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
2016年3月14号 第44期
封面专题 Cover Feature

在流动性泛滥、投资渠道有限、房屋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上海楼市高企是大概率事件

作者:《财经》记者 沈忱 施智梁

“压住一线城市,搞活三四线城市楼市”,拉动经济发展的想法,极有可能被投资的避险和逐利需求所扭曲

作者:《财经》记者 张宁

去库存和去杠杆,并非政策单选项,可以通过优化市场结构、优化融资结构和空间结构等几方面的政策组合协调共济

作者:卓贤/文
观念 Idea

专利问题清楚地说明,在所有这些情况下,不应使用一个现成的公式,而应回到市场体系的基本原理上去,并应根据每一种情况确定政府应当保护的确切权利

作者:冯兴元/文

未来要提升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实现技术进步,仍需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坚定工业化的道路不动摇,而不应过早向服务业转型

作者:屈宏斌/文

理解警戒线,应该更多地从财政的可持续性视角来看,甚至可以视为财政风险的底线思维

作者:杨志勇/文
核心议题 Core Issue

制度是一套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规则,而这些规则只有内生于社会或内化于社会才能顺利运作。于是,当我们发现并理解一套优于现行制度的新制度时,即使政府以引介、试点、鼓励等手段去推动,仍然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内化和内生调整的时间

作者:黄春兴/文

僵尸企业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根源,清理起来需要多策并举,统筹谋划

作者:施其武/文
观察家Observer

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南非拥有两位出色的领导人。德克勒克是一个有勇气和理智退出舞台的人,他还幸运地遇到了曼德拉。两人摒弃个人恩怨,为促进和平、宽容与和解,带领这个“彩虹之国”步履蹒跚地走过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终于迈进了新时代的门槛

作者:《财经》记者 马国川
策论Advice

国家政策尤其是财政、货币政策对今年的经济增长给予充分保障。一方面保障关停并转僵尸企业不出现大范围的职工下岗潮,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正在崛起的新兴产业,同时要严密防范资金流向“三去”对象

作者: 何志成/文

要增加医务人员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医疗服务队伍,提高医疗服务标准,提高医疗保险水平,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发展医疗科技,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作者:林双林/文

实体经济的产能合作,有待形成以国际化开发性金融为引导、多层次的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支持

作者:许维鸿/文

中国外汇储备从美元转换成人民币的过程中,究竟谁从中获得了超额收益?这种用“池子”应对外部冲击的方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者:肖立晟/文

在经济“新常态”的周期里,以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模式不能进一步降低企业杠杆率和提升企业回报率,也难以对通过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的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持。只有通过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投融资链条,才能为经济转型提供持续金融支持

作者:苏薪茗/文
趋势 Trends

人民币贬值压力由于去年底开始的持续贬值而得到大幅释放。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将取决于美联储的加息进程、美元的强弱和中国经济增长与改革的进展

作者:陈兴动/文

在金融全球一体化、资本自由化、且经济大势有下滑迹象的今天,供给侧改革可能会面临四大“金融陷阱”:利率双轨挤光实体利润空间;金融诈骗抢劫投资资源;杠杆推波助澜,金融动荡招致经济危机;中等收入金融陷阱

作者:郝一生/文

中国高铁“出海”要解决的不是迈出第一步的问题,而是如何在品牌树立、标准控制、系统输出层面实现高水平的“走出去”。锚定制约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关键障碍,探索既能施展中国高铁独特竞争优势,又符合国际高铁竞争规则的策略,考验中国高铁人的智慧

作者:吕铁 黄阳华 贺俊 黄娅娜 江鸿

将企业DNA与某个社会问题相结合,用最小的成本做最多的公益,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佳战略

作者:朱睿 陈歆磊/文

工业互联网不是拉开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的技术鸿沟,而是把技术鸿沟填平了

作者:《财经》记者 周哲
财经特稿Exclusive

如果中国和印度因为领土纠纷或是其他原因相互为敌,这两个亚洲最大和最强的国家和邻近的其他亚洲国家的人民,都将失去在安定中发展、在繁荣中生活的机会

作者:张信刚/文
天下 Global

无论“玻利瓦尔革命”还是“21世纪社会主义”,查韦斯模式的逻辑是一以贯之的,其本质是政治权力的独占化、经济的去市场化以及社会政策的超福利化

作者:张森根 谭道明
财经专栏Columns

是时候撤回对金融资产的隐性担保、更多地让市场发挥作用了。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应该被给予更多的自由,从而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作者:罗伯特·席勒/文

民主德国的统一社会党政治局在1989年秋认识到,民主德国经济与财政已破产。统一社会党关于旅行便利化的新决议,导致了柏林墙的突然倒塌

作者:霍斯特·特尔切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