在竞争中不断变化,也可以用税制改革的办法来缩小贫富差距

作者:徐滇庆/文
人文

我国历史上的几次变法经验、教训众多,站在当下,如何平衡利益得失,化解思想认识和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使影响改革的主要力量同心同德,推进和支持改革,是改革主导者必须要解决、处理好的问题

作者:陈炳才
书评

通过与政府及非营利机构通力协作,商界人士可以运用诸如创新和创造力等商业技巧对反贫困做出更实在的事情

作者:埃尔默蒂(Sergio Ermotti)/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