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彰法
2014年10月20号 第29期
封面文章

如何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国家有关监督机关如何担负起宪法和法律监督职责、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如何把反腐败引向深入

作者:《财经》记者 王丽娜

按照惯例,中央委员被开除党籍并被全会追认后,将会由中央候补委员递补。纵观历次候补委员“转正”,均为排名靠前者

作者:《财经》记者 张玉学 实习生 韩跃飞
经济学家

美联储仍沉溺于对金融市场反馈的依赖,并因此陷入可能致命的陷阱

作者:史蒂芬·罗奇/文

欧洲成员国实施财政和结构性改革,以换取财政束缚的短期放松,专注于增长导向型投资,以启动可持续复苏。现在的挑战是抓住这次机会

作者:迈克尔·斯宾塞
观点评述

作者:李华芳

中国应尽快停止计划生育,并出台有利于人口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政策

作者:易富贤
财经论衡

皮凯蒂所担心的“可怕的后果”并不足虑,但对今天的中国是一种善意的启迪

作者:陈龙/文
时事报道

朝鲜今年以来的积极外交攻势,某种程度是多元化自己的外交版图。但以中朝两国关系的深厚程度,朝鲜可能无法找到能够取代中国的国家

作者:《财经》记者 蔡婷贻
资本与金融

通过制度改革满足互联网企业境内上市需求,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监管层试图改变制度,需要符合行业的真实特点,而不能设置各种限制

作者:《财经》记者 陆玲 王晓璐

国有银行高管薪酬二元体制将变得愈加明显,一场由中管金融干部限薪引发的全行业薪酬大调整必将如期而至

作者:《财经》记者 王培成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减速,作为宏观调控重要部门的央行,其货币政策立场正在向稳增长倾斜

作者:《财经》记者 由曦

一些保险公司通过财务手段虚增利润和资产,以达到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的目的,其中的一个手段便是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估值

作者:《财经》记者 俞燕

只要规模扩张能够带来净利润的同比增长,商业银行仍将对维护规模竞争格局保持相当的热情

作者:吴兵
财经人物

从文学到文物,从“秘玩”到“共享”,马未都有所弃、有所执,追求的是文化中灿烂和尊贵的标高物,是“想明白”的境界,是一条顺其自然中的进化之路

作者:《财经》记者 刘洋
经济全局

麦金农教授的理论一以贯之,并不受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从他的大量著作和文章中,我能够强烈感受到他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坚持信念的勇气

作者:孙国峰

作为管理长期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在处理风险和收益时经常会无所适从,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作者:武建力

实现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既要避免杠杆过度集中于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也要保持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下一步,还要从信贷杠杆的需求和供给两个端口做好多项工作

作者:施其武 王进
公共政策

从美国发端的MOOC,作为一种互联网新型教育模式,短短一两年内席卷全球,也搅动着中国教育系统

作者:《财经》实习记者 杨晓红
环境与科技

175米是三峡枢纽设计的正常蓄水位,然而,它却会为本来脆弱的地质带来更大的灾害风险

作者:《财经》记者 孙爱民

由于种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大量的冒牌种子不但扰乱了研发、制售、播种链条,也直接威胁着国内的育种创新

作者:《财经》记者 贺涛
公司与产业

一要解决事业体制问题,二要面对互联网技术改造难题,前者需要官方支持,后者却在挑战体制,上海文广为这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开出的解决方案是:体制内创业和以百视通为载体的全媒体战略

作者:《财经》记者 王真

中石化集团的油服工程和装备制造两大业务进行了专业化重组,目标是把上下游一体化的“蛋糕型”经营模式,转向国际石油行业通行的“千层饼型”专业模式

作者:《财经》记者 李毅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激活了智能语音这个沉寂几十年的鸡肋技术。但这个领域在国内的龙头公司需要考虑最多的不是技术,而是商业模式突破

作者:《财经》记者 谢丽容

电商风行的同时,为何出现“重返实体店”的迹象,实体店口碑将怎样影响一个品牌在零售市场的地位,在零售企业竞相数字化之后,实体店的未来命运又将如何

作者:许佑宏

政策扶持力度较大,重在为经济托底,但市场难现昔日繁荣

作者:《财经》记者 胡雯
市场与法治

深圳市即将展开的大学立法尝试,无疑代表了一种正确的方向。但是,任何立法都必须置身在地化的各种客观考量,也不能孤悬于社会的各种条件羁绊,以此而论,深圳市的立法试错也有诸多方面值得斟酌

作者:秦前红/文
理性投资

对于成功的公司和国家而言,最大的战略风险是没有察觉到变化,并试图对迄今为止成功的战略进行变革

作者:沈联涛
投行视线

如果为了吸引外资流入而维持人民币升值趋势,不仅很难借此降低国内融资成本,更有可能浪费了年初波动区间扩大带来的更为均衡的汇率变化预期

作者:乔虹
书评

作者:贾拥民

作者:禾刀
书摘

作者:博·罗斯坦
美企与近代中国

“一战”爆发以后,不论就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增加或美国私人企业的在华投资或欧美国家的技术引进中国,都呈现特别的繁荣景况,此与中美两国的经济活动、技术引进和人才交流所形成的关系,环环相扣。这些关系网内包括“一战”后留美归国的实业家,他们建立现代化新式企业,并和美国方面有密切交往,促进了中美间的联系

作者:吴翎君
哈佛笔记

强化中央政府权力确实有很强的吸引力,但须更加关注国家是如何改变社会,以及国家政策是如何被扭曲而偏离初衷的,这样才能找到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有效路径

作者:刘守英
随笔

柏拉图的思考无疑道出了政治哲学当中最为深刻的东西,即政治是要追求一种终极的“善”,脱离开这一点,则政治共同体无异于匪帮的集合

作者:施展

“沃尔芬登报告”中讲道:“我们必须保留一部分私人生活领域交给道德去评判,换句话说,调整这些领域,并非法律的职责”

作者:李红勃
逝者

作家,2014年10月7日逝世,享年88岁

作者:康慨